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麗敏
(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桂平市潯州高中,廣西 貴港)
新課改以“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為化學課程的核心目標。從教學實踐的角度看,網絡教學是指利用網絡技術構成新的學習環境,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把探索學習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學習模式。把網絡技術作為探索新課程理念下化學課堂網絡教學的手段,對我們的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一個挑戰。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一些“多媒體課件”起到了“多媒體”的作用,但由于線性組織過程、先前的課件包裝,多媒體的“選擇性”和課堂使用的“靈活性”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多媒體也還是傳統教學模式的工具,是教師教學的工具,相當于粉筆和語言功能的延伸,而不是學生的學習工具。從某個角度來看,它只是單向溝通的延伸。探究性學習的本質是將對科學領域的探究引入課堂,使學生積極參與科學探索過程,模擬科學家解決問題的方式,讓學生了解科學家面對的難題,收集、處理所需的新信息,最后實現解決問題的過程,最終使學生體驗和理解科研思維方式和科學探索過程,養成獨立探究的意識和習慣,培養其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探究性學習是一個積極的學習過程和師生雙向溝通教學模式,是新課程倡導的主流學習方法。
網絡技術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擁有海量的信息資源——互聯網各終端中的各種信息、許多超媒體百科全書、特殊網絡“圖書館”(主題資源網站)。互聯網每個終端背后的大腦是學習過程中極其豐富的智力資源。同時,連接到互聯網的網絡教室,學校超媒體圖書館,信息化的物理和化學實驗室以及任何其他位置的網絡終端構成了一個開放和方便的新的無處不在的學習環境。網絡技術的優勢將使學生的高級思維培養不再僅僅依賴于教師,它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這些都是其他媒體和其他手段無法比擬的。
網絡環境中的課堂化學教學需要大量的課程準備。在課件制作過程中,還需要將課件協調成一體。有必要制作大量的網頁,并找到相關的網站(如環保化學熱線和科普網站),在這些網站中選取一些和教學內容相關的片段。這些片段和網頁以超文本鏈接以形成超媒體,每個網頁和課件都通過知識點鏈接在一起。學生還可以使用全文信息檢索、在線交流、BBS論壇、留言板獲取信息和交流學習想法。簡而言之,課件的制作應該以學生的學習方式為中心,而不是以教師的教學方式為中心。
例一:在“接觸法制硫酸”這一課時的教學中,教師應選擇與本課時內容密切相關的問題創設教學情境。在課堂上,首先老師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任務,然后教師可以指出世界各國共同面對的生活空間的嚴肅性和緊迫性以及環境問題。這個問題追溯到環境污染與硫酸和硫酸工業生產之間的關系,并利用這個環境問題導入教學,然后讓學生打開電腦,開始獨立學習。學生可以直接進入“硫酸制作”的網站,根據網站要求了解本堂課的學習任務。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課前準備決定參考不同的網頁,并且可以根據需要在頁面間跳轉。不理解的問題可以在BBS論壇上發布,或者可以與同一組學生討論,當然也可以向老師詢問。對于知識問題,學生應該在自學過程中盡可能解決。該部分強調學生的協作學習,通過討論和交流的不同觀點,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整個學生的自學過程中,老師要對學生學習進行觀察,并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必要的指導。
例二:在“苯”的分子結構教學中,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和網絡教學資源來創設課題,建立假說,并通過網絡來提供化學及相關學科研究資料歷史背景和最新動態,然后推測答案得出結論。首先,我們提出一個關于苯分子結構的課題,讓學生根據苯分子的分子組成來提出所有苯分子可能的結構形式,然后讓學生在網上查詢資料驗證這種分子形式是否真的存在,讓學生大膽猜測提出假設,并與現代化學的理論作比較,形成苯分子的結構知識。最后,教師可以補充一些關于苯分子結構最新研究知識,讓學生學會科學研究中的分析歸納和推理的方法,樹立科學的精神。
目前,網絡教學實踐探索還在網絡技術應用的初級階段徘徊,停留在“是否引入了技術”這個層面,沒有更多地從變革學習方式的角度出發,阻礙了網絡教學實踐的深入探索。我們不能僅僅將網絡資源視為教師準備課程材料的一種方式。相反,計算機網絡技術應該逐漸轉化為學生手中的紙筆,最終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工具,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才是素質教育所要達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