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平國
(甘肅省隴南市禮縣永興農業中學,甘肅 隴南)
高中政治教學關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關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同樣也關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高中階段是人生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作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清楚這一點,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在這一關鍵時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成為學生今后人生道路上的行動指南。作為高中學生,尤其是高三的學生,課業負擔較重,需要承受的壓力也更大一些,需要及時排解干擾,解除心理壓力,否則有可能會影響他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所以,作為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出現問題時及時幫助學生調節心理,指導學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要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好學生,需要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需要學生在生活中一點一滴地踐行,要經過長時間的積累,養成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整體素質才能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提升。
高中政治課圍繞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學生活展開,課程講解過程中涉及的概念、原理相對比較抽象,講述的內容比較嚴肅深刻。學生在聽講這些原理、概念時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聽不懂,課堂上容易形成沉悶、呆板、死氣沉沉的氛圍,學習效果不理想。但是如果教師在課堂講授時,能夠借用漫畫、歇后語、笑話等多種喜聞樂見的幽默方式,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聽講政治課內容時,我不會覺得枯燥,而是覺得趣味性十足,變得更喜歡聽政治課。例如:在講解“現象和本質關系”一節時,通過展示一輛爬坡的汽車,汽車費力地行進著,前邊有一頭牛在拉,后邊有人在推著。這樣一個漫畫場景,反映了怎樣的一個力學原理?為什么需要牛在前邊拉,人在后邊費勁推呢?這個現象就揭示了力的作用。本質是固定的,不變的,而外在的現象往往是形式多樣,現實中,我們只有透過現象認識到事物的本質,才能找到事物運行的客觀規律。
教師應該努力鉆研業務,通過在適當的地方設置問題,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感受思考的美妙。比如,關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設置如下提問: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嗎?甲的矛盾和乙的矛盾一樣嗎?不一樣?不一樣在哪里?甲的矛盾解決了,乙的矛盾還存在嗎?解決甲、乙矛盾的方法一樣嗎?如果不一樣,不一樣在哪里?比如:警察抓小偷,小偷為了自身的利益需要,通過偷竊等不正當的手段,竊取了他人的合法利益,損害到了他人;而警察為了公共安全利益,需要維護社會的安全和穩定,小偷侵害了他人利益,警察就得抓住小偷,制止這種行為。這兩者是一對矛盾體。老王為兒子張羅了一門親事,老兩口非常滿意,但是老王的兒子說什么都不同意,不愿結婚,聲稱戀愛自由,婚姻自愿,說要自己找對象。這兩個事件都存在矛盾,可是這兩起事件的矛盾一樣嗎?這兩起事件的解決辦法一樣嗎?如何解決這樣的矛盾呢?
高中政治課內容理論性強,政治概念、原理理解相對難,但是這些政治概念、原理卻往往和實際生活是緊密聯系的。理論來源于生活,但往往高于生活。憑空設想不是理論,也指導不了現實生活。真正的理論是可以用于指導現實生活的。如果我們在講解政治理論時,能夠很好地結合當代的政治生活,對照政治在實際中的例子,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理解,也會覺得政治不是那么遙遠和高大上的事情,從而可以對政治產生興趣,認為政治是有用的、接地氣的,從而更好地接近政治,更好地投入到政治學習中來。例如,在講解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時,可以結合每年召開的全國“兩會”以及地方召開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現實中代表選舉的方式,身邊有人當選人大代表,等等。再比如,在講解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時,可以講講正是我國制度的優勢,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無論是三峽大壩的建設、載人航天的歷史性跨越、蛟龍深海探測取得的一個個佳績,還是中國高鐵儼然成為中國的一張名片、港珠澳大橋的貫通、高速鐵路的建設等一系列的世紀工程、人間奇跡,無不體現了我們國家制度的優越性,匯集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辦大事,這些都與我們的國家制度有著密切的聯系。
高中政治教學始終要堅持學生為本的原則,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主動性。相信通過幽默詼諧的教學方法,科學合理的設問引導,結合時事政治的現實解讀,一定能激發起高中學生學習政治課程的濃厚興趣,祝愿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思想政治學習的好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