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穎敏
(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杜阮中心初級中學,廣東 江門)
在當代的教育體系當中,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對理論科目的學習有著相當高的學習興趣,許多學生在學習的路上,會出現散漫的狀態,這一狀況在初中尤為明顯,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狀況,是因為他們失去了學習的信心和興趣。信心的失去是由于考試的失利所造成的,要想改善這一狀況,教師就要在學習上合理幫助學生。但如果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那么即使對他們進行學習上的幫助,也很難產生較大的效果。而對于這部分待進生,許多教師紛紛采用了批評教育,渴望他們能夠在自己的批評聲當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加以改正。但是現如今的學生,本身的韌性十分強,即使進行了一定的批評他們依舊不會認為自己是錯誤的。久而久之,教師也失去耐心,只能面對著這些學生嘆氣。為了改善這樣的狀況,必然需要在新時期的發展當中,積極采取一些全新的方法,通過方法的改善,幫助待進生認識到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誤區,進而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態度,在教師的幫助下開始與其他學生重新步入積極的學習中。
“你們都是最棒的”,這本身是一句樸實的話,但是在學生的眼里,這是對他們的一種贊同和認可。但是在傳統的待進生轉化問題上,并沒有幾個教師去采用這樣的激勵方法。在新時期的待進生轉化過程中,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主體性的關注,更多地了解學生內心的感受,在學生學習出現問題時,教師第一時間要做的不是批評學生,而應該與學生進行溝通和溝通,關心學生,了解他們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究竟出現了哪些問題。一旦學生感受到了教師的關注和關懷,本身的學習積極性便得到了良好的喚醒。而且,學生的學習之所以會下降,都是有一定內在原因的,教師一旦能夠找到這一原因,并通過一定的措施加以改善,便可以發現學生迅速回到原來的學習狀態。在面對待進生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對他們進行相應的關懷,了解他們不愿意學習的真實原因。并且在交流的過程中,更多地用一些激勵性質的話語,如“在老師眼里,你一直都是最棒的,可能是因為最近哪些事兒打擾到了你,但是不要緊,你馬上就能恢復學習狀態的,老師相信你。”在這樣的鼓舞之下,學生將很容易拾起信心,原來的學習活力也會迅速彰顯出來。
對于學生而言,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容易受到周圍人的直接影響,進而發生一些內在的變化,尤其是打擊,如在考試當中的持續失利,他們亟待將這些心里的想法表達出來,但是他們并不知道該向誰進行傾訴,只能長期保留在心里,越積累越多,對他們的生活和學習都形成了諸多不良影響,學生的情緒在這個時候也會發生相當大的變化。在新時期的教育工作開展當中,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這一狀況,采取一些針對措施加以科學優化。其實,學生一旦出現生活和學習上的不良學習情緒,必然與他們的內心有著直接的聯系,教師在這個時候需要主動充當學生的交流對象,不斷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和溝通,實時了解當前學生的內心變化,一旦學生找到了傾訴的對象,他們能夠將自己內心的一些想法實時地表達出來,一方面可以在教師這里取得共鳴,另一方面也能夠獲得教師的幫助。教師在了解學生的內心變化以后,需要充當學生的心理醫生,不斷得對學生加以開導。如:“失利僅僅是暫時的,你不要放在心上,想想你成功了多少次,進下來你依舊可以保持成功的姿態,你現在僅僅是缺乏健康的學習態度而已,迅速改正就好。”
對待進生而言,教師是他們得以寄托的希望,如果教師對于學生都失去了信心,那么學生自身更加不會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在實際的教育引導過程中,教師要有耐心,并且要有決心,不斷地對待進生加以引導。雖然這個轉化的過程必然也是一個較為耗時的過程,但是在教師的堅持下,學生也會逐步進行改善,明確自身的學習態度,努力跟上其他學生的學習進度。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充當著最為核心的角色,需要對學生進行合理有效地引導,堅決不可以失去信心和耐心,使待進生都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春風化雨,實現良好的轉化。
總而言之,教師與學生有著緊密的聯系,而待進生的轉化也應當由教師來完成,教師在實際的待進生轉化過程中,應當積極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加強對待進生的科學引導,使得他們能夠重拾信心,不斷改善自身的學習狀態。
[1]王宇瓊.淺談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對策[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3(2).
[2]陳栩,張建霞,郭斯萍.談學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養[J].教育探索,2016(9).
[3]房安榮,蔣文清,王和平.學困生與學優生學習時間管理能力的對比研究[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3(4).
[4]王在勇.初中“學習困難學生”轉化問題研究[J].山東教育科研,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