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良平
摘要 介紹了清水河流域發展現狀,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包括產業發展水平低、森林質量不高、退耕農戶收入無保障、林區野生動物危害周邊農作物嚴重等,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對策,以期為該地區河谷溝道川塬區林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林業發展;現狀;問題;對策;河谷溝道川塬區;清水河流域
中圖分類號 F326.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2-0154-02
清水河流域河谷溝道川塬區位于原州區北部,包括黃鐸堡、三營、頭營、彭堡、中河部分區域及塌山林場全境。區域內海拔1 450~1 700 m,年平均氣溫7.0 ℃,年降水量300~350 mm,干旱少雨。該區域土地面積約3.33萬hm2,占原州區國土總面積的12%;林業用地面積為1.33萬hm2左右,占原州區林業用地總面積的11.08%;是農業生產核心區。清水河流域河谷溝道川塬區林業建設的重點應該是結合原州區農業林業土地使用現狀,構建農田防護林網,保護耕地,培育以枸杞、紅梅杏為主的特色經濟林,提高農民收入,實施主干道路綠化和村莊綠化,培育林木種苗,為更好地實施林業生態建設和保護生態環境打牢基礎,促進林業農業的健康發展。
1 清水河流域發展現狀
清水河流域發展要以開展流域治理和山體綠化為主,加強林業重點工程建設,主要實施以須彌山景區、大茆梁、賀家灣、黃峁山、東岳山、古雁嶺、長城梁等山體綠化為主,以及生態移民遷出區生態修復、北部農田防護林網建設、退耕還林補植補造、主干道路大整治大綠化、特色產業培育、環境優美鄉鎮和美麗村莊建設等一批重點林業工程,構建流域生態建設保護格局,以建設古雁嶺、東岳山2個森林公園為節點,實施好清水河流域內主干道路整治綠化,完成沈家河濕地外緣區生態修復造林,提升濕地保護功能,實施村莊綠化美化,提升村容村貌;發展枸杞、紅梅杏等特色經果林,大力提升流域內林農收入水平,發展林農經濟,建設頭營馬店、三營甘溝、黃鐸堡何家溝3個枸杞示范園和彭堡姚磨、蔣口2個紅梅杏示范點;大力扶持發展黃鐸堡鎮羊圈堡村林下經濟示范點,發展農戶旅游核桃工藝品加工、生態旅游農家樂,發展林下生態雞養殖,促進林業生態旅游全面發展;培育林業種苗,提高林業從業人員的經濟收入,提升農村林業產業發展水平,增加生態建設隊伍力量。
2 存在的問題
2.1 產業發展水平低
枸杞是清水河流域的優勢特色產業,但受自然條件差、發展水平低、特色產業投入相對不足、基礎設施落后、經營水平低、管理粗放等因素影響,經濟效益不高;同時受市場競爭的強力沖擊,林農積極性受挫,枸杞產業發展滯后。清水河流域林下經濟、森林旅游等處于探索起步階段,缺乏項目引導和資金支持,扶持優惠政策落實難,尚未形成規模化發展,不具備競爭力。
2.2 森林質量不高
由于造林補助標準低,造林以檸條、山桃、沙棘等灌木林為主,加之受氣候干旱、林木有害生物危害、管護不到位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森林質量普遍不高。
2.3 退耕農戶收入無保障
退耕還林均為生態林,沒有經濟效益。隨著退耕還林第2輪補助政策的臨近結束,退耕農戶又沒有其他穩定的經濟來源,退耕農戶的利益無法得到保障,有可能會出現復耕等毀林現象,成果鞏固難度大。
2.4 林區野生動物對周邊農作物危害嚴重
隨著原州區生態環境的逐步好轉,林區的野豬等野生動物逐漸增多,對中河、開城郭廟村等林區周邊農作物的危害日益嚴重。
3 對策
清水河流域林業生態建設發展要以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寧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認真落實好寧夏和固原市及原州區林業生態建設部署安排,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結合區情、林情、農情實際,依托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國家重點生態林業工程,以擴綠提質增效為總目標,圍繞“貫徹一個規劃,堅持兩手抓,突出主干道、市區道路、鄉村道路3級道路綠化,落實4件惠民實事,實施5項重點工程”的“12345”工作思路,即全面貫徹精準造林規劃,堅持一手抓新造林、一手抓未成林造林地補植補造,突出省、縣和鄉3級道路綠化,落實好枸杞、紅梅杏、文冠果種植和林下生態養殖4件惠民實事,實施中莊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林業工程)、黃土高原綜合治理林業生態示范項目、固胡公路沿線貧困村綜合整治項目、六盤山生態功能區400 mm以上降雨量林業生態項目、新一輪退耕還林5項重點工程,進一步夯實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發展基礎,提升城鄉綠化水平,努力建設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的美麗新原州。
3.1 突出重點,抓好城區重點綠化工程
實施好固原市中莊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為固原市區、原州區、彭陽縣、西吉縣人畜飲水安全提供生態安全保障。抓好綠化水源地保護區、綠化區引水灌溉配套泵站、蓄水池、揚水主管道、支管道、毛管道和道路建設,對項目區內農戶進行搬遷安置,并征收項目建設用地。同時利用中央財政濕地保護獎勵資金原州區項目,對中莊水庫上游河道進行河道疏浚、河道兩側進行植被恢復、恢復水生植被和陸生植被。
3.2 服務民生,穩步發展林業特色產業
結合區情林情實際,突出區域特色,以項目為支撐,強化科技推廣和示范帶動,促進林業特色產業提質增效,不斷完善林業科技服務網絡,加強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推行無公害生產技術,進一步配套完善建設區的水、電、路、管道、渠系等基礎設施,建立政府引導,農民、企業和社會為主體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積極吸引社會資金參與鮮果加工、冷藏、運輸,延長林業特色產業鏈條,增加附加值[1-2]。
3.3 統籌推進,加大鄉村道路綠化美化
按照城市森林化、鄉村林果化、道路林蔭化的目標,加大鄉村道路綠化進度,計劃在開城鎮郭廟、峽口村,以及張易鎮宋洼村、官廳鎮陽洼村、頭營鎮石羊村、彭堡鎮吳磨村實施道路綠化。對張易鎮大店村寧夏易水水業有限公司周邊進行綠化美化。對固將路疊疊溝至張易段兩側各實施10 m寬的景觀綠化帶。同時對三須路沿線綠化帶進行景觀式綠化改造提升,清理綠化帶內死樹并補植,補植樹種以云杉、油松、垂柳、河北楊為主,突顯層次分明、近自然林效果。
3.4 多措并舉,深化道路環境綜合整治
實施原州區固胡路沿線貧困村環境綜合整治附屬工程。對固胡路沿線貧困村環境整治工程項目區內進行綠化美化,實施電廠路口—沈家河水庫景觀綠化、沈家河水庫—S101省道公路綠化、東環路與309國道連接段和文化街與東環路連接段建設帶狀公園綠化;在固胡路兩側綠化區內建造景觀節點4處,建設生態休閑健康綠道,對綠化區域內土方進行整理,提升綠化整體景觀水平,道路東西兩側靠近居民區預留寬土路;環冬至河庫區步道綠化,提升休閑品鑒觀感;對電廠拆遷區實施造林綠化,提升電廠周邊綠化環境水平;在項目區內的福銀高速固原南北入口區進行綠化整治,提升高速公路出入口和兩側林網整體景觀品質[3-4]。
3.5 因地制宜,建設環固原市區生態屏障
實施好九龍山、東岳山、黃峁山、長城梁等第一道山脊以內的區域造林綠化,主要實施好荒山荒溝造林、耕地造林和未成林地補植。荒山荒溝造林樹種主要選用旱柳、榆樹、刺槐等進行混交栽植,耕地造林樹種與未成林補植林樹種主要選用云杉、油松和花灌木等。
3.6 整合資源,實施旅游環線建設項目,對區域內的旅游線路及節點實施綠化美化
主要栽植云杉、油松、垂柳、河北楊等喬木樹種,內側點綴花灌木或彩葉樹種,重要節點處要進行園林景觀式綠化。固原市輻射周邊的主干道路兩側實施造林綠化,栽植樹種為云杉、油松、垂柳、河北楊和花灌木,提升整體景觀效果。清水河流域林業生態綜合治理要堅持政府主導、統籌推進,落實好項目支撐,抓好山林水田路綜合建設,大力推進流域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使環境景觀品質明顯得到提升。
4 參考文獻
[1] 岑綱,李姝,楊時健.貴州南部干熱河谷地區林業發展現狀和建議[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36):234-236.
[2] 徐吉洪,張偉,湯培彪,等.云南鳳慶縣森林資源現狀及其發展思路探討[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0,33(5):79-82.
[3] 米丹,趙彥芳.河北壩上地區閃電河鄉林業發展現狀分析[J].河北林業科技,2007(6):19-20.
[4] 張松梅,張廣軍.藏南河谷地區林地資源狀況及評價[J].林業資源管理,1999(4):37-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