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映輝
摘要 目的:探討自動化腹膜透析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并總結護理體會。方法:選擇行自動化腹膜透析治療患者15例作為試驗組;選擇同期進行常規腹膜透析治療患者15例作為對照組。結果:進行透析前后試驗組血壓、心率、體溫波動明顯優于對照組;且試驗組導管阻塞、腹疝、漏液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自動化膜透析能充分實現透析液循環的自控,降低腹膜透析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關鍵詞 自動化腹膜透析;護理體會;臨床觀察
對于急性及慢性腎衰、藥物中毒、急性及慢性肝衰患者及時給予透析治療可有效提高患者腎臟代謝率,將腎臟無法代謝的廢物通過透析的方式排除。透析治療目前分為血液透析以及腹膜透析兩大類,其中血液透析主要是通過采用人工合成半透膜,對血液中存在的水、難以代謝的溶劑進行更換;腹膜透析主要是利用人體本身的腹膜進行溶質交換。本次試驗比較我院2016年7月-2017年1月15例行自動化腹膜透析治療的患者以及15例行常規腹膜透析治療的患者,比較兩組患者血壓、心率、體溫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總結自動化腹膜透析患者護理體會。
資料與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1月收治行自動化腹膜透析治療患者15例作為試驗組,行常規腹膜透析治療患者15例作為對照組。試驗組男7例,女8例;年齡45~68歲;其中急、慢性腎衰12例,藥物中毒3例。對照組男8例,女7例;年齡48~69歲;其中急、慢性腎衰12例,藥物中毒3例。兩組年齡、性別比例、原發病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病例選擇標準:30例患者均符合腹膜透析適應證。排除標準:①排除患有腹部或全身持續性、彌漫性炎癥、感染的患者。②排除腹腔內有腫瘤廣泛轉移的患者。③排除腹部臟器、血管有難以糾正性機械損傷的患者,如膀胱外翻、腹裂、臍突出等疾病。
方法:①對照組:給予常規腹膜透析。進行腹膜透析前,醫護人員對患者血壓、心率、體溫等進行測量;進行腹腔透析后,每隔0.5h復查1次患者血壓、體溫、心率等患者生命指征,并檢查導管暢通情況,詢問患者是否有惡心、嘔吐、頭暈、昏昏欲睡的感覺,計算透析液引流時間。為防止出現引流液不足,每15min對患者引流液的容量進行記錄。②試驗組:給予自動化腹膜透析。醫護人員向患者介紹自動化腹膜透析機的使用情況,自動化腹膜透析機表面有紅色按鈕,當透析液減少到閾值后,患者通過按紅鍵,可發出報警聲,從而引起醫護人員的注意,能有效防止護理人員疏漏造成的患者透析液不足情況。患者可以通過按表面三角鍵查看自動化腹膜透析機內引流量,當透析過程中引流量減少至灌入量的85%容量范圍后,自動化腹膜透析機會發出報警聲音。若患者改變體位后發現灌流量減少,可按三角鍵,由護士選擇手工引流選項和藍色鍵,查看導管是否出現扭轉。若發現導管扭轉可按下報警鍵,指示護理人員糾正導管。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進行透析前后血壓、心率、體溫的波動情況。②比較兩組導管阻塞、腹疝、漏液等不良反應發生率。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軟件統計分析資料;其中計量資料用(x±s)表示,并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并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比較兩組進行腹膜透析治療前后血壓、心率、體溫波動情況:試驗組透析后血壓、心率、體溫的波動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1。
比較兩組進行腹膜透析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試驗組有4例出現不良反應,對照組有10例出現不良反應,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2。
討論
與常規腹膜透析相比,自動化腹膜透析患者在透析過程中能通過自我控制來減少護理人員頻繁更換人工透析液,從而極大程度減輕了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促使醫護人員能根據患者個體情況安排臨床護理,提高臨床優質化護理服務質量。除此之外,周解玲等研究認為自動化腹膜透析機臨床操作靈活、便捷,不受時間、地點的約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患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出現的煩躁、焦慮等心理壓力,保證患者正常家庭、社交活動的有序進行。本次研究顯示試驗組進行透析前后血壓、心率、體溫的波動明顯低于對照組;試驗組導管阻塞、腹疝、漏液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26.7%,對照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66.7%,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由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對于急慢性腎衰以及藥物中毒、急慢性肝衰患者給予自動化膜透析能充分實現透析液循環的自控,提高患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的自主性,對降低腹膜透析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的發生具有重要的意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