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祥生 仇靜
摘 要:文章主要研究數學類專業的應用創新型培養與課程體系改革,以職業能力、行業需求等為研究導向,探索數學類專 業“學以致用”,將數學建模思想引入到數學各個專業教學中,并對原有數學類課程體系改革提出合理建議。
關鍵詞:創新型人才;數學類;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我國在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研究方面起步較晚,長期處于借鑒國外的經驗和自我探索前進中。目前,數學類專業培養人才普遍存在理論與實踐脫離的問題。高校數學教學中重理論輕應用,忽視了數學專業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在互聯網與大數據時代下,網絡安全、信息保密、大數據處理等領域的問題都與數學專業知識緊密相關,因此培養符合新時代所需求的數學類應用創新型人才也迫在眉睫。
一、培養創新型人才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解決數學類專業從“學、會”到如何去“用”的問題——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讓學生了解數學類專業具體在哪些領域應用、如何去應用。
(2)解決提高數學類專業“用”的能力問題——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搭建“學好、學會、會用”平臺,讓學生不僅“會用”而且要“用好”——對數學類課程開設實驗課,將數學建模思想引入到數學各個專業的教學中。
(3)解決培養數學類專業從被動去“用”,到主動去“用”問題——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改變學生被動去用的狀態,要在其學習階段引導他們主動用數學類專業知識解決生活、工程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
二、需要課程體系改革的方面
(1)建立數學類專業與實踐相結合的有效體系,讓數學類專業的應用性得到充分體現。以職業能力、行業需求等為研究的導向,對數學類專業應用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與課程體系改革研究,構建教學符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的課程體系。
傳統數學教學往往重點培養學生理論推導和邏輯思維,缺乏理論與實際應用的結合,導致學生不會從現實問題中提煉出數學問題,進而不知如何去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在思維方面得不到開拓,參與教師的教學互動不夠,因此難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數學建模解決的都是具有實際應用的問題,采用的是開放式和互動式的新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去解決實際問題,由傳統的被接受式教學轉化為引導式創造性的學習。
(2)搭建數學專業從“學好、學會”到“會用、用好”平臺——對數學類課程開設實驗課,將數學建模思想引入到數學各個專業教學中。通過對數學類專業的應用新型人才培養與課程體系改革研究,可以指導其他學科的課程體系改革。
由于數學建模需要學習很多專業課程和相應的軟件工具,內容多、工作量大,就需要教師對不同專業因材施教,把數學知識與其他專業課知識結合到一起。在數學建模的過程中,隊員要具備建模、計算和寫作的能力。在課程建設中要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而數學建模就是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由于數學建模是對多學科知識的一種綜合應用,它將所學的數學知識和其他學科知識結合并融會貫通,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科研、工程問題。
(3)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運用”數學類專業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和工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可以多鼓勵學生“以賽促學”,如數學建模競賽,是需要綜合運用各種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建模要改變傳統重理論、輕應用的教學,建模需要兼顧理論和應用。從應用出發,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促進理論的學習和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將實際的問題數學模型化,更好地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結語
通過以職業能力、行業需求等為研究的導向,對數學類專業的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與課程體系改革研究,構建教學符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的課程體系,初步搭建數學類專業從“學好、學會”到“會用、用好”去解決實際生活以及工程中所遇到問題的平臺,該研究具有豐富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參考文獻:
[1]侯麗霞.我國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問題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1.
[2]湯 宇.高等數學創新型課程體系建設與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消費電子,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