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松
摘 要:幾千年人類文明的進程造就了輝煌燦爛的中國繪畫,其中中國人物畫就極具代表性,中國人物畫秉承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并由此衍生發展,獨具特色。本文從中國人物畫的繪畫技法入手,探討中國人物畫繪畫技法在現代服裝畫中的應用,由此拓展現代服裝畫的表現形式,給現代服裝畫以推動力。
關鍵詞:中國人物畫;現代服裝畫;繪畫技法;應用
中國人物畫不僅要“應物象形”,還要“氣韻生動”,既要尊重客觀事實還需主觀創造,強調神形兼備,通過人物的形體語言、服裝語言以及相應的環境語言,以及筆、墨、色的表現語言,以此展現畫面的人物美、服裝美、意境美。這與現代服裝畫的要求不謀而合。現代服裝畫是繪畫與設計的共同產物,即運用繪畫技法來展現服裝設計的整體面貌,通過著裝人物的肢體語言、服裝款式、服裝細節等的設計語言,以及線條、色彩等藝術表現語言,共同展現出著裝人物的精神面貌和人物服裝的設計風格,以及畫面的整體美感。因此,將中國人物畫的繪畫技法應用于現代服裝畫的設計表現中,能更好地凸顯現代服裝畫的設計思想和藝術魅力。
一、從中國人物畫的“經營位置”到現代服裝畫的構圖形式
“經營位置”是中國人物畫的畫之總要,講究畫面整體的排兵布陣之章法,即置陳布勢,畫家依據客觀狀態,通過主觀創造,以人物為主體,即突出人物的中心性,再以景、物、詩、印等為次體,即詩、書、畫、印的結合,運用平面的散點的透視觀察法,按照中國畫的審美規律,合理、和諧地加以全局經營,使畫面具有獨特的構圖形式。中國人物畫之構圖,追求畫面的聚散開合關系,即“疏可跑馬、密不透風”;追求畫面的虛實相生關系,即賓主有致,突出人物的主體性;追求畫面的動靜互襯關系,以動帶靜,以靜襯動,營造出情景交融、和諧生動的畫面狀態;追求畫面的取舍得當關系,“計白當黑”,通過“留白”這種中國畫特有的減法繪畫形式直抒心意,展現獨特的意境美。
將中國人物畫的“經營位置”方法應用于現代服裝畫的構圖形式中,可以事半功倍。首先,現代服裝畫也需依照現實需求,以人物的人體動態、結構為載體進行服裝的主觀設計,突出服裝與人物的主體性、中心性,并結合簡略適當的背景物象烘托,再結合款式圖、文字說明及細節元素等靜態要素進行輔助表現,形成多元且主次分明的畫面構成形式;其次,現代服裝畫各主次要素也是以平面的散點的觀察方式展開,也需動靜適宜,疏密相間,簡單明確,直奔主題,進而形成統一對比、和諧美觀的畫面構成。
中國人物畫的畫幅形式多樣,其中以立軸與橫披最為常見。而現代服裝畫的畫幅也多是豎幅和橫幅形式,這里可以把人物畫的立軸單人、立軸多人以及橫披中長卷畫的多人構圖形式分別應用于現代服裝畫豎幅和橫幅的構圖之中。例如:一,以唐寅的立軸人物畫《秋風紈扇圖》構圖為例,將單個人物置于畫面黃金焦點的中心,又以右角邊簡單的坡石和疏落的細竹以及左邊的詩書、印章加以烘托,形成以人物為視覺審美凝聚點的和諧畫面,以此方法可以應用于現代服裝畫的豎幅單人構圖中,將著裝人物置于畫面中間,加以適當的背景存托,再加以款式圖、設計說明等服裝設計要素完成畫面的構圖,形成主次分明且重點突出的構成形式;二,以周昉的長卷人物畫《簪花仕女圖》構圖為例,其多個人物以散點的、直線的形式展開,既無主次之分,也為多中心注視,又以動物等輔助形態加以聯系,共同營造畫面效果,這種形式也可以應用于現代服裝畫的橫幅多人構圖中,將著裝人物以無中心或多中心形式一字排列,結合款式圖、細節元素等輔助要素,形成人物相互關聯的系列服裝設計的構圖形式。
二、從中國人物畫的“骨法用筆”到現代服裝畫的線描表現
“骨法用筆”是中國人物畫的畫之根本,講究筆為畫之骨,色為畫之肉,強調以筆立骨,突出筆線的骨感、骨力,即風骨。畫家根據畫面塑造需求,或以蒼勁有力、或以春蠶吐絲、或以平緩蘇暢的用筆,在表現人物形體結構、服裝造型的同時,更凸顯出人物的內在氣質和畫面的藝術氣息,創造出自己獨特的藝術表現力。中國人物畫之用筆,追求書畫同源,即以書法的筆法、筆鋒、筆力借用于繪畫中,以此展現筆法之骨氣;追求動靜張力,即用筆的“飛動”與“不動”,如“吳帶當風,曹衣出水”,以此展現筆法的韻味;追求筆墨意趣,以筆傳氣,以墨達韻,通過焦、濃、重、淡、清五墨色以及粗細、長短、濃淡、干濕、剛柔、虛實等的筆線,寫意傳神,即筆到、墨到、形到、意到、神到,以此展現骨法用筆的氣韻。
將中國人物畫的“骨法用筆”方法應用于現代服裝畫的線描表現中,可以提升其表現力度。首先,現代服裝畫也需依照設計需求,針對著裝人物的動態、結構和人物服裝的造型、材質肌理的表現以及服裝款式的表達,以筆線為主進行繪制,完成現代服裝畫的基礎設計;其次,現代服裝畫也應遵循服裝造型、質感表現的需求,結合設計師藝術風格,以適合且獨具特色的線描作為表現手法,借以更好地展現服裝特色、著裝人物的精神面貌以及畫面的藝術魅力,實現實用性與藝術性共鳴的設計作品。
中國人物畫的筆法多以白描之十八描為主導,十八描分別為高古游絲描、琴弦描、行云流水描、柳葉描、竹葉描、鐵線描、螞蝗描、釘頭鼠尾描、橛頭釘描、減筆描、混描、曹衣描等。這里可以把十八描進行整合、梳理、歸納,將之應用于現代服裝畫中,并針對不同服裝的造型及不同面料的質感進行不同表現。例如:一,對于絲綢質感的服裝,可以用高古游絲描這種細膩流暢、平滑舒展、悠緩自然的線描來表現其輕柔飄逸的整體質感,又以稍顯粗勁且有韌性的琴弦描來表現其褶皺和垂墜感,再以舒卷飛動的行云流水描來表現其迎風飛舞的紋理及絲帶,展現出著裝人物的優雅氣質;二,對于棉麻質感的服裝,可以應用似中鋒遒勁骨力筆法的鐵線描和似狂草自由宛轉筆法的螞蝗描來表現其質樸有力且飄逸流暢的服裝整體質感和造型狀態,再加以剛勁簡放的釘頭鼠尾描或粗狂簡率的橛頭釘描來表現服裝局部的皺褶,展現著裝人物沉著大氣的內在氣質。
三、從中國人物畫的“隨類賦彩”到現代服裝畫的色彩表現
“隨類賦彩”是中國人物畫的畫之升華,講究隨物賦彩,隨意賦彩,隨心賦彩,在經營位置、骨法用筆基礎上,設色賦彩,起到錦上添花、畫龍點睛的作用。畫家根據人物塑造和畫面風格的需求,或重彩助色,或淡彩助色,或潑彩助色,以此表現人物特色、服裝特色及景物特色,同時表達出人物的精氣神和畫面的藝術感染力以及畫家的創作心境,實現“氣韻生動”的藝術境界。中國人物畫之設色,追求筆色相生的關系,即線為骨、色為肉,相融相生;追求墨彩共鳴的關系,即潑彩助墨,潑墨襯彩,共同營造畫面效果;追求“似與不似”的關系,既遵循客觀實物,又尊重主觀感受,由此創作出物隨心動、心隨我動的色彩意境。
將中國人物畫的“隨類賦彩”方法應用于現代服裝畫的色彩表現中,更富有藝術感染力。首先,現代服裝畫也是在構圖和線描基礎上,根據設計需要,針對人物造型、服裝肌理、服裝質感進行著色處理,最終完成服裝畫,實現服裝設計;其次,現代服裝畫也需遵循設計師的內心感受,根據大眾審美和自身審美,主觀設計色彩,創造出更加美觀且獨具特色的設計藝術作品。
中國人物畫的設色方法可分為工筆重彩、工筆淡彩、水墨潑彩等,運用中國畫獨特的宣紙、毛筆、水墨和丹青顏料,通過染、罩、蘸、潑等技法設色。這里可以把中國人物畫的設色方法或直接或改進地應用于現代服裝畫中。例如:一,工筆重彩設色,一般適合人物造型細膩、色彩濃烈且服裝華麗的表現,如《簪花仕女圖》,此法可以直接應用于現代服裝畫中,由于此法技藝精湛,工序繁瑣嚴謹,需時較長,屬慢工出細活的范疇,因此應用于服裝畫中時需謹慎,但其藝術魅力無與倫比;二,水墨潑彩設色,屬寫意人物畫,即白描中簡筆描人物畫,如梁楷的《太白行吟圖》,講究以豪放狂草的筆墨施以潑彩,一氣呵成,生動地表現人物和服裝的韻味,但對于服裝質感、肌理的表現不夠深入,因此此法適合應用于服裝畫的快速表達;三,工筆淡彩設色,此法筆法明確,設色豐富,簡單明了,易于掌握,最適合應用于服裝畫中,通過白描勾線,淡彩暈染,若適當結合重彩設色或兼工帶寫的方法,則表現力更強,若結合水彩畫技巧在水彩紙上繪制,則應用范圍更廣,如此對于著裝人物、服裝材質、服裝肌理以及畫面藝術性都能更好的展現。
四、結束語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是中國人物畫的宗旨,而這一宗旨對于現代服裝畫的設計思想和表現技法,也同樣起著指導性作用,其意在表達既要根據需求以主觀力量設計創造,也應不斷探索開發多元化的表現技法,讓設計創新和表現形式得以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春玲.中國畫的技巧在服裝設計繪畫中的妙用[J].明日風尚,2016(21).
[2]顏偉娜,朱丹.淺析服飾繪畫的藝術——評《服裝配飾繪畫技法》[J].染整技術,2017, 39(5):8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