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貴平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升,全民都在奔向小康。但是在我國一些偏遠山村地區,由于交通、經濟等各方面條件的落后,導致勞動力都去城市尋找生路,留下老人和孩子留守在家中,“留守兒童”問題逐漸成為了當前社會嚴峻的問題之一。本文主要研究隴南市武都區農村留守兒童問題,以求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鑒價值。
關鍵詞:農村地區;留守兒童;學校教育環境
一、研究隴南市農村留守兒童學校教育環境現狀的意義
在2016年GDP貢獻調查中,隴南市在整個甘肅省排到了第九位,是很靠后的位置。它位于甘肅省的東南部,是大陸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過度地段,處于多種高原交界地帶地形較為復雜。以隴南市的武都區為例,它地形起伏不平,山地較多,這也就造成了當地的經濟落后。當地青年愿意到外地去打工,留守兒童問題嚴重。
因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大多數性格中都有自卑、焦慮的情緒。且代養人年紀較大,不知道如何教導孩子。因此不管是在身體、性格還是文化上,對留守兒童的引導教育的重擔落到了學校身上。因留守兒童年齡大都集中在六到十四歲,正是孩子人格樹立、三觀形成的關機時期,學校的教育環境會起到格外重要的作用[1]。學校教師要恪盡職守,在教育工作中不斷總結,與學生搭建友誼橋梁,促進他們各方面的全面發展,為孩子成才走出大山奠定基礎。一個學校的教育環境決定了當地兒童的成材率,因此不只是當地學校,社會各界也應該關注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奉獻力量促進我國鄉村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農村留守兒童學校教育環境現狀
(一)學校教育資源缺乏。筆者通過走訪調查發現,武都區的大多數小學硬件和軟件資源嚴重不足。教育設施缺乏,心理輔導方面教師隊伍質量不高,沒有心理輔導教學經驗,不懂得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并且農村學校地理位置不優越,再加上資金匱乏,無法吸引青年教師隊伍。整體情況表現為老師少、學生多,老師一般要為多個班級傳授多門課程,工作強度較大。整體上學校無法保障留守兒童應有的教育資源。
(二)學校在教育過程中只注重孩子的學業,忽視了其他方面教育。有的學校過于看重學業的重要性,對于孩子的體育、心理、道德教育只字不提。這是學校的嚴重失職。有的留守兒童可能受落后的家庭觀念影響,認為讀書沒有用,在學校學習還不如在家干些農活,等長大后跟著父母去外地打工賺錢,最終許多留守兒童在學習的黃金年齡選擇了輟學。造成這種狀況的一方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另一方面是老師未對學生進行心理的正確引導,沒有讓他們看到知識的力量。
在小學時期也是兒童身體成長的關鍵時期,學校因此應該經常組織學生進行體育活動,多帶領他們進行運動。使孩子可以茁壯的成長。
在學業傳授時,大多數學校只開展了語文、數學等主課,對于音樂、美術、思想品德等課程每周開展的課程數加起來不會超過兩節,這樣的單一教學很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甚至導致輟學行為。
三、針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環境問題的對策
(一)健全學校教育體制,吸引優秀教師,提高學校資源配置。在武都區農村的某一小學,光五年級留守兒童數量就達到了62名之多。因此學校進行教育體制健全,教學資源科學分配,為留守兒童提供更優質教育迫在眉睫。首先學校要通過構建檔案,為每一名留守兒童進行詳細登記,建立留守兒童家長會議機制,時刻了解留守兒童的心理與學習狀況。努力完善教育體制。
政府還要提高農村教育的投入,提升學校軟硬件教學能力。學??梢韵虼壬茩C構提出幫助,或者通過互聯網向社會各界發出學校遇到的困難,還可以向有關部門提出舉辦些捐書、捐贈器械的公益活動,通過社會各方面力量來進一步豐富學校教學資源。進而吸引優秀教師,提升教師水平,為孩子發展鋪好道路。
(二)學校多元化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梢赞D變傳統觀念,進行多元化教學。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很容易孤獨,教師要讓他們在學習中找到心靈的充實。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讓他們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學校可以定期舉辦講座,將留守兒童聚集在一起,讓學生表達對學習的認識,教師再對其進行糾正或鼓勵,并舉一些例子,讓他們從具體的實例中感悟知識的力量。在有關調查中發現,農村留守兒童犯罪率達到了41%,這就要要求學校在加強學生心理引導同時還要普及法律知識[2]。除此之外,學校有關人員還要經常進行監督、巡邏,防止不法分子將兒童引向歧路,用行動保障學生健康成長。
學校在進行授課時,可以進行藝術課與文化課的穿插進行,增加藝術課課時,豐富學生藝術素養。通過藝術課,學生可以看到外面世界的美麗,能夠更好的認識世界,并能借此來提高他們學習的動力。
(三)加強政府職能。強化政府職能,發揮主導作用。對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上給予政策上的傾斜,大力鼓勵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發展寄宿制學校,讓學生可以真正將學校當成自己的第二個家。并盡可能組織社會人士,讓他們能主動承擔起留守兒童教育的任務,讓更多愛心人士聚集到一起,參與到照顧留守兒童的工作中來。盡全力確保留守兒童擁有一個公平、溫馨、健康的教育環境。
總之,農村留守兒童學校教育環境的改善需要家庭、學習、社會各方面的幫助,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漸進。而且我們要奉獻出自己微薄之力,為我國教育事業的推進奉獻自己力量。
參考文獻:
[1]蔡雙全,郭帥鵬.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幾點思考[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6(11):39-43+79.
[2]沈圣玉.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有效對策分析[J]名師在線,2018(23):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