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 甘肅蘭州 730030)
這次新課程改革對師生關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它不僅引起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變化,還引起了教師的教學行為的變化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變化,是對傳統意義上的師生關系的一種挑戰。本文通過對傳統師生關系和新課改下的師生關系的比較,分析了新課改下師生關系的優越性,即它的新變化,并以新課改所倡導的民主、平等、互動,和諧的師生關系為應然狀態,為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提出個人的一些看法和觀點。[1]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新課改對師生關系提出了新的挑戰,傳統的師生關系已經不能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教師尊重學生,促進教學民主;學生尊重教師,接受指導,自覺主動學習;營造溫暖、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教師與學生積極思考,積極雙向溝通,提問,思考,教師細心引導,促進良好的教學效果產生。因此,構建民主、和諧、互信、互助的新型師生關系是必要的。
傳統的師生關系,教師簡單、粗野,學生有好有壞,師生關系疏遠緊張,教師不允許學生有不同意見,以教師的主張、決策為主導,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受到壓制,無獨立思考能力。它破壞了師生之間的教與學關系,容易發生沖突,雙方形成對立。[2]
一些不合理的教育制度,比如升學壓力,教學條件差、工資低,認識不足等,是師生沖突的外部因素所致。一方面,受市場經濟的影響,改革開放后新事物層出不窮,使學生思想十分活躍,一些傳統的教育方式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另一方便,由于腐朽的資產階級思想、低責任感、少數以經濟利益為標準的教師,重視教師的學歷,而輕視教學觀念。正如一些教師所說:“高等教育,低層次”。[3]
第一,教師缺乏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不強,主體意識不強,終身教育觀念淡薄,“以人為本”的思想尚未確立。第二,缺乏愛心,沒有崇高的職業道德。有的教師工作不負責任,缺乏溫柔的感情和情感;有的法律意識薄弱,存在體罰或變相體罰的現象。最后,教師自身不注重人格力量,不以教師為榜樣,缺乏教育心理學知識,不注重與師生的心理交流。
要改善師生關系就要在應試教育理念下更新教師觀念、新課程改革學習理念和教育教學經驗。在學生的教育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教師付出一切,卻沒有學生的理解和尊重,為什么學生反對教師的工作?問題的關鍵出現在觀念上:現代社會發展迅速,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信息技術時代,人們的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一些傳統的教育方法會誤導學生,讓教師厭惡。因此,改善師生關系的第一步就是更新教育教學理念。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育專家指出:“民主教育是教育現代化的第一要素”。其次,我們要尊重學生,在社會活動中,互相尊重,這是人應有的基本行為準則。[4]
要建立民主、和諧、平等的教師關系。首先,定位改革課堂,轉變觀念,調整我們在教學中的地位,學生建立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習興趣。其次,我們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主體的發展,學習和發展是學生的權利,因此,教師必須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為教育服務,為學生服務的理念,這就要求我們要以學生為主體,適應教育的需要。不同的學生,而不是要求不同的學生滿足同一目標、同一規格、同一教育的要求。因此,正確認識、重新評價和積極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創造出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的關鍵。最后,教師不僅是學生的指導和促進者,而且也是學生的學習伙伴、與學生的交流、與學生討論合作學習的榜樣。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教師應與學生、學生和諧相處。當朋友們看到,老師可以把學生當成朋友,反過來,學生也會把你當成朋友,這樣,老師的教育教學就會事半功倍。[5]
總之,在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應從學生做起,引導學生轉變角色,成為教師的朋友,鼓勵全體學生積極探索知識服務,轉變角色地位,努力培養新一代創新人才。師生關系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不僅在過去,在現在,在未來也是如此,這將進一步探討這個問題,因為任何教育成果都伴隨著一定程度的師生關系。進入21世紀,在教育改革中,師生關系是影響教學質量、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的核心問題。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努力改善師生關系,摒棄傳統觀念,努力建立新的師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