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子健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揚子中學,江蘇 南京)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于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視,體育特長生的科學培養及聯合培養逐漸在各類學校的體育教育培養中興起。學校對于體育特長生培養的關注度及重視程度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延伸式培養模式作為體育特長生培養策略之一,在高中體育特長生的日常培養中正逐漸被應用。
體育特長生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樣的培養特點要求在對體育特長生的教育培養中要根據學生的個人素質、身體狀況、潛能發展等方面從小就做好較為長期的規劃,這樣才能在體育特長生成長發展的每個階段都能針對其特點,最大程度提升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在體育訓練及比賽中獲得更好的成績。但是由于體育特長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面對升學問題,學習環境的改變和訓練環境、培養模式的改變都可能導致體育特長生在體育訓練進步中受到制約。為了更好地幫助體育特長生建立科學系統性,且具有長期可執行性的體育訓練規劃,小學、初高中和大學的體育特長生延伸培養具有重要意義。針對高中階段體育特長生的延伸培養,即指向上延伸至高校,在體育特長生的培養中高中學校應與高校保持緊密的聯系和合作,以促進訓練場地、訓練資源、比賽資源的共享。向下延伸應該延伸至初中和小學,使高中體育特長生的培養與小學、初中科學結合,在小學階段就開始挖掘具有體育潛能的學生進行訓練、培養,關注體育特長生從小學階段開始的訓練狀況,形成小、初、高、大學為一體的系統性培養模式,讓體育特長生的培養鍛煉更具科學性。體育特長生延伸式培養對于為學生制訂科學系統的體育訓練規劃、培養更多專業體育人才、實現學校與學校之間的體育資源共享都有積極意義。
在當前高中體育特長生的培養中,忽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不注意不同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在學生升學進入高中后對于學生以往訓練內容、訓練特點、訓練模式缺乏全方位的了解,是當前高中體育特長生培養中的重要問題。體育特長生的培育最重要的就是因材施教,了解學生特點、激發學生潛能。而當前由于小學、初中的體育特長生培養還未能實現一體化延伸培養,所以對于特長生個性化訓練教學方案的設計則較難實現。
高中學校由于學校規模及學校建設經費的制約,在體育基礎設施建設中存在一些不足,無法滿足部分體育特長生對于訓練環境的需要,這極大限制了體育特長生的培養及發展。而在眾多大學中,雖然能夠提供較為完善的體育訓練基礎設施,但是由于與高中的合作密切度欠缺,導致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共享。
當前小學、初高中及大學的體育教師之間尚缺乏縱向的交流學習。雖然在同年級的教師之間有相關交流學習活動的展開,但是跨年級的教師互動學習還較少,體育教育中沒能發揮小、初、高、大學間教師的有效互動學習,這對于體育特長生的選材、特長生培養經驗交流、教育資源共享都有一定的阻礙。
針對以上體育特長生培養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加強體育特長生的延伸培養,讓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之間的體育特長生培養形成科學、高效的資源及經驗共享是十分重要的。在高中體育特長生的延伸培養中,首先應該注意與小學、初中的聯合培養。小學是體育特長生選拔的重要階段,從小學抓起,建立長效特長生選拔機制,讓具有體育天賦的學生從小能被挖掘非常重要。以今年考入東南大學的體育特長生錢××為例,對于該同學的體育特長培養是從小學期間就開始的,對于她的關注及訓練從小學延續到初中,直到進入高中,期間的體育特長培養是具有系統性且從未間斷的。在今年被東南大學錄取后,大學方面將承接她高中的訓練模式繼續進行培養。同時體育設施共享及訓練經驗共享,將體育特長生的培養從高中延伸向大學高校,也是實現培養優化的重要途徑。以優秀運動員伏××為例,在升入南京大學后,伏××仍然堅持每天回到高中訓練,而高校對于伏××的訓練也十分支持。由于訓練的科學系統化,伏××在2017年天津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女子4×400米比賽中獲得亞軍,在女子400米中獲得第四名的好成績。從以上案例中我們都可以切實看到體育特長生的延伸培養在實際體育訓練及比賽中所取得的優秀效果。在體育特長生的延伸培養中,發揮小學、初中的人才選拔優勢,發揮高中、大學的訓練資源及經驗優勢,達到對體育特長生的系統、長期培養,對于體育特長生的有效培養是十分重要的。
總而言之,隨著體育強國發展目標的推進,我國對于體育人才的培養教育關注度逐年提升。如何更好地發揮體育特長生延伸培養模式的優勢,培養更多體育特長人才,是體育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探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