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莉
摘 要:隨著課改和高考改革的推進,高中歷史課堂已然要求學生能夠學會主動地學習,并且充分調動和發揮其學習主動性,復旦大學心理學教授張學新提出對分課堂,其主張通過講授、內化吸收、討論三個環節,增強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筆者認為,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實踐是有優勢的。
關鍵詞:對分課堂;高中歷史教學
對分課堂是張學新教授提出的不同于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的本土化的有中國教育特色的一種教學模式,這一課堂新模式,力求將傳統課堂教學的優點與討論式課堂的優點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之中,拓展了教學時空,增強了教學吸引力,更好滿足當下素質教育體現的一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要求。
一、對分課堂模式的內涵
“對分課堂”是復旦大學心理學教授張學新針對當前高校教師授課以講授為主,大學生在課堂玩手機、發呆,對教學內容不聞不問,學生自主性無法充分發揮等主要問題而提出來的一個課堂改革策略,其核心理念是分配課堂的一半時間供教師講授,另一半時間給學生討論,將教師講授和學生討論的時間錯開,讓學生在課后自主安排學習,進行個性化的內化吸收,并關注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目前許多大學都在實施對分課堂,實踐案例表明,“對分課堂”適合高校課堂教學,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高中歷史課堂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西北農村高中的歷史教學,相較于十年前已然有了質的提升,譬如教師對教學的過程設計都盡善盡美、駕輕就熟,課堂上任課教師對知識的講解、習題試題的講解細致透徹、游刃有余。但是究其本質透視俯察,目下的高中歷史課程教學中,卻仍然普遍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諸如教學主體猶以講授法為主,給學生灌輸過多知識,課堂預設性和生成性嚴重失衡;又如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消極應付的學習狀態。而多種教學弊端的影響之下,以致在教育均衡發展尚未全面銜接義務制教育和高考應試體制的教育薄弱地域,出現了學生戲玩手機、課堂發呆、對教學內容不聞不問、不研學問和不思進取的現象。
三、對分課堂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優勢
筆者從2015年學習了對分課堂后,就為它獨特的“亮閃閃”“考考你”“幫幫我”環節所吸引。開始在教學中實踐對分課堂,通過兩年的教學實踐,發現對分課堂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諸多優勢,如果細密梳理的話,應該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培養歷史核心素養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方面。在對分課堂中,“講授”這個環節老師幫助學生按照時間順序和空間要素,建構歷史事件、人物、現象之間的相互關聯。構建知識框架,形成時空觀念。“吸收內化”這個環節,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使學生能夠從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為歷史敘述的可靠證據,并據此提出自己的歷史認識。培養解析史料能力。“小組討論,全班交流”讓學生用“說”“議”等參與形式分析,評判歷史事件,評價歷史人物,解說歷史現象,培養歷史解釋能力。通過老師講授歷史知識,激發學生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激發個人的聰明才智,明白做人處事的道理。通過內化吸收,形成個性化的看法、價值觀念,通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逐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形成多元的歷史價值觀。
(二)彌補教材教材不足
高中歷史教材編寫簡單是按照專題分為政治史、經濟史、思想文化史,只有基本線索和事件梗概缺乏詳細資料、內容深奧缺乏趣味性,抽象理論多,現成的結論多。容量大,隱形知識多,教材內容跳躍性大,歷史發展的線索被弱化,造成知識的孤立和零散。這樣的教材使得歷史課難度大,趣味性低,學生主觀上很難參與。對分課堂強調講授知識框架,重點難點,剛好彌補教材的不足。
(三)轉變教師角色,減輕老師負擔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在對分課堂中,老師的角色由主導者變成了引導者,老師只用一半的時間講授歷史線索,構建歷史知識框架,在講課時間上就減少了,減輕教師工作量,提升教師能力。另一半的時間老師主要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師生及生生互動,讓學生積極自主參與課堂,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和質量。前半節課老師講授,是課堂的主體,后半節課老師引導學生,成為引導者。所以對分課堂真正實現了老師角色的轉換。
(四)提高了學生參與度
在對分課堂中,老師講授只用一半的時間,這符合中學生注意力維持在20分鐘的規律,當學生知道老師只講授重難點,知識框架時,他們會自覺傾聽,及時記好筆記,這就是學生有積極的參與意識和態度,小組討論中,每個學生都可以有自己的思考,發表自己的觀點,這給了每個學生同樣的表現機會,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全員參與,體現課堂參與的廣度,學生發言中,有些展示亮閃閃,有些出題考考你,有些提出幫幫我,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了,特別是學生敢于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敢于提出問題,敢于對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體現了學生課堂參與的深度。
對分課堂保留了傳統歷史課老師教授的這一精華,保證了歷史傳授的準確性,有效性,系統性。老師的角色由主導者變成了引導者,轉變教師角色,減輕老師負擔。學生完成“亮考幫”,彌補教材教材不足。學生展示“亮考幫”提高了學生課堂參與度,也提升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培養了歷史核心素養。這就是對分課堂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優勢。
參考文獻:
[1]張學新,對分課堂: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復旦教育論壇,2014,12(5):5.10.
[2]朱品文,對分課堂實施的五部曲[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36(4):117-1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