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秀穎
摘 要:近年來,中小企業已經逐步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之一,但中小企業的發展會出現融資難等問題,對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發揮起到了一定的制約作用,因此對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進行優化不容忽視。本文主要從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優化問題
一、中小企業的界定和融資的概念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產力水平的發展,中小企業營運而生,這些企業在經營中是自主決策,在效益上也是自負盈虧,中小企業是國家經濟體制不斷改革之后的重要產物,對于中小企業的界定,不同的國家劃分標準是有所不同的,并且也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中小企業的界定標準也會有所改變。但從總體來看,各個國家關于中小企業劃分標準的界定基本為:定量方式和定性方式。
我國對于中小企業的界定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也經過了許多次的調整,而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最新界定標準是在2011年調整出得到的,由國家統計局等四部委制定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規定將企業從業人數、資產總額和營業額等三個指標作為企業界定標準。
融資是指企業為支付或使用超過貨幣存量的購貨款而采用的一種交易手段,或者為了獲取一定價值資產而進行集資所采取的工具或手段。
二、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分析
(一)中小企業融資渠道過于單一
我國的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以及國家經濟體制的改革和資本市場的建立,也逐漸地從單一渠道向多元化多層次發展。目前來看,我國的中小企業的發展主要依靠于內部自身的積累,即以內源性融資為主,外源性融資比重過小。內源性融資主要是指中小企業主要通過企業自籌和向關系人借貸兩種形式,并且內源性融資往往風險比較小,成本比較低且可以使用的時間較長,可以極大的提升企業在市場中的價值,因此,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內源性融資方式是進行融資時首先要考慮的方式,也僅僅是唯一的方式,融資渠道太單一。
(二)銀行信貸是外源融資的主要渠道
銀行貸款作為我國眾多企業的融資方式首選,有著不可渠道的地位,而對于我國的中小企業來說,也是將銀行貸款作為主要融資途徑,并且銀行信貸是外源融資的主要渠道,在一段時間之內仍將持續下去,我國的金融機構可以很好的解決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當有的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條件并不能達到資本市場投資的時候,銀行的貸款就成為重要手段。
(三)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尚未健全
由于我國的中小企業主要是依靠銀行貸款作為主要途徑,但我國的許多金融機構也是市場經營的主體,在經營的過程中也要考慮到盈利等因素,因而他們在選擇貸款對象的時候也會有所考慮,對國有企業有傾向性,對中小企業則較為忽視,抵押擔保也重于信用擔保,對于時間也是短期貸款重于長期貸款,這種問題在我國的諸多金融機構銀行中特別常見,對于處于起步創業階段的中小企業來說,缺乏專門的政策性扶持金融機構,融資服務尚未健全,除此,加上中小企業與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也使得中小企業在面臨與銀行進行貸款的時候出現決策的失敗,最終使得中小企業的貸款成本加重。
(四)中小企業與宏觀調控和產業發展政策的調整缺乏適應性
我國經濟發展極為迅速,面臨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以及我國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嚴重加劇了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度,我國實施穩健貨幣政策,對于信貸的規模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隨著我國供給側結構改革等政策的影響,銀行也加強了對一些產能較為落后的中小企業貸款的管控,這就使原本融資困難的中小企業的貸款難度無形增大。另外,金融的監管不斷嚴苛,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這些都為銀行不斷的調整金融服務方向成為主要因素,面對我國的中小型企業的服務的態度則更加審慎。
三、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優化對策建議
(一)完善中小企業融資體系和社會信用服務體系
我國的許多中小企業這些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都出現了諸多的問題,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融資的問題,目前許多出臺的法律法規等對于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都不在適用,對于現有的條款等也缺乏可操作性,這就需要頂層進行設計,從完善和優化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的角度進行法律和法規的制定,同時也要要從提升專門面向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完善信用機制建設以及大力發展融資擔保等各個方面出臺一系列具體舉措。
同時,要不斷的完善我國中小企業的信用服務體系,要切實的出臺扶持政策,盡快推進全國中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增加中小企業的信息透明度,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信用信息不對稱。
(二)加強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服務
金融機構作為企業和市場經濟的主體,對中小企業的融資較為忽視,金融機構必須要以培養市場經濟發展、形成良好的企業發展生態角度,加強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關注度。首先,金融機構應當充分理解中小企業發展的特點,簡化審批流程、下放貸款審批權限、減少貸款申請管理層次,要不斷的提升創新能力和業務模式;其次,金融機構也要不斷的推出適合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的金融產品,合理的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不斷的探索新的金融方式和金融服務;最后,要加快建立政策側性的融資擔保機構,要引入社會資本進行參與,政策性擔保機構在服務中小企業時要著重強調其政策性的特點,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向中小微企業收取較低的擔保費率,建立合理的風險分擔機制,增強銀行合作信心,調動銀行積極性,同時減輕擔保機構、特別是民間擔保機構的運營風險。
(三)不斷加快中小企業轉型升級
中小企業在社會的發展中也許需要不斷的自我提升,尤其是處于起步初期和成長期的中小型企業,融資是最主要的手段且成本較低,中小企業要盡快的加速企業轉型升級,要把握市場需求,加大力度來推進產品創新和服務升級,努力引領市場潮流,現如今,新興技術層出不窮,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技術、新應用等都應當被中小企業所掌握,抓住時機,不斷的拓展新興業務。
(四)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管理制度
中小企業要不斷的對自身企業的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嚴格按照小企業會計法則建立全面、準確、清晰、真實的財務制度,并聘請專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同時很多中小企業是民營企業,企業家要嚴格區分公司財產、家庭財產和個人財產,做到企業產權明晰,對于企業內部的管理也要不斷加強,要將企業的質量和效益的提升作為重點,不斷的深化管理機制改革,使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的調動起來,使員工的視野拓寬、經營管理能力提升,出臺相應的激勵機制,更加注重中小企業的發展,在企業融資方面,中小企業要堅決摒棄只注重向銀行貸款融資的舊觀念,樹立利用多種融資渠道進行組合融資的新觀念,進一步增強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的能力。
四、結束語
我國的中小企業對于為社會增加就業機會、推動技術進步以及穩定經濟增長等諸多方面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來看中小企業卻面臨著融資的各種問題,從企業自身、財政支持、融資渠道、信用體系等多方面進行不斷優化,政府重點是完善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體系、推動建立公平的融資環境;金融機構重點是提升對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建立多層次的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中小企業重點是提升企業經營管理素質,不斷提升企業信用水平。只要這三個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對我國的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給予最合理的優化解決方案,最終使我國的中小企業可以穩步向前,健康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姚益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M].經濟管理出版社,2012(6).
[2]吳群.中小企業集合債券與融資方式創新,《南京政治學院學報》[J].2010.年第5 期.
[3]張承惠.中小企業融資現狀與問題原因分析[J].理論學刊,2011(11):37-39.
[4]湯志江,苗繪,史雪娜等.政府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國際經驗與借鑒[J].金融教學與研究,2012(02):13-16.
[5]張娜.當前規模緊縮形勢下中小企業融資模式現狀及未來前景[J].現代經濟信息,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