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信芳+楊清葉



【摘 要】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老年護理人才嚴重不足,人才培養問題亟待解決。我們對老年護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索。通過調研明確了崗位需求,確定“三步走”實踐教學模式。按照基礎實驗,激發探索興趣,培養動手能力;專業實訓,對接崗位任務,提高綜合技能;生產見習,提高感性認識,感知技能需求的整體思路,層層遞進,逐步提升,有序開展實踐教學,成效顯著。
【關鍵詞】探索;老年護理;實踐教學;模式
1 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健康養老已提到國家戰略高度,醫養一體化養老模式逐漸推開,老年護理人才嚴重不足。對大同和朔州地區4家醫院、10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以及5家養老機構人才需求調研結果顯示,目前養老服務機構主要以生活照料為主,專業老年護理人才需求量不大;醫院缺乏醫養一體化養老專區,只有老年病房,主要提供醫療服務,醫護人員基本滿足需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均設置了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硬件設施基本完善,但仍未運營。按調研單位規模推測,朔同地區申報在建的醫養一體化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潛在人才需求數量較大,且對老年護理專業人才技能及情感態度要求較高。為了能培養出德技雙馨的專業型人才,我們對實踐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索,試圖摸索出一條有效途徑,為老年護理專業建設做出貢獻。
2 選定實驗對象
在我校2015級2個、2016級2個老年護理方向班級中各選取1個班級作為實驗班,另兩個班作為實驗對照班。在實驗班施行新的老年護理人才培養方案,在對照班施行原有人才培養方案,實驗時間暫定為2016-2017學年度第二學期。
3 明確培養目標
培養市場緊缺、社會急需、愛崗敬業、人文底蘊深厚、專業知識扎實、護理技能強的高素質老年護理專業人才,為醫養一體化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養老機構等輸送老年護理專業人才。
4 確定實踐教學模式
調研顯示,老年護理專業人才情感態度和實踐技能培養應放在首位。為此,我們深入探討研究,認為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應從基礎實驗抓起,層層遞進,逐步提升,最終達成培養目標,即以“實驗+見習→實訓+見習→實習”的模式分三步來實施教學。
5 制定實踐教學計劃
實踐教學分實驗、實訓、見習、生產實踐(實習)四種形式,在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開展不同的訓練,具體安排如下:
6 處理教學內容
按照人才培養方案,對所開設的課程進行梳理,整合實踐教學內容,按照“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設計思路,使教學內容向項目化、任務化等工作過程轉化,進一步明確項目、任務中的技能點,有針對性地加強訓練,以達到適用的目的。
7 制定評價標準
根據實驗和實訓教學特點的不同,制定了相應的評價標準,詳細如下:
8 實施實踐教學
根據不同階段學生及課程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實施實踐教學,遵循“實驗、見習,實訓、見習,生產實踐”三步走的方針,緊盯崗位任務技能要求,有序開展實踐教學。
8.1 基礎實驗,激發探索興趣,培養動手能力
2016級學生的第二學期,是專業基礎教學時期,實踐教學形式主要是原理性的驗證實驗。每個實驗項目實施前兩天,科任老師布置任務,要求學生以5-6人的實驗小組為單位,由組長組織討論、查閱資料、完成實驗項目設計,包括用物準備、原理分析、操作步驟、結果描述、注意事項、成員分工等。在實驗課前1天,科任老師在微信平臺上組織各組上傳設計方案,展示、討論各組方案的優點和不足,討論熱烈、各抒己見、互相取長補短,在老師的點評下達成共識,完善方案。實驗課上,各實驗小組按照自己的方案,各就各位,各司其職,協調配合,在老師的示范指導下,按照操作步驟規范操作,認真記錄。當個別小組出現結果異常時,老師及時指導其回頭看,分析結果差異的原因,同時鼓勵其重復實驗,直到用直觀的結果解除學生的疑慮。實驗課后第二天要求收交實驗報告。根據學生表現和實驗報告質量對學生作出評價。在整個實驗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了動腦動手的機會,也搭建了展示自己的平臺,使學生在探索中產生興趣,在展示過程中尋回自信,在完成任務中養成了動手習慣,培養了動手能力。
8.2 專業實訓,對接崗位任務,提高綜合技能
8.2.1 單項技能訓練
2016級學生第二學期除了主要的專業基礎課外,接觸到了與工作崗位任務最緊密的護理學基礎。護理學基礎是一門典型的單項技能理實一體課程,教學主要在理實一體教室進行,教學方法主要采用演示訓練法,即教師示范,學生分組,反復訓練,期間教師巡回指導,并培養小組組長作為每組的示范者和監督者,下課前,以組為單位集體展示訓練成果,并根據標準做出相應的評價。
8.2.2 綜合技能訓練
2015級學生第四學期所開設的課程為專業核心課程,綜合性較強。主要采用項目教學法、模擬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來實施教學。每一個實訓項目都要根據崗位實際需求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確定一名組長,在實訓前組長組織本組成員熟悉項目內容,明確成員崗位或角色,討論確定實訓過程和技能要點,然后征求老師意見,完善各組設計。綜合訓練是在學生熟悉了單項技能基礎上進行的,故老師只做巡回指導,不做過多演示。小組成員不斷轉換崗位或角色,反復訓練,直至熟練掌握技能要領,成功扮演不同崗位角色。下課前,本組成員通過各自表現,老師通過巡回觀察的結果對本次實訓做出評價。綜合項目訓練按照工作過程設計,項目內容對接崗位任務,技能要求對接職業標準,在模擬的工作環境或創設的工作情景中反復訓練,有利于職業情感的培養和綜合技能的提高。
8.3 生產見習,提高感性認識,感知技能需求
2016級學生第二學期主要開設專業基礎課,雖然對老年護理職業有所了解,但不具備較為全面的服務能力,故只安排一天時間見習。學生分為三大組,分別分配到醫院老年病房、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以及養老院,進行參觀或自愿者服務,如打掃衛生,換洗床單、被單,與老人們談心交流,喂飯等,感受職業氛圍,提高對養老服務的感性認識。
2015級學生第四學期開設了專業核心課程,基本具備了老年護理服務能力,當教學進行到第七、十四周時,安排學生交替進入不同的醫養結合一體化的老年服務機構和不同的工作崗位,如接待、引導崗位,生活照料崗位,醫療護理崗位,臨終關懷崗位等,感知崗位技能需求,明確今后努力方向。每組崗位都有學校和機構專門的帶教老師,從技術層面給予指導,從情感態度方面進行感染和引導。
無論是一天的參觀或自愿者服務,還是兩周的真實崗位體驗,結束時都要以組為單位,由帶教老師牽頭組織座談討論會,暢談各自的收獲和遺憾,然后根據工作時的表現,對每位學生做出評價。
9 效果比較
實驗班、對照班使用相同的評價標準,對學生不同教學環節中實踐評價結果進行累加,求出平均值,即實踐效果得分。得分高于等于90分為優秀,80-89分為良好,60-79為合格,低于60分為不合格。
評價結果:優秀率2015級實驗班34.8%、對照班17.4%,2016級實驗班28.9%、對照班14.9%,兩個年級實驗班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良好率2015級實驗班39.1%,優于對照班的30.4%,2016級實驗班37.8%,優于對照班的29.8%;不合格率2015級實驗班6.5%,明顯低于對照班的13%,2016級實驗班4.4%,明顯低于對照班的12.8%。實驗班評價結果主要集中在優秀和良好上,對照班主要集中于良好和合格上。上述監察數據顯示,新人才方案的實施有利于老年護理人才實踐技能的培養。
10 社會效益
通過對實驗班學生實施新的人才培養方案,組織各種教學活動,特別是在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的見習和自愿者服務,學生基本規范熟練的操作,禮貌周到的服務,給機構和老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已有兩家醫院,三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主動到學校要求簽訂實習和就業協議。專業的老年護理人才服務于老年養老機構,能夠大幅提升養老服務的水平和檔次,也基本能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確能為老年服務事業注入新的活力,為醫養一體化養老模式的推行做出貢獻。
11 研究反思
本次研究時間較短,教學環節缺乏生產實習階段,收集的數據有限,機構評價結果次數偏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可能對結果分析產生影響。在后續的研究中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