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
摘 要:歷史圖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能夠使歷史教學質量獲得進一步提升。初中歷史教師在應用圖片的過程中,要輔助以講解,這對學生更好地記憶知識內容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教師要根據教學目的,選擇和教學內容相關的歷史圖片。同時還需要科學合理地運用圖片方法,以便提升學生對知識內容的興趣,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歷史圖片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圖片運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歷史圖片能夠將歷史知識中的一些事件和人物更加生動、形象地傳遞給學生。所以說在教學過程中,歷史圖片的作用有時能超過教師的不斷講解。歷史圖片對于進入初中學段的學生來說,更符合他們的年齡特征和學習知識的認知方式,相應地也符合新課改對歷史教學的要求。歷史圖片能夠讓學生學習過程中注意力更加集中。圖片的特點就是更加直觀和生動,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圖片記憶更趨向于視覺記憶,有研究表明,相較于聽覺記憶,視覺記憶維持的時間更久,學生能夠記憶的知識量更大。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歷史圖片,進而聯想相關的歷史背景,能夠進一步地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初中階段,學生的歷史知識體系還在不斷地構建和完善中,教師單純地講解知識,往往很難讓學生更快地構建知識體系。利用歷史照片結合教師的講解,學生在學習到重點和難點知識時,更容易將這些知識消化,并轉變為長時記憶。
最近幾年的歷史高考中,歷史圖片出現的數量不斷增加,這是歷史考試趨向合理化的一個表現,要綜合考核學生的歷史觀察和閱讀能力,并依此形成對當時歷史情境的聯想,然后對歷史信息進行處理。現今,書本并不是歷史圖片的主要來源,因為信息技術的發展,歷史圖片的來源更加豐富多樣。教學中對歷史圖片的應用,不僅是學生更好吸收知識的一個教學手段,更是新課改推廣和發展的要求所在。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圖片的運用對策
1.結合講解,促進記憶深加工
圖像記憶屬于視覺記憶,視覺記憶是瞬間記憶的一種。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向學生呈現圖片,而沒有進行有效的歷史知識講解,那么學生往往在看過圖片后,記憶也不會深刻。學習實際上就是對信息不斷整理和加工的過程。教學中教學情境給予學生一定的刺激,然后學生的感官對這些刺激進行儲存,然后進入短時記憶,但是如果要進入長時間記憶,就需要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加工和編碼語義。初中階段的學生還沒有形成完善的歷史知識學習體系,沒有辦法通過自身去對知識進行深加工,所以教師要在為學生呈現圖片時,進行知識的講解,這樣學生才能夠對知識有更好的理解,促進知識轉變為長時記憶。
2.依據教學目標,科學合理選擇歷史圖片
教師在準備歷史圖片時第一點就是歷史圖片的選擇不能脫離教學目標,第二點是選擇的圖片數量要適中。在教學中運用歷史圖片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教學目標。結合初中學生認知水平,教師在對歷史圖片進行選擇時,不能盲目地過量使用圖片,盡量縮減一些對教學效果提升無用的圖片。視覺記憶的特點就在于具有直觀性和形象性,假如讓學生觀看較多的圖片,那么學生的注意力很有可能分散。相應地,選擇的照片還需要具有針對性,和教師教授的知識相一致。
3.引導學生掌握有效閱讀歷史圖片方法
“歷史性”是歷史照片區別于其他照片的本質所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閱讀歷史圖片方法的教授。在觀看歷史圖片的過程中,教師要輔助知識點的講解,這樣學生能夠了解到在觀看歷史照片時,需要提取哪些歷史信息。
三、結語
最近幾年,初中歷史教學比較重視學生對歷史材料的解讀能力,對于歷史圖片在教學中的應用也逐漸重視起來。教師要充分運用歷史圖片對提升教學效果這方面的優勢,結合歷史知識點的講解,依據教學目標,選擇科學合理的歷史圖片,同時引導學生掌握有效閱讀歷史圖片的方法。如此,才能促進學生進一步吸收歷史知識。
參考文獻:
[1]錢 菲.課本插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新校園(中旬刊),2011(1).
[2]張洪梅.歷史學習要引導學生學會讀圖[J].山東教育,2007(Z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