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娥
【摘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必須在閱讀教學的全過程中進行。另外,教師在課堂上要盡可能地給學生思考的機會和時間。只有通過堅持不懈、有條不紊的訓練和強化,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才能養成。
【關鍵詞】語文教學;思考;習慣;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包括諸多方面,下面我就結合教學實踐活動,就語文課上如何培養學生的思考習慣問題做一些探討。
一、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的習慣
(一)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
語文課上,學生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著種種的閱讀實踐。無論是預習、講解還是復習鞏固,我都經常有目的地提出一些問題,引導他們去讀書思考,并在學習實踐中時刻加以指導,而且及時進行檢查矯正。例如教學《燈光》一課,初讀課文,我提出三個問題要求學生去思考:(1)課文為什么以“燈光”為題?(2)“燈光”引起了作者對一件什么事的回憶?(3)課文幾次寫到了“燈光”?是怎么寫的?這時學生不得不“強制”自己依照良好的閱讀態度、方法去做。學生邊讀邊思考,明確了文章的思路,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初步感知了課文的梗概,同時嘗到了讀書思考的甜頭。
(二)抓住“思考,練習”,練習邊讀邊思考
每篇課文后的“思考練習”都集中體現了學習的基本要求和訓練重點。教學中,我反復訓練學生抓住“思考練習”,練習邊讀邊思考。要求學生做到:(1)讀通題目,抓關鍵詞理解題意;(2)初讀課文,在課文中畫出能回答說明“思考練習”的詞、句、段落層次;(3)細讀課文,根據題目進行思考,完成練習。通過反復訓練,學生逐步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讀書質量。
(三)學習自能讀書,練習思考、質疑
在學生有了一定基礎后,要注意對學生進行自能讀書思考習慣的培養,要求學生做到讀書時集中注意力,開動腦筋一邊讀一邊想,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學會質疑。在這方面,我的體會是不能操之過急,要進行持之以恒的訓練,引導學生在讀書時從思考詞句入手,再到思考作者的思路、寫作意圖以及寫作手法等。
二、培養學生邊聽邊思考的習慣
聽課要用心思考,只聽不想,聽的內容是記不牢的,聽課的實際意義也就不復存在。聽課中的思考主要表現為邊聽邊想、邊聽邊記、邊聽邊問。
課堂上要指導學生學會運用集中注意力“聽”“思”“記”密切結合的方法,做到眼、耳、腦、手并用。認真聽老師的講解,聽老師的提問,聽同學的發言,讀書……思考講解的重點,特別是自學時遇到的問題;思考老師發問的線索,抓住關鍵,努力探索答案;同時進行分析歸納,有理有據地提出不同的意見,或有選擇地記筆記,在書上做記號。
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 更重要。”邊聽邊問就是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多問幾個為什么,隨時提出疑問。如果學生能提出問題,就恰恰說明了學生不僅有認真聽的習慣,還有認真想的學習行為習慣。課堂上,我經常設計一些練習,通過考查學生的聽力和思考力,促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講《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周總理的靈車”一句話時,我先讓學生分別說出“焦急”“耐心”的詞義,并說出句義,接著話題一轉,問學生:“你們有不懂的地方嗎?”學生搖搖頭。我說:“你們都懂了,那么老師請大家回答一個問題:‘老奶奶既著急又不急,這不是矛盾了嗎?那為什么把它們寫在一起?”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問題解決后,我教育學生聽課不但要集中精力,還要認真想。邊聽邊想、不懂就問是學習語文的好習慣。這方面的訓練多了,學生也就能摸到一點門道,逐步養成好的行為。如一次教《將相和》一課,一位學生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一塊小小的和氏璧,也沒有多大用途,秦趙兩國為什么要花這么大的力氣去爭啊?”學生們一聽覺得有些愕然。這時一位學生回答:“主要說明秦王和趙王都認為這塊寶玉可以做玩物。”許多學生聽了認為有道理。但也有一些學生經過深思,認為當時的形勢是“秦強趙弱”,秦以強欺弱,以空言求璧。而趙國擔心給寶石之后秦不給城,不給寶石又怕秦兵來犯。正是在這關系到維護國家主權、尊嚴大事的關鍵時刻,藺相如挺身而出。這一實例較好地說明了學生基本上養成了讀書思考的習慣。
三、培養學生邊練習邊思考的習慣
練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鞏固、深化課堂上所學的知識,使之轉化為技能的過程。語文練習也應該是教給學生邊學習邊練習邊思考的方法,培養他們一邊動手一邊動腦的習慣。
一是培養練前審題習慣,做到一審未知,搞清題目問的是什么、有什么要求;二審題目各詞語間的聯系,準確把握題目要求;三審已知和未知的聯系。實踐證明,養成讀題和審題的習慣,才能把題目審得清,分析得準確。
二是練時歸納總結的習慣,寫出符合題目要求的答案來。這種習慣的養成大大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鞏固。
三要培養學生練后認真檢查的習慣。完成練習后認真檢查不僅是保證作業質量的需要,也是培養學生思維正確性的需要,主要方法有逐步檢查、推敲檢查。經過再思考,既能較準確地判斷練習的正誤,又能寫出較好的答案來。
四是培養一題多解的習慣。練習中要積極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要求學生解題時對答案應做到求深、求廣。如用詞造句,不能只滿足于造出一個通順的句子,要培養學生再想想的習慣,看看還能用這個詞語盡可能地寫出多少個語句通順的句子。
實踐使我體會到,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必須在閱讀教學的全過程中進行。另外,教師在課堂上要盡可能地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機會和時間。只有通過堅持不懈、有條不紊的訓練和強化,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才能養成。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