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樹民
摘 要: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是發展學生智力的核心。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創新教學模式,立足于學生實際情況,著眼于培養學生發散思維,使學生擺脫固化思維模式的限制,促使學生勇于探索,敢于創新,使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發散思維;高中化學;運用
人的發散思維是構成創造性思維的主導成分,人的創造能力的高低取決于發散思維水平和能力的高低。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為學生創設自由、寬松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從多維角度進行獨立思考,從多元方向進行化學探索,以提升學生思維活躍性,構建高效課堂。
一、目前高中生學習化學的現狀
現在高中生普遍感覺化學學習吃力,知識點零碎,實驗操作與理論知識聯系不密切,產生這一現狀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生沒有掌握良好的化學學習方法。雖然在初中階段的學習中涉及化學知識,但是在學習高中化學時依舊有難度。這是因為高中化學除了知識涵蓋更加廣泛外,也拓寬了學生的思維深度,很多實驗都是需要學生自主進行研究分析的,從而了解該事物的本質特征,研究其在生活中的應用,也因此給學生的學習增加了難度。因而學生的學習必須以自主思考、發散思維為主,這樣才能真正將化學知識內化吸收,轉變為自己的寶貴財富。
二、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主要措施
1.深入挖掘教材,創造問題情境
教材是化學教學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有力武器。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當深入挖掘教材趣味性素材,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例如,在教學“化學反應速率”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學生發散思維:古代建筑是人類的瑰寶,但是經過調查發現,很多古代建筑都遭受了腐蝕。接著,教師為學生呈現一組圖片,如樂山大佛的腐蝕、金字塔的腐蝕、雕塑的腐蝕等,讓學生對腐蝕有一個直觀的認識。然后,教師為學生設置問題:腐蝕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酸雨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有哪些?化學平衡是不是始終不變的?教師引導學生跟隨提問,從不同角度對化學反應速率進行探索,這樣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并讓學生認識到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之間的關系,增強學生對化學概念的認識和理解。
2.借助化學實驗,培養發散思維
化學實驗具有多變性,利用千變萬化的化學實驗,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在高中化學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運用化學實驗,為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與實驗操作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實驗“粗鹽的提純”中,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我們生活中都需要食用大量的食鹽,海水曬鹽只能得到粗鹽,粗鹽中有很多雜質,不可食用,因此,我們要對粗鹽進行提純。經過研究,粗鹽中一般包含了兩種雜質,一種是不可溶雜質,比如泥沙,一種是可溶雜質,包括氯化鎂、氯化鈣、硫酸鎂等。現在,根據粗鹽中所包含的雜質種類,自行設計實驗方案,自行選擇需要的試劑,開展“粗鹽提純實驗”。問題提出后,教師為學生留足思考時間,并引導學生開展合作交流,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思維活力,從多角度探究實驗設計,設計出不同的實驗方案,如此一來更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發散思維,提升學生的實驗創新能力。
3.打破思維局限,升華發散思維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當轉變教學觀念,引導學生打破思維局限,用發散性、創新性思維去獲取更多新知識,以拓寬學生的思維領域,提高學生的化學水平。
例如,在教學“太陽能、生物質能和氫能的利用”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一個探究性話題,引導學生打破思維局限:現如今,人們使用的汽車,主要以石油燃料為主,為自然環境帶來了巨大負擔。一些科學家認為可以改變汽車的動力源泉,將石油轉化為水,你認為這種方案具有可行性嗎?教師運用一個科學探究話題,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水的分子式入手。一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水電解可以制造氫氣和氧氣。氫能是一種清潔能源,在人類社會得到了廣泛贊譽。目前,已經出現了水電解制氫設備,科學家利用水電解制氫設備,生成了氫氣,并嘗試打造氫動力汽車。現在看來,這種設想顯然是不現實的,但是從化學角度,這種設想具有可行性,需要我們深入研究。
總而言之,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創新教學手段,突破思維局限,弱化思維定式,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方向進行化學思考與探索,采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對學生發散思維進行深化,拓展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當然,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是一個需要持久堅持的過程,切忌急于求成,教師應當把發散思維培養滲透到各個教學環節中,久而久之就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曹梅.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17):114-115.
[2]李金兵.發散思維在高中化學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新課程(下),2017(10).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