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麗
(河南省洛陽外國語學校,河南 洛陽)
“翻轉課堂”是借助網絡學生課前進行自主學習、課堂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它與新課標中“教學提倡開放互動教學方式和合作探究學習方式,使學生在民主教學過程中提高主動學習和發(fā)展能力”的理念相契合。為此,筆者深入研究,以實現對“翻轉課堂”從理論到實踐的創(chuàng)新。
學習可分為知識傳遞和知識內化兩個階段,在傳統(tǒng)課堂中,知識傳遞主要依靠教師課堂教授完成,知識內化主要依靠學生課后作業(yè)完成。“翻轉課堂”恰恰相反,學生通過參與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成果交流、總結評價等活動實現課中知識內化,通過觀看微課程和完成預習檢測實現課前知識傳遞。
(一)微課程:教學活動的基點
“翻轉課堂”的課前任務需教師精心準備,目前普遍選擇將“微課程”作為切入點。要制作出集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的“微課程”并非易事,可采用攝像工具制作、錄屏軟件制作、混合式制作等方法。借助手機、數碼相機、DV攝像機、視頻攝像頭等攝錄設備,采用“白板、黑板、白紙、活動、表演”等形式拍攝;借助錄屏軟件(超級錄屏或屏幕錄像專家)采用PPT、Word、畫圖工具軟件、手寫板輸入軟件等形式錄制;采用視頻編輯軟件(格式工廠、視頻編輯專家、會聲會影)將拍攝或錄制的視頻編輯成微課。視頻應具有回放、暫停等功能,重點部分需加入注釋、特寫鏡頭等。
(二)預習檢測:課堂學習的鋪墊
“翻轉課堂”的課前學習離不開結合學情、難易適當的檢測,學生通常按照閱讀教材,觀看“微課程”,進行“預習檢測”的步驟完成自主學習,并通過微信、QQ、網校平臺進行師生互動交流。
傳統(tǒng)課堂學習概括為“教、練、評”,教以教師講解傳授為主,練以學生操作練習為主,評以老師批閱點評為主。教的環(huán)節(jié)缺少有效講解,練的環(huán)節(jié)缺少有效幫助,評的環(huán)節(jié)缺少有效反饋?!胺D課堂”則概括為“學、測、研”。學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可在“微課程”中自控學習進度;測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可在“預習檢測”中自測學習成果;研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可在“合作學習”中自主探究學習。
作為“翻轉課堂”重頭戲的“研”通常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形式,總結為“2+4”模式。2是指教師的引導、評價、監(jiān)督和學生的探究、合作、反思的結合;4則指課堂展示、合作學習、成果交流、總結反思這四個環(huán)節(jié)。流程如下:
1.教師凝練概括的進行預習檢測、課程感悟收獲、教學重點難點的課堂展示。
2.構建學習小組開展研究活動,將每組6位成員按學習成績分為A、B、C檔各2人。首先,C2負責研讀材料和閱讀設問,并由B2引出討論問題。其次,C1負責分析問題,B1進行有效補充,A1負責帶領組員探究解決問題方法,該環(huán)節(jié)可采用競爭、合作、設計、辯論等靈活多樣的形式。最后,A2將組員研究成果概括總結后邏輯清晰、語言凝練在全班展示分享,其他小組成員可對研究成果評價、補充、解惑、遷移、拓展、梳理。這一環(huán)節(jié)可采用展示、報告、辯論、微型比賽等形式。
3.教師及時有效地引導學生總結反思:“我發(fā)現了什么?”“收獲了什么?”“如何收獲?”以培養(yǎng)探究精神。教師在整個活動中要認真傾聽、細致觀察、適當干預、及時引導,要厘清“為何說”“何時說”“怎樣說”。
(一)教學角色的翻轉
在“翻轉課堂”中,學生的課前自主學習離不開教師的問題設置和解疑答惑,課堂活動離不開教師的有效啟發(fā)和引導。這一過程中,學生從被動接收者轉變?yōu)橹鲃影l(fā)現者、探究者、創(chuàng)造者,教師從傳授者轉變?yōu)閷W者、督學者和評學者,形成了既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又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雙主體和諧式教學,實現了教學理念的翻轉。
(二)教學目標的翻轉
傳統(tǒng)教學以掌握知識為教學目標,而“翻轉課堂”中不再將已知結論性認識的掌握作為主要目標,它強調在教師、學生、教材、環(huán)境等多項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動態(tài)地“建構”課堂,教材為學生提供了思想火花迸發(fā)的資源,課堂為學生提供了體驗生命、超越自我的空間,有助于實現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諧統(tǒng)一,教育由傳統(tǒng)的選拔功能向育人功能轉變,體現了教育目標的翻轉。
目前,對“翻轉課堂”實踐應用的研究還處在初級階段,筆者所探究的學習模式還有待改進。同時,“翻轉課堂”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課前時間安排緊張、技術支持不到位、評價方式復雜等問題。面對困難,如何轉變觀念、提高技能、解決問題,作為教育改革的踐行者,我們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