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冀
摘要 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阿克蘇地區“互聯網+農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電子商務發展迅速,物流配送不斷完善,農民增收渠道增加,但與發達地區相比,“互聯網+農業”發展緩慢、應用范圍窄、基礎薄弱。本文針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阿克蘇地區“互聯網+農業”發展對策。
關鍵詞 互聯網;農業;應用;問題;對策;新疆阿克蘇
中圖分類號 F323;F72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2-0291-01
隨著信息化的快速發展,阿克蘇地區 農業信息化也步入快車道。“互聯網+”發展迅速,在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政策的支持下,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帶領下,各級部門積極工作、主動創新,整合各方面資源,交通、通信、物流配送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備,萬村千鄉基礎條件得到改善,阿克蘇地區“互聯網+農業”也迅速發展,農業網站、農業電子商務、農業質量溯源等逐漸普及,農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
1 “互聯網+”農業領域的應用
1.1 “互聯網+政務”
各級政府建立農業網站,發布大量信息,對廣大農民群眾從事農業生產和農產品購銷活動有著較大的參考價值。農民群眾從中全面了解地區的農業農村經濟工作動態、政策法規以及各類審批事項的報批程序,提升農業行政部門工作效率。
1.2 “互聯網+農產品質量安全”
阿克蘇地區紅旗坡農場與中國移動阿克蘇分公司合作開展二維碼溯源業務,每個蘋果都有自己的“身份證”,消費者可以通過自主自助的方式辨別優質產品的真偽,準確地選擇出真正優質放心的食品,避免食品安全問題帶來的不利影響。2017年新和縣作為阿克蘇地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首次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服務。
1.3 “互聯網+援疆”
各縣(市)利用對口援建城市的優勢打開銷路。如溫宿縣采取“互聯網+金華援疆農產品銷售有限公司+地方特色品牌”的方式,在金華市開展“溫宿貢米香了”系列專項活動,實現了電子商務與溫宿地方特色農產品的有效對接,采取“線上與線下同步、實體與虛擬融合”的創新模式,充分利用“特色中國金華館”和“金華農產品展銷”微信公眾號、淘寶網、新聞媒體等平臺推廣溫宿農產品,溫宿貢米在金華銷售態勢喜人。
1.4 “互聯網+電子商務”
借助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各縣(市)都建立了電子商務產業園,通過打造自己的品牌,如“趕巴扎”,擴大地區產品影響力。庫車縣龜茲電商產業園是集電商運營服務區、電商技術服務區、電子商務孵化區、淘寶庫車館、龜茲旅游商品展示、O2O特色農產品服務區、O2O民族手工藝品服務區、第三方物流服務區、電商人才培訓服務區、營銷策劃與咨詢服務區、商務洽談區等主要功能模塊的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同時,借助易購吧、同城購等寧波電商平臺開發庫車特色產品頻道,推介、銷售庫車特色產品。柯坪縣艾力努爾農業開發有限公司2016年11月初與酒泉有種網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合作開始在其網絡平臺銷售艾力努爾產品,2017年先后與巴依網、美滋來平臺、杭州老爸評測科技有限公司電商平臺合作,月銷量達到100 t以上,占艾力努爾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產品月總銷量的10%。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互聯網農業信息平臺缺乏
農業信息平臺建設不完善,互動實用性較差,難以滿足農民群眾的信息需求,部分農業生產中的難題不能得到及時解決,阻礙了農業農村經濟發展。
2.2 互聯網農業基建設施不足
近年來,實現了農村廣播電視、電話村村通,互聯網接通到鄉鎮、村,少數農戶也安裝了寬帶網。但由于上網費用高、宣傳不到位等問題,農民接收信息渠道狹窄的局面仍然沒有得到有效的改變。受經濟和文化基礎的限制,農民沒有條件及時、直接地從網上獲取信息,也沒有能力上網發布信息,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較低。
2.3 互聯網農業從業人員素質不高
農業系統的從業人員大部分都是農學專業,互聯網專業人才基本沒有。而且電子商務是一項涉及眾多學科、眾多專業的綜合性行業,一般的公司不可能同時具有這些專業人才。
2.4 電子商務發展滯后
由于新疆地區運輸線路長、物流不發達,加之農產品特殊的保鮮期,對農產品銷售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也是亟待突破的瓶頸。
3 發展對策
3.1 提高農業信息化服務水平
應深度挖掘各方面農業信息資源,拓寬采集渠道,重點做好涉農政策法規、農業科技、農產品價格、農產品質量監管等方面的信息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設和完善農業基礎數據庫。不斷擴大互聯網技術在農業管理與服務領域的應用。提高農產品監測預警水平,努力為決策提供依據。
3.2 創建“互聯網+農業”綜合示范區
應集中建設一批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示范項目,扶持一批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休閑觀光農業智慧旅游應用示范。
3.3 加強網絡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引進各種先進的技術設備,同時普及應用各種新的智能設備,以提高農業生產的現代化水平。大范圍開展“村村通互聯網”工程建設,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提供最基礎的網絡保障。
3.4 培養網絡農業技術人才
結合“陽光工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強化農民的信息意識并提高他們獲取應用信息的能力,使農民真正“懂信息、用信息”,從而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發展現代農業。
3.5 加快發展電子商務
根據政策支持和產業導向,為符合條件的電子商務企業提供項目申報渠道,申請電子商務企業專項資金,同時積極為電子商務企業項目審批開辟綠色通道、簡化審批程序。對部分電子商務發展起到帶頭作用的企業發放一定的獎勵金。
4 參考文獻
[1] 路輝,劉偉.“互聯網+”在現代農業中的應用現狀及發展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5(15):333-334.
[2] 盧揚,王明宇.我國“互聯網+農業”發展淺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10):28-29.
[3] 李國英.“互聯網+”背景下我國現代農業產業鏈及商業模式解構[J].農村經濟,2015(9):29-33.
[4] 劉麗偉,高中理.“互聯網+”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路徑研究:基于農業產業鏈視角[J].世界農業,2015(12):18-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