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靜
(東營區(qū)第一中學,山東 東營)
我們學習語文,不僅要會讀書,還要會領悟和運用。“具有獨立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這也是我們小學語文教育的主要目標。所以如何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自我調節(jié)學習,提高他們閱讀自我調節(jié)學習的能力,讓孩子們能走進文本讀出感悟、享受閱讀,是值得我們研究和思考的話題。
如今信息時代,手機、電視、電腦等網(wǎng)絡大眾傳媒逐步走進小學生的生活,越來越多的孩子熱衷于網(wǎng)絡媒體,這也一定程度上給學生的閱讀帶來負面影響。另外,有的學生的閱讀,也只是為了應付老師的作業(yè)和父母的要求,而不是發(fā)自內心地想讀書,閱讀效果可想而知。
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閱讀方法,課余不能靈活自如地運用到課外閱讀中。閱讀,成了部分學生一種生硬的功課,一種學習的煎熬。
所以,如何提升小學生自我調節(jié)閱讀能力的策略值得為人師的我們深思。
引導學生真正體會到閱讀的樂趣,激發(fā)興趣是關鍵。一年級可以是親子共讀一本書,可以把閱讀當成玩樂的游戲,可以將書上的故事延伸到生活中,還可以在“快樂讀寫繪”中感知文字的美。教師和家長也要因勢利導,注意方法的指引、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引領孩子入情入境地閱讀,體會真正的讀書快樂。
讀書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能淺嘗輒止。在自主調節(jié)閱讀中,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國的艾登·錢伯斯在《打造兒童閱讀環(huán)境》中說:“閱讀總是需要場所的。閱讀的場所和我們閱讀的樂趣、情緒、專心度有極大關系。閱讀的樂趣絕不僅僅取決于場所,它和讀什么書、當時的心情、什么樣的時間以及是否被打擾等因素都有很大的關系。”
學校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在每個班級開辟小小圖書角,安放圖書柜面向學生征集圖書;在走廊文化墻、教室墻壁上懸掛讀書名言,并開設“書海拾貝”等版塊;開放學校的圖書室,開設閱讀課,讓學生集體融入書海,感受濃濃的閱讀氣氛。
家長可以為孩子布置書房,讓孩子在閱讀中感受到寬松、自由、安靜的氣氛。
自主閱讀中,學生要懂得正確地評價自己的讀書情況。比如在一定閱讀時間自己從書中收獲了多少;閱讀時候是否做到了集中精力、積極思考;自我感覺成功的時候總結精妙的閱讀方法,閱讀枯燥和氣餒的時候如何心理暗示,繼續(xù)讀下去;針對不同的文體、文本,尤其是書中的情節(jié)能否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融入自己的思想等。
課堂閱讀僅是打開讀書世界的小門窗,課外閱讀才是廣闊的天地。在讀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后,可以向學生推薦《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童話故事書;在講到美好的校園生活的時候,可以帶著學生一起閱讀《窗邊的小豆豆》等校園文化書。讀書之余還可以就其中精彩情節(jié)加以討論。慢慢的,學生的閱讀興趣就會被推動,課外閱讀會成為他們生活中最令人期待的時光。
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一起讀書,交流心得體會。讀書小組之間可以比賽,每學期定期開展“讀書故事會”“我是讀書小能手”等活動,激勵小組自主閱讀,為他們增強學習的正能量。
有的學生沒有課前認真閱讀課文的習慣,他們就不能走進文本中去感受、體驗和理解。長此以往,學生就懶得去動腦、動手。為了督促學生能充分利用文本進行有效的閱讀,我們在3~5年級使用《自主學習三環(huán)節(jié)記錄本》,督促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讓自我調節(jié)閱讀在課堂中得以真正實現(xiàn)。
每周五下午的特色活動課是學校最亮麗的風采!其中關于閱讀的特色課程有《閱讀與欣賞》《童話詩品讀》《快樂“讀寫繪”》《詩歌朗誦》《愛上經(jīng)典》等。如我們在一、二年級的學生中開展了“讀寫繪”活動,有趣的周記,精美的圖畫,將兒童閱讀、情感、思維、表達整合為一體,使孩子在美好的事物中心靈得到浸潤,讓他們的學習力與創(chuàng)造力得到了自由發(fā)揮。
根據(jù)年級學生閱讀能力,我們開展了“接力日記”“非主流日記”等活動。其“接力日記”是每個小組的同學在同一本日記本上輪流寫日記,其他同學和家長就是讀者,他們還能在日記后面留言,這個平臺既滿足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發(fā)表欲”,還磨煉了他們書寫、表達、溝通交流的能力。
閱讀,就是如此神奇!自主閱讀的策略就是開啟神奇之旅的鑰匙,我們可以在語文教學中勤于研究和探索,讓孩子們愛上讀書、感受樂趣、提升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