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義度鎮教管會 山東德州 253500)
在進入高年級之前,小學生的生理發育,處于一個較為穩定而快速的階段,其身體能力較成人有很大差距。神經系統,特別是腦部的發育,在個體之間的差異性較大,特別體現在低年級階段。在心理層面上,這一階段的孩子以無意注意為主,邏輯思維能力尚未成型,其傷害力通常片面而主觀,辨別是非的能力不佳,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擾,而且依賴教師和家長的意見[1]。
學生的各類評比、鼓勵考核,大小事務,班主任都要親力親為。學校和家長,經常對班主任提出過高的要求,一旦學生成績下滑,或是違反紀律、發生意外等情況,班主任都必須負責任。班主任工作,工作量大、工作責任重大,而相應的收入卻并不高,這就導致了很多教師不愿意接受班主任工作。再加上應試教育的影響,評價一位教師優秀與否,往往以學生的學習成績為標準,教師自然把精力都重點放在教學上。
第一,班級管理制度不完善。在很多班級,管理細則都只是擺設,并沒有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第二,班干部的任免過于隨意,大部分都由班主任直接任命,缺乏一套系統的選拔和考核機制。第三,缺乏藝術性的管理手段。教師的教育手段簡單粗暴,缺乏教育與溝通。在管理過程中,忽略個體的差異性[2]。
由于家長的文化程度參差不齊,或是忙于工作,沒有意識或沒有時間照顧到孩子的教育問題,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得到的家長支持相當有限。僅僅依靠學校教育,沒有家長的支持配合,學生很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全面發展便無從談起。
首先,需要統一認知,建立科學的班主任評價體系。從基于結果的評價體系,過渡到基于過程的評價體系。除了對工作量和工作結果的評估考核外,還要對管理方法、工作效率等方面進行評價。至于評價方法,可以采用學生評價、任課教師評價、領導評價等多種方式結合,引入競爭機制和獎勵機制,充分調動班主任的積極性。
第一,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的管理者,需要發揮良好的表率作用。因此,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必不可少。班主任,應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好榜樣作用,確保自己的管理能夠服眾。第二,夯實班主任的理論基礎,掌握必要的兒童心理學知識,不斷吸收先進的管理理念,為班級管理工作提供指導。
班主任承擔著來自學校和家長的巨大壓力,其不穩定的心理狀態,會給學生造成不良的心理暗示。因此,學校必須時刻關注班主任的心理,安撫他們的負面情緒,并幫助他們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比如,建立反饋制度,讓班主任能夠定期反映自己遇到的問題,尋求幫助。再比如,舉辦班主任談心會,加強班主任之間的交流,宣泄負面情緒,借鑒管理經驗。
班級管理,需要依賴師生之間的交流。教師只有摒棄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視角,愿意俯下身子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學生才愿意敞開心扉,傾訴自己的困惑。教師需要在心理和行為上,嚴格要求自己。首先,要把學生當完整的人來看待,明確兩者之間的平等關系,杜絕先入為主的傲慢心態,其次,在語言表達上,注意措辭,用建議的語氣代替命令的語氣,在與學生交流時,盡量聲音柔和,避免大喊大叫。在學生犯錯誤時,不能呵斥辱罵、甚至體罰或變相體罰。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是贏得孩子信任的基礎,是進行有效班級管理的基本前提。
第一,建立恰當的班級管理制度。每個班級,按照自身特點,針對班級管理的各個方面,制定長期有效的管理細則,并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確保執行力。第二,重視班風培養。在進行班干部選拔時,應該綜合考量,選取品學兼優的學生,做好榜樣。鼓勵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營造良好的班級風氣。第三,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班主任需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平等的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態度。以引導取代說教,以建議取代命令,這樣才能獲得學生的信任,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提升班級管理的效果。
一方面,學生在學校里與在家里往往有著不同的表現,與家長溝通,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一個學生。另一方面,通過與家長溝通,能夠傳達學校的教育理念與管理理念,同時,又能獲得家長的有效建議,從而極大地提升班級管理效果。
在溝通方式上,可以利用家長會的機會,進行集中交流,也可以通過電話,定期了解情況,時間和條件允許時,可以進行家訪,深入溝通。
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進行針對性、個性化的輔導。每個學生的生長環境不同、父母的文化程度不同、自身個性也不同。因此,教師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應該時刻注意每一個學生的異常狀態或者心理變化,即時發現問題,即時判斷問題的類型,及時找到解決方案,及時疏導。同時,在交流方式上,也要根據學生性格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手段。對于內向、自卑的孩子,要以安慰和鼓勵為主,對于自我意識過剩、性格惡劣的孩子,也不宜一味包容,在適當的場合選取嚴厲的態度,反而能獲得更好的效果[3]。
小學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工作負擔重、工作壓力大、工作方式比較粗放,家校聯系較少。針對上述特點,需要采取相應的管理方法。比如,建立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建立完善的班級管理制度、加強家校聯系、加強對班主任的人文關懷、完善班主任的工作考核體系、加強班主任的培訓,從而提升其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