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森+劉小勇+高曉東

摘要 對清水縣核桃古樹生存現狀進行了廣泛調查,發現清水縣現存核桃古樹資源豐富,品質優良;分布分散,生存環境脆弱;管理粗放,保護意識欠缺。提出完善資源檔案,實行動態監測;加強復壯管理,促進健康生長;培育儲備資源,保存優異品種;深度發掘資源,加大保護宣傳力度等核桃古樹保護建議。
關鍵詞 核桃;古樹;資源;調查;保護;甘肅清水
中圖分類號 S6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2-0088-01
清水縣隸屬甘肅省天水市,位于東經105°45′~106°30′、北緯34°32′~34°56′。東西長66 km,南北寬47 km,全縣總面積20.12萬hm2,耕地面積8.7萬hm2。植被以灌叢和草原為主,屬隴東南溫帶濕潤區,為隴山山地向梁峁過渡地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海拔1 112~2 201 m,年平均氣溫9.3 ℃,年平均降水量573.1 mm,年日照時數1 912.7 h,平均無霜期173 d。土壤以黃綿土為主,土層深厚,雨量充沛,氣候溫和,適宜多種農作物和果樹生長,清水縣生產的核桃堅果種仁飽滿,品質優良[1]。筆者自2015年起對清水縣域內核桃古樹分布數量和生存現狀調查進行了全面調查,其中胸圍 ≥200 cm(100年以上)有近1 000株,遠遠超過2012年360株的記錄[2]。
1 調查方法
2015年起對甘肅省清水縣境內胸圍≥200 cm的核桃古樹進行廣泛調查,統計核桃古樹地理位置,調查、測量樹體基本情況(主要包括特征、生長環境、生長勢等級、健康等級、樹高、胸圍等)和土壤狀況等,并根據以上特征,結合訪問估算樹齡。
2 調查結果
2.1 資源豐富,品質優良
根據調查結果,清水縣境內胸圍≥200 cm的核桃古樹有逾900株,全縣18個鄉鎮均有分布,胸圍≥300 cm的特大核桃古樹有30株(表1)。生長于山門鎮旺興村的1株核桃古樹胸圍達630 cm,估算樹齡逾500年,是清水縣內最古老的核桃樹。草川鋪鄉水泉村塄坎地梁1株核桃古樹胸圍逾300 cm,樹高18 m,冠幅大,垂直投影面積逾400 m2,大年青果產量可達2 t,是縣內單株產量最高的一株核桃古樹。清水縣境內現存核桃古樹均為地方品種,品質優良,多果型小,皮薄,易取仁,果仁含油量高,青果鮮脆,干果醇香,味極豐美。
2.2 分布分散,生存環境脆弱
據調查,清水縣境內現存的核桃古樹多生長在村頭院落、地埂路邊以及山腳荒坡等地,生存環境脆弱,核桃古樹多營養缺失。現存核桃古樹基本為農戶所有,由農戶各自經營管理,分布分散,集中統一經營管理難度大,個別權屬不清的核桃古樹也因無人管護,惡意采摘果實損毀技條現象嚴重。
2.3 管理粗放,保護意識欠缺
據調查,普遍對核桃古樹資源保護認識不夠,管理粗放,沒有如蘋果、櫻桃等精細管理經營的理念,多自然生長,廣種薄收。另外,由于生存環境脆弱,加上對古樹保護措施欠缺,部分樹齡較大的核桃古樹瀕臨死亡,有的甚至遭受損毀,鋸枝砍伐現象常有。
3 保護措施
3.1 完善資源檔案,實行動態監測
在查清核桃古樹資源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建檔管理,形成完整的資源檔案和核桃古樹保護名錄,并向全社會公布,且設立保護標牌,明令保護。建立核桃古樹的動態監測體系,定期對其生長環境、生長情況、保護現狀等進行動態監測和跟蹤管理。
3.2 加強復壯管理,促進健康生長
根據核桃古樹的生長情況,采取設置保護性柵欄、支架支撐、填堵樹洞、設置避雷針、防治病蟲害、灌水施肥等復壯管護措施,確保其健康生長。同時,要積極開展核桃古樹的復壯技術研究,為其復壯管護提供技術支撐。
3.3 培育儲備資源,保存優異品種
在保護好現有資源的同時,還要積極開展后備資源的培育工作。建立核桃種質資源圃,對優異地方種質資源進行科學評價和保存。重點挖掘抗性強(抗晚霜)、矮化、豐產的核桃資源,通過不同生態區域試驗觀察,篩選出抗晚霜、出仁率高、優質、豐產的優質核桃地方資源品種[3-4]。
3.4 深度發掘資源,加大保護宣傳力度
發掘核桃古樹文化資源,結合鄉村旅游資源開發,建立核桃古樹園,重點打造核桃古樹文化,將核桃產業與古樹文化、鄉村文化深度融合于旅游資源。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民的保護意識,形成熱愛、保護核桃古樹的良好社會氛圍。
4 參考文獻
[1] 楊慶森,劉小勇,張進錄,等.清水縣核桃產業發展現狀分析及建設思路[J].甘肅農業科技,2016(6):61-63.
[2] 楊世勇,周曉康,程亮,等.甘肅天水核桃古樹及其生存狀況調查[J].中國果樹,2012(3):71-72.
[3] 楊作齡,梁翠玲,趙玲玲,等.我國核桃產業發展趨勢與品種化栽培生產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5(5):134-137.
[4] 李健君.天水市古樹名木資源和古樹名木保護歷史及現狀綜述[J].甘肅林業科技,2011,36(2):46-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