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近賢
【摘? ?要】? 在小學科學課的教學中,開發小學科學“童耕”課程具有重要的意義。基于此背景,對基于農村實際,二度開發教材;合理開發資源,整合科學課程;利用農村環境,開展實踐活動的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 小學科學;“童耕”課程
隨著課程改革步伐的不斷推進,現在各校都進行拓展性課程的開發。我們在拓展性課程開發的過程中,結合教學實際開發了小學科學“童耕”課程,“童耕”課程主要基于兒童學習科學的視角,并且以農耕文化為主要內容,十分適合我校學生的學習。
一、基于農村實際,二度開發教材
當前科學教材和農村實際情況有脫節的問題,那么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呢?我們對農村的實際情況進行結合,借助農村所具有的材料來對教材內容進行了二度開發,以此引導學生學習科學。
1.借助農村資源,補充教學內容
科學課教學并不是一定要在實驗室或者教室里進行,實際上農村學校也具有獨特的優勢,農村有著非常豐富并具有特色的科學課程資源,教師要對其進行利用,進而構建出適合學生進行學習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基于身邊的動植物來進行研究,了解動植物的生活習性和生長特點,進而展開科學探究活動。例如,在對“我眼里的生命世界”這一部分內容展開教學時,我將身邊的動植物作為對象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這樣能夠讓他們的已有認知得以喚起,從而展開更有效的探究活動。在對“尋找有生命的物體”這一課展開教學時,筆者對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去校園里面尋找動植物,并將這些動植物的特征記錄下來,最后比一下誰發現的多。學生們在教師的引導之下興致都非常高,在活動結束后,讓各個小組進行匯報,之后教師提出問題:“說動植物是有生命的原因是什么?”這一問題激發了學生的表達欲望,他們開始踴躍的發言:
生1:這些動植物均需要呼吸。
生2:這些動植物均需要吃東西。
生3:這些動植物均可以繁衍后代。
……
2.利用當地資源,整合課程內容
基于新課程理念,科學課堂教學僅僅是學習中一個很小的地方,教室外面的大自然才是學生能夠進行學習的廣闊天地。在教室外面以及校園外面存在很多的花花草草,以及形形色的動物、土壤巖石等,這些都是小學生可以進行探究和學習的對象。竹林、茶園、山林、田野均是小學生進行探究的場地。因此,小學科學教師要對身邊的資源進行充分的挖掘,把農村所具有的優勢整合到科學課堂教學中來。例如,在對《植物》這一單元展開教學時,教師除了要讓學生對課本上面的知識進行學習之外,還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園,來到大自然中對山野田園進行參觀,通過參觀來認識大自然中的花草和樹木,感知田地里農作物所具有的特征,如此一來則將理論和實踐結合了起來,這樣就會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的用處,明白利用科學知識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明白知識的作用之后就會心生學習的興趣,進而讓科學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極大的提高。
二、合理開發資源,整合科學課程
教師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在小學科學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結合當地實際為學生開發相應的“童耕”課程資源,這樣,就能夠實現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無縫對接,從而更加有利于他們的科學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對課程資源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從而達到科學教學的高效化。例如,《動物的生命周期》這一課涉及到了蠶的一生的內容。因為在課堂上觀察完蠶的一生是不切實際的,所以我們讓學生提前進行養蠶,然后制定好相應的計劃,按時對蠶的變化進行觀察,并將其記錄下來。學生通過對蠶進行飼養和觀察,了解了蠶的生活習性和外形特征。教師在上這些課時對學生的實踐情況進行考察,讓學生基于他們的記錄來進行討論。如此一來不但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激發,還讓他們養成了有計劃的對問題進行思考和解決的好習慣。
三、利用農村環境,開展實踐活動
農村具有城市所不具有的優勢,自然環境便是它最大的優勢,學生走出校園便能夠進行實地考察活動,他們身邊存在著大量真實的材料可以進行探究,如此便可以使他們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在科學課中所包含的教學內容里面,百分之九十都是農村可以見到的資源,例如土壤、巖石、礦產、四季、植物、動物等,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盡量多的讓學生進行實地考察,讓他們和大自然進行親密的接觸,同時還要將愛科學的思想教育與為家鄉做貢獻聯系起來,將課堂教學課戶外探究聯系起來,進而提升科學課的教學質量。例如,在完成《塑料》這一課的教學之后,學生通過學習便知道了很多塑料是有毒的,而且它們非常難被“消化”,這樣對環境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有些學生還主動地對塑料袋污染環境的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并基于自己的研究給出了能夠改善環境的方法,如此通過課外探究讓學生的科學意識得到了培養。學生通過課內外的結合,通過學習和時間的過程,做到了對科學知識的真正理解,使他們的科學實踐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同時加深了他們愛學習科學的情感。
皮亞杰是一名非常著名的心理學家,他指出所有有效工作先決條件都是興趣。而通過自發產生的興趣能夠讓學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激發,因此教師要探尋學生對什么東西感興趣。因此,我們特別強調學以致用,突顯科學學科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以上案例中,就能夠有效地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知識在農業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情感。
總之,在開發小學科學“童耕”課程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提升小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