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尚珍
摘 要:小學體育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身體素質,強化心理素質,同時通過運動帶動學生參與大量的動手、動腦性的實踐活動,可以促進學生學習成績進步。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教學工作者需要轉變教學的思路,從根本上扭轉教學理念,采用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課程教學活動中,實現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文章從教學實踐出發,探索提升小學體育課堂活躍性和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內容;授課方式
一、轉變課程授課方式
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主要以教師講解的方式為主,這種授課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點和局限性。體育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方式調整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尤其是學生在這一年齡段,正處于精神高度活躍的時期,對外界的各種新鮮事物有著極大的好奇心,需要充分地釋放天性,在一個更加自由和廣闊的環境中學習和玩耍,促進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為了使學生更加配合教師的教學環節,教師應當用更加直觀和生動的手法,使學生能夠在活動的過程中享受樂趣,投入更多的熱情到運動中。
教師可以盡可能地將課程內容轉變為室外活動,每堂課開始之前細心地制訂教學計劃,盡可能地少依靠語言單純地講解內容,而是將其轉變為學生可以進行探索和認識的實踐性活動。如乒乓球教學中,對于一些技巧的講解,教師可以讓學生站在乒乓球桌前,拿著拍子,帶領學生,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進行分解性的指導和練習,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和糾正,教學效率更高,學生也可以在有趣的嘗試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能。
二、豐富課程教學內容
在學習體育運動項目的課程中,一般的上課流程是:首先,教師帶領學生進行運動前的準備和熱身活動;其次, 回憶和復習上節課學習的動作;再次,學習新的動作,并連貫起來進行練習;最后,自由活動。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較為單調,激發不了學生的新奇性,學生往往會產生懈怠之感,不能達到提升學生能力的目的。所以,教師應當改變機械化的教學模式,探討靈活多樣的課程開展流程,盡可能采用更多的花樣,以觸碰到學生的運動興奮點。
體育教學不應當限制學生的自由活動,而應該讓學生在更加自由的活動中享受運動的快樂。如此一來,一些學生才會由抗拒上課的心理狀態,轉變為對體育課產生向往,才能夠端正心態,積極投入到課程學習中去。
三、強化師生交流溝通和互動
小學生的心智發育還處于一種不是很完善和成熟的階段,需要教師及時進行心理上的疏導和幫助,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鼓勵、贊美以及適時的關懷,學生會從心底激發出一種自信,并不自覺地拉近與體育教師之間的距離,實現師生之間更好的互動。教師的鼓舞也會產生一種巨大的精神動力,一些懼怕體育運動的學生會產生想要證明自己的想法。教師應當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幫助他們建立對體育課程的正確觀念。
小學生的心理較為脆弱,如學生在活動中受了傷,會產生一種恐懼的心理,教師除了應當積極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保證學生的身體安全之外,還應當對學生進行一些思想觀念的教育,多給學生講解一些體育項目的優秀選手和一些吃苦耐勞、勇敢挑戰的英雄事跡,幫助學生樹立一種積極向上、堅強勇敢的意識,激發他們的挑戰意識。教師還可以設置一些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小項目,如球類的比賽,讓學生在團體的作戰中,享受和別人互助取得成功的快樂,樹立一種正確的運動觀念,建立強大的心理素質。
四、結語
小學體育教學具有較強的靈活性,教師要在不斷豐富自身專業技能的基礎上,緊跟時代潮流,不斷地學習全新的教學理念,在完成教學基本目標的前提下,實現教學方式的改良和創新,采用更加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盡可能提升體育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使課堂環境更加的歡樂和自由,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意識,激發其進行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進行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各方面素質,養成健康有活力的精神狀態,為將來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竇靜靜.小學體育趣味教學的實踐建構[J].基礎教育研究,2018(14).
[2]許 平.關于小學體育教學趣味化與生活化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上旬刊),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