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云龍
摘要 城鎮化是伴隨工業化和經濟發展而出現的一種世界性的社會經濟現象,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志和必然趨勢,新型城鎮化是我國新時期社會發展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寧夏回族自治區新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相關發展建議,以期為城鎮化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 新型城鎮化;問題;對策;寧夏回族自治區
中圖分類號 F29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2-0295-02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in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CHENG Yun-long
(Yinchuan College,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Yinchuan Ningxia 750021)
Abstract Urbanization is a worldwide social and economic phenomenon accompanied by industrial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It is an important symbol and inevitable trend of huma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New urbanization is the requirement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period of our country.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fac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in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development suggestion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Key words new urbanization;problem;countermeasure;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新型城鎮化建設是堅持以人為本,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新型工業化為依托,以現代服務業為產業基礎,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以統籌兼顧為原則,以實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經濟高效、功能完善、社會和諧、個性鮮明、城鄉一體,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鎮協調發展,城鄉互促共進為目標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新型城鎮化是對城鎮化內涵的重新界定,是對傳統城鎮化道路的揚棄和發展[1]。
1 寧夏回族自治區城鎮化建設現狀
寧夏回族自治區國土面積6.64萬km2,2015年全區人口667.87萬人,地區生產總值2 911.77億元。近10年,寧夏城鎮化進程快速發展,2006—2015年,全區城鎮人口比重上升了12.2個百分點,平均每年提高1.22個百分點。2015年,全區城鎮人口368.89萬人,城鎮化水平為55.23%,銀川市城鎮化率達90.13%[2],已進入城鎮化發展的成熟階段。
在城鎮體系建設方面,寧夏現有5個地級市、22個市縣區、78個建制鎮,基本形成了以銀川市為中心、以沿黃城市群為骨干、以固原為寧南區域性中心、以縣城和特色小城鎮為基礎的多層次城鎮體系,初步形成了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城鎮體系。
2 寧夏回族自治區新型城鎮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2.1 城鎮規劃建設缺乏特色
寧夏回族自治區部分縣市缺少宏觀、長遠、系統的城鎮建設規劃,建設過程中起點、標準較低,一些地方邊建設、邊規劃,出現反復拆建現象,直接影響到寧夏回族自治區城鎮化的進程。部分縣市沒有結合當地的自然資源、人文歷史、產業基礎等因素,建設過程中沒有考慮客觀條件的約束,把城鎮化建設理解為“高樓化”,從而無法體現城鎮特色。
2.2 城鎮產業支撐薄弱
寧夏回族自治區有8個縣市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大部分縣市為傳統農業縣,經濟基礎比較薄弱,餐飲、交通、商貿等能夠擴大城鎮就業的服務業發展緩慢,信息、咨詢、金融等新興服務業發展滯后。部分縣市的工業園區工業化水平低,產業布局不夠合理,關聯性不強的產業布局不能充分發揮產業聚集作用,影響了產業集群發展。鄉鎮企業數量偏少、效益不高,小城鎮尚未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體系,導致城鎮無法為農村富裕勞動力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阻礙了新型城鎮化的發展。
2.3 公共服務有待完善
寧夏回族自治區部分縣市的城市基礎設施缺乏充足的資金,使城市發展陷入困境。城區路網框架不夠合理,部分城區交通不暢,道路設施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未統一規劃各種地下管網,存在亂挖亂鋪現象。城區公共活動場所較少,休閑娛樂設施短缺,不能滿足居民需求。部分縣市城區綠化覆蓋率較低,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較大。
2.4 體制機制有待健全
由于城鎮建設大多以政府投資為主,寧夏地方財政收入水平低、可用財政支出有限。在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城鎮建設市場運作機制的情況下,社會融資難度較大,社會力量參與城鎮化建設的積極性不高,資金短缺成為影響和制約寧夏回族自治區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因素。就業、醫療、教育、社保等方面對進城農民的保障力度不夠,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城鎮化的進程。
3 發展對策
3.1 統籌規劃,加快城鎮特色建設
把寧夏回族自治區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規劃建設、統籌協調全區城鎮化發展,努力提高全區城鎮化建設水平。發揮銀川市的輻射帶動作用,發展壯大沿黃城市群。根據各縣市的自然條件、經濟水平和發展潛力,擇優培育小城鎮,建設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小城鎮。以特色打造城鎮品牌,以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提升城鎮品位,以產業彰顯城鎮特色,發揮小城鎮城鄉經濟融合結合點的作用,使之成為功能齊全、環境整潔、能夠輻射帶動農村發展的綜合性中心。endprint
3.2 突出產業支撐,促進城鎮經濟繁榮發展
產業是城鎮化發展的物質基礎,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支撐,應構建能夠支撐新型城鎮化的產業體系,培育壯大裝備制造、能源化工等地方優勢產業。通過與中東、中亞、西亞地區的合作交流,發展寧夏清真產業集群。積極引導各類產業向園區集中,推動產業園區的產業集聚度。各縣市培育各具特色的產業體系,夯實城鎮化建設的產業基礎。發揮小城鎮承接產業轉移和吸納當地勞動力就業的作用,增強小城鎮承載能力以及集聚、輻射和帶動功能。依托小城鎮發展文化旅游、休閑娛樂等,釋放小城鎮經濟活力。
3.3 統籌城鄉發展,推動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
把基礎設施配套作為城鎮建設的重點。把基礎設施的發展建立在有效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環境及提高質量、優化結構、增進效益的基礎上,建立與城鎮人口規模、產業發展相適宜的城鎮基礎設施體系。著力完善城市內部交通、城際交通和區域交通體系。全面提升供排水、燃氣、供熱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善小城鎮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推進城鄉社會保障制度銜接,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保障水平,縮小城鄉生活水平和生產條件的差距。
3.4 突出機制創新,切實增強城鎮發展活力
對城鎮建設投融資機制進行創新,破解城鎮建設資金短缺問題,積極爭取國家城鎮建設投資,出臺支持社會資金參與城鎮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政策,形成政府引導、市場為主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在當前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中,應該提倡多元主體的建設思路,新型城鎮化建設要求建立起政府、市場、社會與公眾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和協調推進的聯動機制,應該堅持政府主導、群眾主動、市場運作的合力推進之路,構建起政府主導統籌、政策規范引導、群眾主體自愿、市場規則運作的城鎮化穩健推進機制[3-4]。
4 參考文獻
[1] 牛曉春,杜忠潮 ,李同昇.基于新型城鎮化視角的區域城鎮化水平評價:以陜西省10個省轄市為例[J].干旱區地理,2013,36(2):354-363.
[2] 寧夏回族自治區統計局.寧夏統計年鑒:2016[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6.
[3] 徐選國,楊君.人本視角下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本質、特征及其可能路徑[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4(2):15-20.
[4] 許謹.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基本問題研究[J].中國外資,2013(4):1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