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華
(長春市綠園區錦程學校,吉林 長春)
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指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興趣,具有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自主提升學習力的前提和保證。經調查發現,學生主動學習的比例隨著年級的升高而呈下降趨勢。有將近35%的學生要在家長、老師的督促下完成作業,學習動機的激發顯得尤為重要。
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要樹立學生遠大的學習目標。要引導學生閱讀經典,可以讓學生閱讀《史記》《明朝那些事兒》《論語譯注》《平凡的世界》《老人與海》等作品。教師可以運用信息平臺(教學APP、微信群、QQ群等)組建讀書沙龍,指導學生閱讀方法,師生共同分享讀書心得,定期舉辦讀書會。帶領學生開闊視野,縱觀古今中外,博采圣人先賢的智慧,培養家國天下的情懷。
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要樹立學生自信心。調查表明,我校有80%的學生能正確地認識到,學習是需要努力的,通過自己的努力,對學習充滿信心,還有20%的學生需要教師格外細心輔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學校通過校本課程建設,豐富教學資源,提供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空間。
有效的學習方式可以提升學生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學習力的發展,這是提高學生學習力的重要方法與途徑。
教會學生有效利用課堂時間。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渠道,課堂學習是學習的主要形式。調查發現,只有20%的學生在課前有自己既定的學習目標,大多數學生都是被動聽講,沒有目標意識,一節課下來,他不知道自己是否完成了自己的學習任務。因此,我們課前給學生發放學案,讓學生提前介入知識,帶著學習目標聽課,有利于攻克難點。
教會學生不盲從敢質疑。孟子云“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明代學者陳獻章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教師要鼓勵學生勤于思考,大膽提問,積極參與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也有助于學生及時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
教會學生勤于動筆善閱讀。指導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學生在認真聽課的同時,及時記錄重點內容,作為課后復習的依據。文科教師要教會學生批閱式閱讀,不僅會標識出重點內容,還能夠把閱讀的心得以及閱讀時聯想到的相關內容標注上,有利于學生深度思考,觸類旁通。
“習慣決定命運”,良好的學習習慣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力,決定學生的終身發展。教師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創設有效載體,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調查表明,學業成績優異的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的占95%以上。預習能夠讓學生帶著目標上課,課上有針對性地聽課,提高聽課效率。教師要給學生布置預習內容,比如在教學平臺布置預習題,發布微課視頻,讓學生能夠在課前大致了解課程內容,有助于把握重難點,帶著問題聽課,從而提高課堂學習質量。
養成及時復習的習慣。初中生普遍存在一種傾向,就是隨學隨丟,做完作業就了事,沒有復習的好習慣,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告訴我們,知識的反復重現能有效克服遺忘。教學實踐表明,學生整理錯題集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教師要指導學生每日抽出時間簡單回顧一天的學習情況,還有哪些疑難未解決,整理到一起,向老師或同學求教,及時解決。同理,每一周、每一月都要認真梳理,及時解決,不欠賬。這樣學習起來就會以簡馭繁,比較輕松。
養成管理時間的習慣。生命是有限的,誰能管理好自己的時間,誰就能擁有精彩的人生。對于中學生來說,管理好時間就是高效利用有限的時間,實現學習目標,提升學習力。教師布置作業一定要少而精,給學生自主管理時間的可能。教師要教會學生安排好每天的學習時間,早上學習一些難記憶但必須記憶的知識比較適宜,如英語、古詩文、定律等。上課時間控制自己不溜號,保持充沛的精神狀態,放學后的下午6點到8點,可以用來回顧、復習全天學過的知識,分學科歸納整理,做備忘或整理錯題集,周末時間安排閱讀大部頭書籍、健身、娛樂等。
學習自古以來就是一件需要付出的事情。“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頭懸梁,錐刺股”都是說學習的艱苦程度,在學習的道路上是沒有捷徑的,需要堅強的毅力才能取得卓越的學業成果。因而,提升學習力需要堅強的學習毅力作為保障。學習毅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從小磨礪、鍛煉而來。教師要有意識地針對不同個性的學生因材施教,給予學生必要且適合的指導和鼓勵,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磨煉自己的意志。讓學生持之以恒,克服惰性,不怕困難,不怕失敗,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鍛煉自身學習毅力。
教育是一個浸潤的過程,潤物細無聲。學習力培養貫穿教育的始終,學習力程度將對學生終身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作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著力提升學生學習力,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