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彥強
摘 要: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部分初中生有著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影響了他們自身的學習進步,也干擾了其他同學的學習,影響了教師教學效率和質量。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要與時俱進,探究初中數學課堂中不良行為習慣的成因以及化解這些不良行為習慣的對策。
關鍵詞:初中數學;不良行為習慣;成因;對策
一、知而不為,或知不可為而為之
1.知而不為
知而不為,即有些學生明明知道一些數學原理和數學題的解法,但在教師提問或案例共享的教學中,卻不愿意舉手回答或共享,屬于一種消極的、被動的學習習慣。
成因。知而不為,這些學生普遍存在自傲心理或投機心理,認為“大家都知道,還用我回答?”“我回不回答吧,反正有人會回答。”此外,有些學生存在自私、孤立心理,除非是自己非常喜歡的問題,否則不會舉手發言。
對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選用樹立先鋒模范的方法,激起學生心目中的競爭感、榮譽感和責任感。小組合作學習也可以推動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和溝通表達,使學生之間養成互相了解、互幫互助的良好學習習慣。
2.知不可為而為之
通常指數學課堂上的違紀或消極學習行為。比如,課上交頭接耳說悄悄話、傳紙條、睡覺、喝水、多動等。此外還有頂撞教師、對教師的要求消極反應、不及時解決數學問題、在交流中以自我為中心,不聽同學的意見、三心二意、一心多用等。
成因。一般包括:初中學生對數學課不感興趣;初中學生個性叛逆、意志薄弱;教師教學風格或手段不夠精彩,或威嚴不足、師生關系失調;家庭教育不良;等等。
對策。首先,教師要不斷地在言行舉止以及師生交流上提升個人魅力,并深入研究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與時俱進地運用信息化教學,豐富課堂教學形式等,提升數學教學的趣味性,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集中他們的課堂注意力。其次,教師要采用正確的控場手段,及時點醒違紀或狀態低迷的學生,適當采用警戒的言行規治學生。最后,教師應當加強同學生家長的溝通聯系,把握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狀態,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因材施教、科學規導。
二、責任意識薄弱,不敢表現自我
在數學教學中,存在一些消極或怠慢的學生,他們不愿意幫助同桌或同組的同學,甚至厭煩和嘲諷周邊的同學,合作和探究的意識非常有限。也有一部分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也不夠積極,愿意完成小組分給自己的任務,但卻不關心其他同學的任務;在集體活動中,他們也不敢表現自我。
成因。當今獨生子女較多,在家基本都很放縱,缺少言行和思想上的規導,這部分學生的責任意識薄弱,比較自我、自私和叛逆,人際交往能力也較差。同時,現在有一些學生還是單親子女,部分接受的則是隔代教育,導致家庭教育缺失,學生心理比較敏感和脆弱,導致個性保守,不愛表現,心理也比較膽怯。
對策。教師當加強在數學教學方面的家校聯動教育,努力糾正學生家長溺愛和放縱孩子的理念,給予家長更專業的教學指導,在言行和思想上規導學生。同時,教師在數學課堂上,也當創造多樣化的教學情境,給予學生張揚個性、表現自我的機會,他們可以從同學的反饋中得到心理和思想上的啟示,使他們在數學學習中更有分寸。此外,教師還應在數學教學中展開情感的教育,給予保守學生更多熱情和鼓舞,使他們能夠克服數學學習中的心結,慢慢地敢于表現。
三、自制能力較差,不會安排學習
這部分學生存在的問題包括心理調節能力、情緒調節能力和自制能力較差,學習方法不科學、有拖延學習的習慣,如課前不預習、課上不聽講、課后不復習等。
成因。除了獨生子女、單親子女和隔代教育等對學生心理和行為的影響,家長的不良生活習慣也會導致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情緒調節能力較差,教師不合理的教學方法如區別對待學生,教法不活、不嚴等,也會導致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方法失當、并拖延學習進程。
對策。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當加強課堂秩序的規范和整治,靈活運用分層教學法、互動教學法、合作學習法和情境教學法等,細化學生的學習任務,并強化師生間、生生間的監督和合作關系,使學生在集體的學習和互動合作中變得有目標、有方向、有追求、有計劃。同時,教師還需要在傳授數學原理、解題方法和進行系統復習時,向學生傳授相應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會學、精學、善學。
針對初中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不良行為習慣,教師需要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選用談話交流的形式,以心相交,知行合一,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錯誤或不足,給出合理的建議和指導。
綜上所述,教師需要整合學校、社會、家庭的資源,連同學生自身共同努力,克服各種不利因素,踐行新時尚、新學習、新思想、新課程,以有效轉化初中學生數學課堂學習的不良行為習慣,從而將初中生轉變為積極有效的學習者,進一步提高初中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效率,進而提升初中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王承浪.初中數學課堂中不良行為習慣的成因分析及對策[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2(5):67.
[2]劉敏,呂曉杰.初中數學課堂低效成因分析及措施[J].科普童話,2018(19):54.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