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佳
摘 要: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對于人才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高水平層次的人才,為了使得培養的人才為國家做好貢獻,國家不斷地在調整和完善民辦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得高校學生可以更好地為國家服務。本文主要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行概述,分析該思想對民辦高校開展思政工作的意義,并且對于目前民辦高校的思政工作進行了分析,探討了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到民辦高校思政工作的路徑,最后總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民辦高校思政工作的融合對于高校發展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民辦高校;思政工作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述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中國共產黨召開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的,這是指導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并且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進了黨章。對于該思想的內容,用了八個明確、十四個基本方略進行了具體的闡述,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已經得到國內上下的支持與認同。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民辦高校思政工作的意義
(一)明確民辦高校思政工作的根本任務
在民辦高校的思政工作中必須要把提高大學生思想水平作為根本任務,因為學生的思想水平決定著學生世界觀的深度和高度,更是決定著學生做事和做人的格局,所以在民辦高校的思政工作中要幫助學生提升思想高度和深度,讓學生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夠正確站穩立場。畢竟站穩立場不僅僅是作為學生期間要做好的事情,更是步入社會后,作為國家公民,應該從人民大義、國家層面要考慮的問題,這涉及到是否了解和明確認識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必然性,人民群眾是國家建設和改革的中堅力量。因此,在民辦高校中,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能狗使學生認識到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不斷的提高學生的思想深度。目前,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有許多的不確定因素,總體是符合社會歷史前進的方向,這也是我們認識我國國情和世界觀的大前提,所以在民辦高校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要讓學生掌握辯證主義法,要學會用發展的觀點去看待問題,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學習和工作。
(二)掌握民辦高校思政工作的核心任務
目前,在民辦高校中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不僅僅是學校要求,更是黨和國家對各個高校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的核心任務,在這一方面,民辦高校更應該嚴格要求學生。政治覺悟不僅僅是指政治信念,更是對政治的敏銳性和鑒別能力。在高校中需要學生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政治覺悟,不僅僅是讓學生明白政治義務和政治權利,更是讓學生在日常中加強對自身的要求,明白什么事情是對國家有害,要正確的明白政治參與的方式和途徑,認識到正確的政治方向。讓學生明白是歷史和人民選擇了社會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培育學生對習近平總書記所講述的“四個自信”以及發表的系列講話的理解,要有提高大局意識和解決不當政治意識的能力,使學生明白并不是不從事與政治相關的工作,就不需要理解政治,不關心政治。讓學生明白活在社會中,政治政策影響著每一個人,每一個行業,政治工作的進步是多數人努力的結果。在民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解決和處理那些存在思想政治偏頗的學生問題,讓學生不被輿論和社會導向所干擾,不能把簡單問題復雜化,把所有問題都歸結給政治,提高學生的是非辨別能力,明白社會事件后面所蘊含的政治意圖,不要卷入輿論漩渦,充分發揮學生自己的主體性,不斷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
(三)貫徹民辦高校思政工作的基礎任務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是最基本,也是最基礎的任務。在新時期的學生人才選拔中,要求學生都要德才兼備,同等條件下,學生的思想品德更加重要,成為評價學生的首選,一個人的才能是基于高尚的品德,品德是基礎,其次才是才能。在高校的教育工作中,不僅僅是培育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更是培養學生的品德素質,這也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工作,更是高校建設發展的內在要求。當前,培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是在高校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一個國家處于基礎地位,任何國家和民族都不能忽視它的存在。在民辦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教師們在課堂上要明確的向學生貫徹思政政治教育,并且一定要讓學生做到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著我國旗幟鮮明的社會主義特征,是全民的共識,在民辦高校中可以評選“校園感動人物”等活動向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價值取向,落實和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不僅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師的任務,應該是高校所有老師的任務,教師之間要想互合作和配合,引導學生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
(四)落實民辦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任務
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是希望學生擁有更高的文化素養,政治思想道德的提高,要求學生擁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并且在民辦高校中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是落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務。文化素養是學生學習、思想道德、生活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學生高校中提升自己,全面發展自己,成就獨特的自己的前提。學生學習學問,不僅僅是明白人生道理,掌握技能,更是不斷的完善自己的個人修養,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使自己擁有優雅的氣質。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是讓學生死讀書,讀死書,讓學生枯燥的學習,而是讓學生不斷的發展自己的精神文明,成為全面發展的人。習近平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發展方向。目前,在互聯網蓬勃發展的實際下,要讓學生正確對待文化素養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真正理解各種優秀文章中的內容,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文學、哲學、美學和倫理學等,去不斷的加強自身的文化素養,幫學生打開學習的視野,運用馬克思最新的社會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原理讓學生分析各種文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增加自身的個人文化素質修養。
三、目前民辦高校思政工作現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作出了重要講話,深刻回答了當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義、目標任務和基本要求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指導新形勢下各大高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目前高校在新形勢下主要面臨的新的工作有:
(一)新形勢下民辦高校思政工作面臨的環境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發展,需要我們當前一代的不斷努力去堅守和下一代人的延續,這就使得當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了新的環境,當前的環境是需要培養德才兼備、素質全面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需要各大高校明白我們要培養什么樣的人。
隨著社會主義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各種各樣的社會思潮和價值觀不斷涌現。我們的高校學生的價值觀還未完整的形成,知識體系也沒有完全構成,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都會收到社會的嚴重影響,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并且目前在許多民辦高校的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概念沒有明確的認識,并且對自己處于這個身份的概念比較弱化,這是目前在新形勢下民辦高校在思政方面面臨的主要環境。
(二)新形勢下民辦高校思政工作面臨的挑戰
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在飛速的發展,尤其是經過改革開放后,經濟的大發展,但是與世界的接軌的同時,許多青年學生只看到了國外先進,卻忽視了我們國內的發展,一味的崇洋媚外,認為祖國不好,缺乏歷史的縱向比較,從而形成對社會的片面理解,這也是當前新形勢下民辦高校思政工作所面臨的挑戰。當前需要需要不斷的引導高校學生能夠客觀的認識到中國的國情,客觀的看待國際環境,讓學生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讓他們認識到我們國家的國情,認識到中國獨特的發展道路,這是根據我們的歷史國情進行選擇的,并且目前的中國國情是我們國家歷史演變和社會變遷的必然結果,要讓學生明白我們可以借鑒西方優秀的成果,但是不是全盤接收,而是需要根據當前國內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要教育和引導學生形成理性平和的社會心態,避免片面理解和看待社會問題,做到不偏信、不消極、不激進。
(三)新形勢下民辦高校思政工作面臨的任務
國家的發展是需要同我國的發展目標不斷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為了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目前是我國現階段并且是長期的主要目標,所以在各大高校中思想政治的工作也面臨了新的任務,需要各大高校以及民辦高校為國家的目標培養國家需要的人才,這是我們民辦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面臨的新任務。
國家的復興和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培養,人才是發展的關鍵,我們要把青年學生和國家的命運緊密結合,國家培養人才是希望以后可以更好的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要教育和引導高校學生不斷的把自己的夢想與國家相結合,為他們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要教育和引導他們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與國家的發展相結合,不畏艱難,銳意進取,為祖國和人民建功立業;要教育和引導他們珍惜韶華、腳踏實地,把遠大抱負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在未來實現中國夢的兩個“百年目標”,中華民族將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高校學生正處于國家最需要的時機,他們應當奮力拼搏,勇于創新,為把美好的藍圖變成現實貢獻自己的力量。
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民辦高校思政工作的路徑
(一)明確定位導向,唱響主旋律
在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清楚自己的目標與定位,民辦高校思政工作歸根結底是對人的工作,尤其是思想活躍的大學生,所以對工作方式的把握一定要將以人為本的觀念始終放在首要地位。思政工作只有充分考慮大學生的心理需求,才有可能融入學生的生活中,也才能促進學生將思想觀念轉化為內在認識,也才有可能使思政工作落到實處。要注重個體的差異,在開展工作時就一定要考慮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并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
(二)內容與形式多樣化,提高大學生參與積極性
民辦高校在新形勢下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做到“入眼、入腦、入心”,要以情境為載體,引導學生在體驗、分享中獲得身心和個性發展,以及價值觀、理想信念和道德觀念的活動過程及其方式。要充分結合大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強的特點,在教育學生的形式上要盡可能靈活多樣,與時俱進,在互聯網發達的現代社會,可以采用線上線下精準結合,例如通過社交平臺組織和發起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通過民辦高校教育工作者和接受教育的學生雙向互動,做到線上線下精準結合,相互滲透,潛移默化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加吸引力,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從而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
(三)全方位的教育,培養多方面的人才
傳統的思政工作方式是對學生的行為嚴格管理和行為約束,這樣的工作方式使學生感到壓抑,不僅與素質教育的宗旨相違背,且極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在各種思想不斷涌現的現代環境,高校思政工作中應該加強各方面的培養,從對學生全方位的教育,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并且培養全方位的人才。在思政工作中的內容中完全可以做到豐富多彩,把對學生政治追求和文化需要的滿足,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等也融入在思政教育工作中,使得學生可以全面發展。
(四)構建組織和保障體系,使得思政工作系統化
在民辦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必須要做好頂層設計,以國家法律政策為依據,不斷地完善民辦高校思政的課程體系和教育體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競爭力,建立起系統的教學方案和教學計劃,并且要不斷的與當前的社會國情相結合,營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圍和文化環境。讓廣大高校學生在良好的文化氣氛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從而完善人格素養,樹立正確觀念,實現理想追求。在高校的思政工作中,思政教育工作的保證體系建設要科學領導,確保各項政策的有效落實,將領導者的決策和實施者的落實有機結合起來,各方要相互協作,相互支持,促使培養出優秀的、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新華網.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EB/OL].新華社,2016-12-08.
[2]新華網.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EB/OL].新華社,2017-02-27.
[3]劉國新.深刻認識我國文化改革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J].中華魂,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