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駒
(廣東省信宜市教育城初級中學,廣東 信宜)
現如今,大數據一詞被不斷刷屏。乍聽上去,大數據似乎非常高大上,好像在云里霧里,離我們的日常生活相隔十萬八千里。實則不然,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大數據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
那么,究竟什么是大數據呢?所謂大數據,簡單來講,就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
時下,教育信息化將教育帶入了教育云時代。在教育云時代,大數據成為課堂教學的全新輔助手段。這里所指的大數據主要是與教育教學相關的一些大數據。下面筆者將在借鑒有關利用大數據建構高效課堂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教學實際,淺顯論述依托大數據的輔助,創建農村數學高效課堂的一些有效策略。
高效課堂的建構離不開豐富的教學資源。或者說,豐富的教學資源是建構高效課堂的重要支撐。以往,特別是在農村學校,因為辦學條件相對薄弱,教學資源相對匱乏,所以給高效課堂的建構帶來了諸多困難。在大多數時候,農村教師雖然費盡周折,但是,高效課堂似乎永遠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農村教師可以巧妙地依托大數據中海量的教學資源,不斷地豐富自身的課堂教學資源。如此一來,教學資源相對匱乏的瓶頸也就被有效破解了,建構高效課堂也就成為了一個觸手可及的夢想。
比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上冊“生活中的立體圖形”這部分內容的時候,筆者依托大數據輔助,搜集并整理符合教材內容,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資源。憑借這些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讓學生清晰地認識了簡單的空間幾何棱柱、圓柱、圓錐以及球等,并且掌握其中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依托大數據的輔助,農村初中數學教師不斷地豐富相關教學資源。以這些豐富的教學資源為支撐,農村初中數學高效課堂也就在不知不覺之中建構起來了。
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建構高效課堂的無形之手。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得當,建構高效課堂也就會顯得費時費力。反之,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得當,建構高效課堂就會變得省時省力。
在大數據時代,課堂教學環境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基于這種變化,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必須要與時俱進地進行優化。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不能夠與時俱進地優化,勢必就會“穿新鞋走老路”,建構高效課堂也就成為一句空話。因此,在農村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巧妙地依托大數據的輔助,與時俱進地優化自身教學方法,為建構高效課堂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舉個例子,在教學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上冊“展開與折疊”這部分內容的時候,筆者就巧妙地依托大數據的輔助,優化了自身的教學方法。筆者從大數據庫中搜集了一個Flash動畫小游戲。通過讓學生親自操作這個Flash動畫小游戲,學生對“展開與折疊”有了清晰的認識,進而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在大數據的輔助下,農村初中數學教師對自身教學方法進行了與時俱進的優化,切實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建構高效的農村初中數學課堂也就成為水到渠成的事情。
古人云:“授之以魚莫若授之以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是提升教學效率的一條蹊徑。當學生熟練掌握各種學習方法后,他們就能夠靈活自如地運用這些學習方法在知識的密林里自主尋寶。
在大數據時代,農村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在緊緊圍繞教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巧妙地依托大數據的輔助,不斷地拓寬學生的自學渠道。當學生的自學渠道被拓寬之后,他們的自學能力自然也會得到顯著提升,進而為高效課堂的建構提供不竭的內驅力。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上冊“絕對值”這部分內容的時候,筆者依托大數據的輔助,制作了一節主題鮮明、言簡意賅的微課。利用這節微課,學生在課前通過自主學習初步了解了“絕對值”概念以及利用“絕對值”比較兩個負數大小的方法。
由此可見,教師巧妙地依托大數據的輔助,能夠富有成效地拓寬學生的自學渠道。隨著學生自學渠道的拓寬,他們的自學能力也會得到顯著提升。而學生良好的自學能力又會成為建構農村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內驅力。
綜上所述,在大數據時代,農村數學教師要依托大數據的輔助,適度適量地豐富相關教學資源,為農村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建構奠定堅實基礎;農村初中數學教師要依托大數據的輔助,與時俱進地優化自身教學方法,為農村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建構提供無形推手;農村初中數學教師要依托大數據的輔助,富有成效地拓寬學生的自學渠道,為農村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建構提供不竭動力。
總而言之,農村初中數學教師要巧借大數據之東風,讓農村數學高效課堂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