董秀菊
(黑龍江省海倫市第九中學,黑龍江 海倫)
數學教師通過使用信息技術能實施新穎的知識教育,改變傳統教學成效低的問題,值得教師對此內容進行思考。但是,受多種因素影響,數學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開展知識教育過程中存在未能凸顯初中生的主體性以及使用不當等問題,制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育的整合效果。為此,數學教師應該思考知識教學和信息技術在整合中的問題,探究如何提升信息技術的應用效果,促使信息技術可以和數學教學實現高效整合,提升課堂教學的科學性。
雖然信息技術能改變數學教師講解課程知識的途徑,有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但是依舊存在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意識不強的整合問題。很多教師并沒有真正理解信息技術以及應用作用,僅是在公開課或者是個別課時中運用信息技術開展知識教育。在大部分的課程教育中,教師仍是對學生實施填鴨式的學科教育,沒有提升學生在知識教育中的位置,更加沒有借助信息技術開展知識講解。
傳統知識教育中,數學教師把控課堂教學的節奏,依照傳統的教學計劃開展知識點的講解。教師雖然是通過信息技術對課程知識進行展示,但主要是讓學生去審題并解答數學問題,很難對學生進行學科思維的引導,也沒有給學生留下合理的時間對課程知識進行思考。這樣就導致數學教師雖然在表面上改變知識教育的方式,但是依舊沒有凸顯初中生的主體性,初中生的學科能力沒有得到培養。
數學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開展知識教育過程中存在使用不當的問題,不能讓學科教育與信息技術實現高效的整合,制約知識教育的科學性。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第一,教師主要是看大屏幕上的課件內容,很少與學生進行知識互動與交流,課程教育的控制能力弱。第二,數學教師并沒有改變教學觀念,運用信息技術搜集大量的數學例題,在課堂教學中開展題海教育,未能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
數學教師要想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實施知識教育,就應該合理使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探索。首先,數學教師要學習與了解信息技術,掌握其應用優勢[1]。其次,數學教師應該結合教材上的知識點合理使用信息技術開展教育。如講解幾何圖形知識的時候,數學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展示幾何圖形的起源,增加初中生對該知識的理解。
數學教師在思考如何將信息技術與知識教育進行整合的時候,需要凸顯出學生在知識教育中的位置,增加學生對課程知識開展探索的能動性。為此,數學教師應該將信息技術作為輔助工具實施知識教育,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思考[2]。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應用優勢,為學生創造高質量的教學情境,將抽象的數學知識以直觀化或者是趣味性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可以提升知識教育的科學性,讓學生收獲更多的知識體驗。
因為數學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開展知識教育過程中存在使用不當的問題,所以,教師應該科學使用信息技術,制作高質量的教學課件。教師應該明確數學教育的主體,構建完整的知識教育結構,科學布置知識教育的格局[3]。同時,在制作課件的時候,數學教師應該減少一些與教學無關內容的應用,合理把控音樂以及動畫等素材的應用。
數學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開展知識教育過程中存在多項問題,不能給學生營造高質量的教學平臺,制約信息技術和學科教育的整合。為此,數學教師應該合理使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探索。同時教師要將信息技術作為輔助工具實施知識教育,以此指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思考。此外,數學教師應該科學使用信息技術,制作高質量的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