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煒
摘 要:探索未知的精神是小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在小學體育課堂上,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到體育教學和體育運動中,并能讓他們在課堂上積極思考,激發學生在體育課學習中展現自我的欲望,是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追求的第一目標,為進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探尋積極有效的途徑,實現育人的最終目標。
關鍵詞:自主;合作學習;小學體育課堂;探究
改革創新是21世紀體育科學研究的又一標志時代, 發展給體育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應是自主性學習的過程。它不僅是一個認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交流和合作的過程。小學生是作為一個有著豐富情感和各種需要的完整生命體參與到教學全過程的,他們學到了什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是怎樣學習的。這就要求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根本利益出發,保證每一個學生能受到良好的體育教育,積極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
一、當前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普遍存在的一些情況
然而在傳統小學體育課教學中,體育教師習慣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就是“灌輸法”。所有的教學過程與教學設計基本上都是圍繞如何將體育運動技術、知識及要領灌輸給學生,從而忽略了學生這一教學對象的教學主體地位,使小學體育教學課堂成為一場由體育教師自導自演的獨角戲。導致很多的小學體育科研調查表明,很多小學的學生內心非常喜歡富有無窮魅力的競技體育運動,但卻討厭上體育課。由于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長期被動狀況導致了體育學習上的嚴重依賴心理,學習惰性強,自主及合作能力弱,影響其社會適應能力發展。改變傳統小學體育教學現狀的新型的體育教學模式——自主、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符合現代教學思路,符合新課改及學生實際,為學生全方位參與教學活動,學習掌握體育的基本技能、技巧,創造了可能。
二、開展自主、小組合作學習型體育課的目的
自主就是強調學生主體有明確的學習方式,有學習的主動權和選擇權。在體育課教學中就是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指學生在學習群體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是指在體育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共同運動、共同探究。學習型課堂就是全班學生全員參與、相互學習、共同創造的課堂。開展自主、合作的學習型體育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活動中理解、體會、探究、合作,熟練掌握體育運動技能、體育基本知識和體育與健康知識,提高運動能力。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型體育課讓體育活動同體育與健康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體會、理解鍛煉的價值,從而體現“健康第一”的體育教學指導思想,提高體育課教學質量,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積極培養學生體育課上的自主、小組合作學習能力
給學生創造一個體現自我的、寬松的學習環境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變被動學習為積極主動學習,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融為一體,讓學生在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刻苦的學習。這也是學生在教學中主動思考、認真學練、大膽質疑、嘗試探究的前提條件。為此,教師首先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要把自己擺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以朋友談心式的語氣帶領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其次,教師還要重視情感的培養,把自己真摯的愛傳遞給學生,用親切、鼓勵、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學生產生不怕錯誤、敢于質疑的良好學習心態,點燃學生求知欲。再次,教師的語言應具有激勵士氣和鼓舞人心的作用,能夠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積極性,能使枯燥乏味、抑郁沉悶的課堂氣氛變得趣味渙然。
三、自主、小組合作學習中要充分體現創新意識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體現主體教學的關鍵。首先,教師在體育教學設計時要有所創新,包括學習目標的確定、學習過程的安排、問題提出的角度等,這些都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例如:在跳繩教學中,如果教師一開始就教授基本跳繩的方法,可能學生就被只會按你的要求學你所教的方法,如果你讓學生在初次學習中自己去嘗試、創新,讓學生的小組中討論合作,讓他們自己討論出那種方法跳得快、跳得好、跳得巧,而且還容易學的跳繩方法,學生們就有可能無拘無束的想出很多花樣的跳繩方法,可能比起老師教的方法他們還要感興趣和學的快。只有這樣,學生的創新意識就一定能樹立起來,自主合作學習能力也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自主、合作學習有它的好處,但也有它的一定難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做到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在運用自主、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把握好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的研究,做出創新處理。同時重視課前的指導,指導學生如何去收集資料、談論、動手實踐、得出結論。讓學生明確探究的思路、探究的方法,具備探究能力,養成探究的習慣,將探究興趣延伸到課外和實際生活中去,使學生愉快的合作學習,科學的鍛煉。新課程標準下的體育課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