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德
摘 要: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是實現高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的最佳方式,然而教學情境的創設存在著一定的規律性。本文就教學情境創設意義和創設途徑作了詳細的分析,并強調了情境創設的注意事項和使用原則。
關鍵詞:教學情境;創設;途徑
教學情境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為落實教學目標所設定的適合學習主體并作用于學習主體,產生一定情感反應,能夠使其主動積極建構性學習的具有學習背景、景象和學習活動條件的學習環境。創設教學情境在于激發學生情感,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引入或創設與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境,再現授課內容所描繪的情境表象,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仿佛置身其間,如臨其境。好的教學情境總是有著豐富多彩和生動形象的內容,對培養學生情感、啟迪思維、發展想象有著獨到之處,既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形成;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和方法掌握,在知識的獲取過程中提高思維和認知能力;還能夠在師生融洽和諧的溝通交流中體會美感,開拓意境,陶怡情操。在教學中,只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設置適當的情境,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學情境的創設按呈現方式大致可有如下途徑:
一、運用語言 描述情境
漢語言是世界上極為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語意語境無所不能,情境教學十分講究直觀手段與語言描述的結合,教師可用生動活潑、抑揚頓挫甚至幽默風趣,并帶有一定感情色彩的語言來描述教材內容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用語言描述提高學生的感知效應,情境會更加鮮明,并且帶著感情色彩作用于學生的感官,從而激起情感,促使學生進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二、圖像視頻 再現情境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使教學手段更先進,教學方式多樣化。如利用投影、幻燈片、電腦、電視、音響等設備和網絡信息輔助于教學,在教學中采用音、視頻片段創設情境,不僅能再現事物的動作過程,還能再現日常生活中難以見到的自然景象,如地震、海嘯、星球運行等以及原子、分子結構和化學反應等現象。圖像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圖像再現課文情境,實際上就是把課文內容形象化。課文插圖、特意繪制的掛圖、剪貼畫、簡筆畫等都可以用來再現課文情境。運用圖像視頻創設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的情境,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實現從傳統教輔工具的靜態學習到動態學習的飛躍,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三、扮演角色 模擬情境
為了增加課堂教學的創新性和趣味性,有意識地設置一種類似真實的虛擬場景,讓師生進入其中,如同演員一樣扮演某種角色,模擬教材內容中的人物形象和一些活動,扮演他們喜聞樂見的與教材內容相一致的英雄模范人物,如科學家、工程師、宇航員等向往已久的角色,編排與實際情況相符的模擬情境,處理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讓學生體驗創造成功的愉悅,產生熱愛科學、探求未知的情感。特別適合語文、英語中的對話、小說、戲劇等。由于學生自己進入、扮演角色,課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書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體中的同學,這樣學生對課文中的角色必然產生親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情感體驗。
四、走進生活 展現情境
讓學生走進社會,走進大自然,走進生活,接觸現實生活情境,從生活中選取某一典型場景,反應社會正能量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共生的生活情境,鮮明地展現在學生眼前,作為學生觀察的客體,把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展現情境。教師可結合教材組織學生春游、秋游、夏令營、社會調查等活動,把學生帶到田間地頭、工廠車間、原野礦山等,進行現場教學,體驗現實生活展現情境。
五、選取實物 演示情境
有時候在教學中選取恰當實物,以實物為中心,設置添加一些必要的背景,構成一個整體來演示某一特定情境。以實物演示情境時,應考慮到相應的背景,如“藤上的葫蘆"、“藍天的燕子”、“大海上的鯨”等,都可通過背景激起學生廣遠悠長的聯想。
六、利用音樂 渲染情境
由于音樂的語言是微妙而強烈的,它以特有的旋律節奏給人以豐富的美感和想象,使人心馳神往,把聽者帶到特有的意境中。用音樂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現成的樂曲、歌曲,如音樂課時,教師自己彈奏、輕唱以及學生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辦法。關鍵是選取的樂曲要與教材的基調、意境及情境的發展上協調一致。情境教學的功能是陶冶人的情感,凈化人的心靈,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啟迪,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但是,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應注意:一是不同的教學內容對情境創設的要求不同,二是注意情境的生動性和豐富性、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結合,三是情境創設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避免陷入刻意營造氣氛的情境創設。為使情境教學發揮更好地作用,還應遵守以下使用原則:一是意識與無意識統一原則和智力與非智力統一原則,二是愉悅輕松體驗性原則,三是師生互信互重下的自主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