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鮮艷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小學階段對學生來說,是一切新鮮事物的深入認識階段。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應用畫圖教學,能夠促進學生對事物的認識,也能幫助學生更加快速地理解新知識、融入新知識。畫圖教學就相當于把抽象的數學知識用圖的形式展現出來,這樣的方法對小學生來說更適合一些,更有利于他們今后的發展。但是,教師在實施數學課堂畫圖教學時,也要注意實施的方法,如果方法用得不好,可能會適得其反,導致學生對數學和畫畫同時產生厭惡感。因而文章就小學數學課堂畫圖教學的實施策略展開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畫圖教學;實施策略
教師應幫助小學生用畫圖來學習數學,加深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激發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數學科目和其他科目相比,要抽象很多。但是,數學學習本來就應是一件靈活的事情,如果復雜和抽象覆蓋了數學本身就具備的樂趣,那么,就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小學生的思維比較簡單,如果一味傳授他們理論知識,他們可能不會理解是什么意思,數學課堂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但是,如果把理論知識和題目轉換成圖形,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新鮮感,也可以讓學生更快地融入這個過程。
一、小學數學課堂畫圖教學的概念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應用畫圖教學,就是指教師按照“按圖索驥”的方法來進行教學,也可以理解為畫圖示意,這是小學數學教學的方法之一。這種方法和其他方法相比要簡單很多,更易于小學生的理解和學習。并且,小學生的思維邏輯比較簡單,所以,將數學知識用畫圖的方式展現出來,更加的直觀,更符合小學生的心智。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把數學題目中具備的條件和問題用畫圖的方法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一方面,是符合了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另一方面,更能在學生心中建立起對數學的印象,讓他們可以明確數學思想,從而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學習數學知識。
二、小學數學課堂畫圖教學的實施策略
1.激發興趣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可否認的是,興趣確實能夠給予學者一定的動力,所以,教師需要培養起學生對畫圖的興趣。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特別是剛進入小學的學生,他們剛從幼兒園步入小學,一定有著很多的不適應,而他們本性就是比較好動的,所以很難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畫畫上。但畫圖的這個過程,需要靜下心,且要有比較鮮明的特點,因為,如果畫的圖不能展現出數學題目的含義,那么這就是一張沒有任何意義的圖畫。針對這一點,在課堂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演示一遍,先讓學生感受到氛圍之后,再手把手地傳授給學生技巧。
比如,教師在講解“雞兔同籠”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采用畫圖來理解其中的意義,也激發出他們的興趣。教師先教給學生一些比較簡單的畫,可以用一個圓形來表示動物的頭部,用簡單的線條來表示動物的腳部,在畫畫的時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來進行修改。在畫完了以后,教師可以選擇一副相對來說比較好的作品進行展示,也可以讓學生舉手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一來,既活躍了沉悶的課堂氛圍,也培養了學生的興趣,更適合小學生的心智和心理特點。
2.化模糊為清晰
在小學這個階段,大部分學生的理解能力都比較差,他們不能盡快地接受新知識,需要很長的消化時間,這個問題也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面臨的一個難題。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慢慢地引導學生利用圖形的直觀性來進行聯想,從而協助學生解決一些難度系數較高的數學問題,這就是化模糊為清晰。
比如,在一年級的數學課本上,有一道這樣的數學題目:有一群小朋友在排隊,從左往右數,從右往左數,小明都排在第6個,請問這一列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面對這個問題,一些學生可能會產生困惑,這個時候,如果用畫圖的方法來進行解題,用圓圈表示小朋友,畫圖排一排,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教師在數學課堂上使用畫圖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上不斷引導他們使用畫圖去分析問題,一道原本比較困難的題目就可以變得簡單化了。
3.變抽象為具體
小學生的認知能力還處于發展階段,所以教師在使用畫圖教學時,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他們要先經過動作感知,才會逐漸朝著運算、具體運算、形式運算發展,這個過程是不能摻雜任何雜質的,也是不可逆轉的一個過程。畫圖教學剛好符合這個規律,把原本具備抽象的數學轉換成為直觀的圖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尋找解題的思路,不會遭到任何外界因素的影響。
比如,在學習方程的時候,教師先嘗試性地引領學生用畫圖來進行搭橋,這樣能夠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在這樣一道數學題目當中:某企業由于技術革新的原因,使8月份的實際用煤量共240噸,比原計劃少用了1/7,請問8月份的原計劃用煤量是多少噸?這個問題當中存在的等量關系就可以利用線段圖表示出來,這樣一來,學生能夠更加直接地看出解題思路,而畫圖教學就給學生提供了條件。
4.變復雜為簡單
將畫圖教學應用進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幾何直觀能力,這種能力能夠將抽象、復雜的數學題目變得簡易化,使學生可以快速找到解題思路,培養他們的自我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如,教師在給學生講授乘法交換律的時候,可以利用畫圖來促進學生的思維邏輯,變復雜為簡單,鼓勵學生學會觀察。如果橫著看,每排有5個,有3排,那么5×3=15,如果豎著看,每行有3個,有5行,則3×5=15,所以,5×3=3×5。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給學生舉一些例子,深入地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思考能力。又比如,將4×6=6×4、7×6=6×7用畫圖的方式呈現出來,那么就會發現4×6=24 ,6×4=24,7×6=42,6×7=42,所以,一個看似復雜的數學題目,將其轉變解題思路,就會變得簡單起來,畫圖教學的方法在這些小學數學題目中,也成功地幫助學生理解了乘法的交換律。
三、結語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應用畫圖教學,可以有效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它實施的前提是要培養學生對畫畫的興趣,還需要教師將學生的心理特征考慮進去,把數學教學內容化模糊為清晰、變抽象為具體、變復雜為簡單。這樣的教學方法才能真正有利于學生明晰解答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獨立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等諸多能力,增強了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同時,也為我國小學數學教學的未來發展打下了穩定的基礎,為我國培養出更多的數學實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曹端錦.淺談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有效性教學的實施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7):162.
[2]趙雪威.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5(3):158.
[3]李雪梅.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策略的研究與實施[J].學周刊,2018(5):51-52.
[4]陳梅.淺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自主探究的實施策略[J].學周刊,2018(4):30-31.
[5]王晶.對小學六年級數學課堂畫圖教學實施策略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8):64.
[6]林松華.基于小學六年級數學課堂畫圖教學實施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