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君+翟紅霞
摘要 通過對彭陽縣林業特色產業的調查分析,介紹了該縣林業產業發展現狀及發展規劃,并提出發展對策,以期促進彭陽縣林業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 林業產業;現狀;發展規劃;對策;寧夏彭陽
中圖分類號 F326.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2-0158-01
彭陽縣森林資源豐富,目前全縣森林資源保存面積為13.59萬hm2,森林覆蓋率為26.7%,有林地面積3.57萬hm2,灌木林地面積3.18萬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積4.25萬hm2,宜林地面積1.75萬hm2,為發展林下經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多年來,縣委、縣政府始終把林果產業作為全縣四大特色主導產業之一,按照園區規模示范引導、農戶發展庭院經濟、低產山杏嫁接改良的模式,發展勢頭良好,林業產業已初具規模,效益逐步顯現。
1 林業產業發展現狀
全縣經濟林總面積3.55萬hm2,以杏為主的經濟林面積3.21萬hm2(其中:紅梅杏0.33萬hm2,曹杏0.33萬hm2,仁用杏0.13萬hm2,山杏2.41萬hm2),其他種類的經果林面積0.33萬hm2。目前,杏樹掛果面積1.33萬hm2,其中盛果期面積0.53萬hm2,正常年份可產鮮食杏8萬t、杏核0.8萬t、杏仁0.16萬t、成品杏干0.96萬t。2016年總產值約8 000萬元,提供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450元,占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7 158元的6%。育苗面積達到0.33萬hm2,基本上形成喬冠、針闊、荒山造林與園林綠化合理搭配的育苗模式,在造林綠化上集中優先采購縣內苗木,尤其是精準扶貧戶苗木,在助推脫貧工作上發揮了明顯的作用。
2 林業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0年)
2.1 林果產業
2.1.1 紅梅杏建設項目。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子,拉長產業鏈條,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大力發展以紅梅杏為主的經濟林產業,有效增加農民收入。“十三五”期間,計劃在全縣12個鄉鎮發展以紅梅杏為主的庭院經濟林3 333.33 hm2,以3個國有林場及大溝灣、陽洼等重點流域為核心規模發展紅梅杏經濟林1 333.33 hm2,力爭到“十三五”末,全縣紅梅杏面積達到8 000 hm2。其中,2017年以全縣58個貧困村的建檔立卡戶庭院四旁為重點,發展庭院紅梅杏1 800 hm2。
2.1.2 文冠果基地建設項目。在“十二五”文冠果試驗示范種植136.67 hm2的基礎上,按照自治區林業廳和縣委、縣政府的有關要求,在3個國有林場發展文冠果木本油料林666.67 hm2,著力推進文冠果提質增效,把文冠果種植作為貧困林場主要產業來抓,促進產業增效、林場增收。
2.1.3 蘋果基地建設。充分利用全縣光、熱、水、土等自然資源優勢,統籌整合利用涉農惠農資金,發揮蘋果在全縣農民增收中的主導地位,結合精準扶貧,采用先進林業技術,發展矮砧蘋果產業,走“產、加、銷”一條龍的路子,使蘋果產業真正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來源。2017年在紅河鎮常溝村、紅河村新建以蘋果脫毒煙富3號品種為主示范基地46.67 hm2,輻射帶動農戶發展蘋果22 hm2。“十三五”期間,在紅茹河流域紅河鎮、白陽鎮、城陽鄉、古城鎮、新集鄉5個鄉鎮發展蘋果333.33 hm2。
2.1.4 萬畝花椒基地建設。花椒栽培歷史悠久,尤其是紅河鎮文溝村、黑牛溝村和城陽楊塬村立地條件好,積溫、光照充足,發展花椒有明顯的小氣候優勢。群眾有一定的種植經驗,而且在花椒種植上嘗到了甜頭。由于發展潛力大,老百姓支持花椒種植。2017年,在紅河鎮黑牛溝村、城陽鄉楊塬村新發展花椒133.33 hm2。“十三五”期間,在全縣新發展花椒666.67 hm2。
2.2 苗木產業
“十三五”期間,全縣新增育苗面積3 333.33 hm2,苗木產業累計面積達到6 666.67 hm2,苗木質量進一步提升,苗木結構進一步合理,市場建設進一步規范,把全縣種苗產業建設成為設施完備、功能配套、運行靈活、實力較強且具有市場化、集約化、區域化、專業化的水平和競爭能力的林木種苗產業體系。經營專業戶達到500戶、從業人員50 000人、經紀人1 000人,苗木專業鄉鎮達到6個,專業村達到30個。全縣苗木年銷售量穩定在1億株左右,使各類苗木收入提供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 000元以上。
3 對策
3.1 調整產業結構,引進新品種,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通過新建、改造等措施進一步促進產業提質增效,因地制宜地發展紅梅杏、蘋果、花椒和文冠果等特色產業,拓展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加強林木種質資源保護,發展適銷對路的苗木產業,加強種苗質量市場監管,提高良種使用率。造林綠化優先采購縣內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苗木,使苗木產業真正成為全縣農民增收的“綠色銀行”[1-2]。
3.2 強化科技支撐,提升林果產業發展水平
一是加快林果產業優良品種選育,培育推廣適應性強、產量高、品質好、經濟價值高的特色林果產業優良品種,做好良種認定和推廣。二是加大現有低產經濟林的改造,提高產量,提升品質,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三是積極引進經濟林產品加工、保鮮、儲運、資源綜合利用等配套技術,開發綠色無公害產品,滿足市場對優質、環保產品的需求。四是采取科技承包、科技入股、科技人員領辦等方式,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經濟林栽培技術指導和培訓,努力提高群眾和林業經營者的科技水平[3-4]。
3.3 引進和扶持龍頭企業,推動林果產業發展
加快培育扶持龍頭企業,鼓勵、引導和支持龍頭企業參與林果產業基地建設和加工銷售,搞好服務。積極幫助落實財政、稅收、金融、保險等優惠政策,大力支持龍頭企業的發展,鼓勵個體、私營企業及各界社會團體進入林果產業發展領域,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
3.4 切實加強對林果產業發展的引導,營造良好的林果產業發展環境
把加快林果產業發展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加強引導和扶持,在擴大經濟林規模的同時,注重提高質量。一是將經濟林作為群眾脫貧致富的特色產業來抓,進一步創新投融資機制,拓寬資金渠道。二是做好產前、產中及產后等一系列技術服務工作,促進林業產業增效、群眾增收[5-6]。
3.5 成立產業協會,保障彭陽縣紅梅杏健康發展
成立寧夏彭陽縣紅梅杏產業協會要從彭陽縣紅梅杏生產、貯運、加工、銷售、科研、技術推廣、教育培訓等方面加強管理,為果農提供各種新技術和信息服務,拓寬群眾銷售渠道,助推彭陽紅梅杏向“規模化、品牌化、高端化”方向健康發展。
4 參考文獻
[1] 楊雪.生態富民:托起彭陽的新希望[N].黃河報,2016-11-26(001).
[2] 彭陽杏子成為農民致富的“搖錢樹”[J].寧夏林業通訊,2015(3):43.
[3] 王萬有,蘇廣寧,雷麗萍.彭陽縣經濟林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9(22):213.
[4] 尚旭東,康云海,陳方.云南林業產業發展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30):14963-14969.
[5] 呂杰,黃利.遼寧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林業產業發展的現狀[J].林業科學,2008(8):112-117.
[6] 孟昭全.通遼市經濟林發展現狀 存在問題及對策[J].內蒙古林業,2007(1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