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福
摘要:分析了小學語文教育中開展情感教育的策略,從創新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教師要具備較高的情感素養,加強朗讀,使學生體會作品的情感,深入分析文本,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幾方面,探究了情感教育的開展策略,對于語文教育的創新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 情感教育 策略
小學語文教育中落實情感教育是新課改的基本理念,也是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的重要要求。在教育過程中,落實情感教育,對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對于學生獨立健全人格的形成都是一種促進。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情感教育。
一、創新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
在語文教育實踐中,教師要能夠借助一定的技術手段,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這種情境對于激發學生內在情感是一種促進。創新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教師要應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富有激情地為學生描繪出與文本內容相關的情境,這種生動形象的語言情境能有效激發學生文本學習的興趣。另外,教師也要借助事物,多媒體手段創設一種生動的情境,通過生動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情思,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需要注意的是,利用多媒體所創設的情境更為生動,多媒體情境能實現聲音、圖像與動畫的有機結合,這種情境創設方法更容易繪聲繪色對作品的意境進行展示,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能夠使學生感受到作品的藝術魅力,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要善于借助多媒體創設生動的情境,以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二、教師要具備較高的情感素養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情感教育,教師必須要具備較高的情感素養。作為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情感素養,能夠有效掌控自己的情感,并能夠在語文實踐活動中,以自己的真情實感有效的感染學生,渲染課堂氣氛,使教育效果得到顯著的提升。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要能夠永遠帶著快樂的心情上課,能夠始終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只有這樣,教師的積極情緒才能引發學生的快樂情緒,使學生心情愉悅地進行學習。教師在課堂上要永遠地面帶微笑,對學生親切,能夠多關心學生,多溫暖學生。這樣,學生的才能感到學習很輕松,學生從教師身上也能夠學會樂觀,學會豁達,學會熱情,這樣,情感教育的效果就達到了。如果教師表情嚴肅,對學生態度冷漠,甚至兇巴巴地對待學生。這樣,學生就必然緊張,在緊張的精神狀態下,學生不僅難以有效學習知識,學生的情緒也會受到影響,學生的性格發展也會受到影響。因此,教師要能夠不斷提升自身的教育修養,要能夠不斷提升自身的情感素養,這是小學語文教育開展情感教育的基礎。
三、加強朗讀,使學生體會作品的情感
對于小學語文而言,朗讀環節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文本朗讀可以使學生對作品的內容有深入的了解,同時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也能夠體會到文本字里行間中的豐富的情感,學生也會在朗讀過程中,深入地感知文本的情感,同時提升自身的語感,豐富自身的情感。因此,小學語文教育落實情感教育,必須要加強文本的朗讀引導。
在語文教育中,教師要能夠結合文本內容,指導學生對富有情感的語段進行反復的朗讀。比如,在《一夜的工作》這一課中,文本的最后兩個自然段,飽含著作者對周總理的無比崇敬的感情,同時在字里行間也充滿了自豪感與幸福感。因此,在這兩段的教育中,教師要多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通過引導學生反復地讀,有效品味這兩段中所蘊含的情感。而對于一些寫景抒情類的文本,具有景美、情美的雙重特點。對于這一類文章,教師更需要引導學生多朗讀,尤其是對于一些特殊修辭格的地方,更要多朗讀,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能夠真切地體會到文本的情感,同時通過朗讀,豐富學生的個人情感體驗。
四、深入分析文本,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對于小學生而言,情感認識經驗不足,有的情感他們是難以理解的,也很難通過朗讀把握領會,在這種情況下,開展情感教育,教師必須要能夠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在分析的基礎上,使學生能夠體驗到他們從未體驗過的情感,能夠對文本的情感有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比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文章時,在學生對故事情節了解之后,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體驗“小女孩”的情感變化。對于學生而言很難真切地感受到,小女孩在大年夜的熱鬧氛圍中凍死的凄涼。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在過春節時的情感,體驗一家人喜氣洋洋過春節的幸福,通過對比方法,使學生能夠體驗到小女孩的凄慘遭遇,體驗小女孩的悲苦之情。只有教師對文章內容進行有效的分析,引導到位,學生才能真正認識到資本主義窮人的凄苦,真正把握好作品的情感。
總之,要能夠通過情感教育,有效撥動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能夠通過情感教育,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塑造學生完善的人格,通過情感教育真正地培養人,教育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潘小梅.充分發揮小學語文課堂中情感教育的作用[J].學生之友,201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