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磊
(貴州省銅仁市第十中學)
如今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以及在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實施的對外開放政策,可以看見我們與世界的距離正在逐漸縮小,接觸到的人也越來越多。不同民族擁有不同的語言,而英語是世界通用語言之一,因此教導中學生學習好這門語言,更好地與他人進行溝通就顯得十分必要。培養中學生的英語讀寫能力在當代素質教育改革下應當引起重視。
我國古代教育學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是古人在多次教學中總結出的寶貴智慧,暗含豐富哲理,其重點強調了學習與思考之間的關系,其實通過結合我們自身的教學經驗來看不難發現,一是引導學生背誦,二是引導學生思考,但是在以往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卻將其中一大過程“思考”屏蔽了,而更多的是要求學生背誦,這一現象不僅在英語學科中常見,在其他學科中也是如此。由此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學生的思維僵化、固定,不能針對具體問題進行客觀分析。
而素質教育下的中學英語讀寫教學訓練,可以很好地達到幫助學生訓練思維的效果。比如,在閱讀理解訓練中,學生要想從一整篇密密麻麻的英語短文中,找到自己想要的閱讀理解題答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遇到一些平時未見過的英語單詞時,就需要結合上下文來理解個別單詞,進而達到翻譯整篇文章內容的目的,而這一過程中如果缺少了學生的推理、思考是不能做到的。
在英語寫作的過程中同樣也是如此。學生若想要寫作出一篇結構完成、構詞精煉的英語短文,就一定要在寫作前思考:如何通過給出的寫作主題定位所需要的基本單詞;如何通過列出的單詞,想到連詞成句的英語固定句式或者短語;如何插入一些名人名言或者感嘆句等,讓文章更加優美,學生在構思這些寫作內容的時候,其思維必然得到鍛煉,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毋庸置疑,無論是在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還是在寫作教學中,都是可以大大擴充學生的單詞量的。因為在背誦單詞面前,很多學生都表現得非常無助。“老師,我不想背單詞”“老師我就是背不過”等,諸如此類的話不絕于耳。面對這一現象,盡管我們嘗試了很多辦法,如圖片幫助記憶、故事幫助記憶以及總結、歸納記憶等都很難達到我們預定的單詞教學目標。但是通過閱讀和寫作,從中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興趣出發,尋找學生平時喜愛閱讀的英語刊物或者讓學生自擬作文題目進行英語寫作,這樣他們便會自主地參與到閱讀和寫作中,從而達到詞匯量的拓展和提升效果。
比如,在教學八年級英語Unit 7 Food Festival單元知識時,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本單元的英語短文,學生可以了解到我國的一些飲食文化,也可以看到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比如我國傳統的食物“餃子dumpling”以及傳統餐具“筷子chopsticks”,而西方國家則更喜愛吃“漢堡包 hamburger”,用“刀和叉 knife,fork”,學生在了解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后,其閱讀興趣被激發,要求知道更多的有關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的知識,此時我們便可以推薦其閱讀《飲食與文化》《筷子與刀叉——中西飲食文化比較》等書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學生的英語詞匯量。
英語新課程改革中明確強調,初中英語教材要更加重視對學生聽力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因為一方面從考試的角度來看,英語聽力測試的相關分值有遞增的趨勢,另一方面,從實踐的角度來看,唯有培養好學生良好的英語聽力能力,保證正確理解對話人的意思,才能將自己所要闡述的觀點總結出來,否則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就容易出現答非所問的尷尬境遇。英語讀寫能力的培養,可以使學生積累語感,這種對語言的感知能力是一種十分奇特的東西,它的存在可以幫助學生在英語表達、英語學習中表現得更加靈活、自然,從而提升英語整體水平。
概言之,在素質教育理念下,我們每一位中學英語教師都應當深刻認識到自身肩負的責任和使命,積極結合恰當教學方法,保證閱讀和寫作教學的有效性,更在實踐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展英語詞匯量、提升聽力能力等等,讓中學生學有所得,學以致用,構建高效的英語教學課堂。
[1]景致遠.新課改背景下的英語語法教學誤區及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6(88).
[2]蔣凱.讀寫結合,點滴相融:談小學英語“讀寫結合”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1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