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朔
【摘要】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大學課堂教學改革應該倡導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與傳統講授法在教學目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等方面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案例教學有利于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師生之間平等對話交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傳統講授法;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教師經過精心策劃和指導,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要求和學生認知能力、知識水平的實際,通過引進帶有疑難問題或矛盾沖突的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真實的情境之中,讓學生面對具體問題,組織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集體協作,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平等對話,多向互動解剖、分析案例,探討解決疑難問題或矛盾沖突,從而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大學課堂教學改革應該倡導案例教學法。
一、案例教學法與傳統講授法的比較
(一)教學目的的比較
傳統講授法重視學科的體系性、邏輯的嚴密性、知識的本位性,以傳授系統性的知識為主要目的。這種教學方法雖然看重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啟發誘導、教學語言的生動形象、課堂氣氛的熱烈活躍,也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思維,但更加重視的是教師要將所教的內容講深講透,精講多練,目的無非就是想方設法讓學生理解、記憶某種知識,卻缺乏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機會。
案例教學法是在學生掌握一定理論知識的前提下,讓學生置身于某種帶有問題或矛盾的實際情境中,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討論切磋,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主要目的。它是學生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運用以前的知識經驗,或者創造某種新的方法和手段,來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
(二)教學方法的比較
傳統的課堂講授中,教師站在講壇上唱獨角戲,一言堂,滿堂講,單向地向學生講解教學內容,以完成教學任務。雖然教師也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也采取例證來解釋,但只是一些點綴和花樣,教師的講述起主導作用,學生的思維完全受制于教師的講解,學生究竟有沒有聽懂,所學內容能不能實際運用,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另當別論。
案例教學中,教師首先精心選擇和編寫案例,分發案例給學生閱讀思考,然后學生在教師的組織、指導、啟發下展開研討,師生之間、小組成員之間、班級同學之間的信息多向交流互動,課堂教學呈現一個網狀結構,師生之間平等對話,相互啟發,共同質疑,一改傳統講授法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問題的解答者、知識的追求者。
(三)教學過程的比較
傳統講授中,教師是知識的權威,是教案的宣講者,追求教學內容的系統性、概念的明晰性、知識的真理性、答案的唯一性。學生只是被動的聽講者、知識的接受者、課堂筆記的記錄者,很少有思考問題、咀嚼消化的時間,只得讓教師牽著鼻子走。有些教師雖然也采用舉例教學法,但是舉例只是為了幫助理解某些比較深奧的理論問題;教師往往先講權威性的結論,再用例子來證明,例子在教學活動中處于可有可無的地位,舉例是教師單方面的教學行為。
案例教學中,教師只是案例的編寫者、課堂的組織者、案例討論的參與者、分析疑難的引導者。教師不再拘泥于教材本身系統的刻板的知識內容,而是以鮮活的案例吸引和激發學生調動原有的知識經驗,創造性地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疑難和困惑,形成新的知識經驗。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參與者,是案例的分析思考者,是解決問題的探索者,是課堂的中心。學生在平等自由寬松的課堂氛圍中,放飛思維的翅膀,引發思想的碰撞,閃現智慧的火花。
(四)教學效果的比較
傳統教授法,教師將自己精心咀嚼細致編排過的知識哺育喂養給學生,學生只管借助教師的智慧,緊跟教師,摸爬滾打于題海之中,久而久之自然就能學會并掌握比較系統的知識,但是學生個體的素質和能力不會有顯著的提高,“高分低能”是傳統講授法教學效果最典型的表現。
案例教學法,教師將自己精心編選的案例交給學生,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之下發揮主觀能動性,經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最終發現問題,解答疑難;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顯著增強,發散思維、創新思維素質也大大提高,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傳統講授法。
二、案例教學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意義
(一)案例教學能夠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案例教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生首先要獨立閱讀、分析教師提供的案例,發現案例存在的問題和疑惑,準備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參與小組討論,積極發言,合作探究,小組成員乃至班集體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最后各人撰寫案例分析報告;小組與班級討論過程中教師主要起指導、引領的作用。案例教學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方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學生以一個當事人的身份置身于真實的典型環境之中,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探索者,學習的主體地位得以真正確立。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學習,從而養成自覺思考、自覺學習的習慣。
(二)案例教學重視師生共同參與,有利于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合作
案例教學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布道者,而是與學生一樣是課堂討論的參與者、問題的討論者、方案的探索者。只有當課堂討論偏離主要方向,或討論出現鉆牛角尖走向某個極端時,教師才站出來加以提示誘導。師生之間平等對話,相互啟發,共同協商,從而密切師生間的關系,構建令人愉悅的合作學習的師生關系。
(三)案例教學強調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著力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案例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根據已掌握的理論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同一個案例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分析、討論,目的不是為了讓學生接受某個不容置疑的唯一正確的標準答案,而在于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分析、思考,做出獨立的判斷、推理、決策,尋找解決疑難的多種可能性、多種不同的方案。這種多元化視野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創新思維空間,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
(四)案例教學主張理論聯系實際,著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案例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具體情境中閱讀、體味、感悟案例,運用所學理論知識深入挖掘案例,充分體驗案例中的角色和情景,設身處地的分析和思考,開動腦筋尋找解決問題的線索和方案,多方面地開展合作交流,最終形成自己對案例的解決方案。案例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