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博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教學制度的不斷改革,教育部門對課堂教學的要求越來越嚴格。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優化課堂教學很重要。在當前的初中生物課教學中,傳統式教學模式已經不適用,必須轉變教學模式與方法,深化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生物 課堂教學 有效教學
生物這門課程,是以實驗開展為核心的,且屬于一門熱點學科。通過實現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邏輯性思維,還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與探究能力,促進初中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必須從各方面入手,探究初中生物課的有效教學方法,提高初中生物課教學質量。
一、運用科學提問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探索
第一,教師要科學合理地設置生物課問題。在問題設置過程中,教師必須確保問題大眾性與普遍性,只有這樣才能引發學生的深思和共鳴,培養學生的勇于嘗試能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例如,教師在講授“生物圈”課程知識時,要讓學生生物圈之內的物質有哪些,這種大眾化的問題不僅可以為后期教學奠定基礎,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二,注意掌握提問技巧。在初中生物課教學中,提問也要講求技巧與方法,要選擇那些可以引發學生深思的問題。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少說“是不是”“對不對”,多提問有深度、有內涵,與課程內容密切相關的問題。比如,教師在講授“生物對外界的反應”時,教師可提問“大自然中的植物是如何對外界進行反應的”這種問題,進而合理引用含羞草等植物,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強化初中生物知識學習的廣泛性。
二、轉變傳統教學觀念與模式,注重小組合作
在如今的初中生物課教學當中,要將學生當作核心主體,嚴格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與理念。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轉變傳統式的教學觀念與模式,不能單純局限于生物課堂上的“教師說、學生記”,要不斷地創新與完善現代化生物教學模式,實現真正的初中生物課有效性教學。比如,可在初中生物課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方式。
要想確保初中生物合作教學的有效性,首先,要深化學生在該教學當中的參與感,保證每個學生都融入合作學習當中;其次,小組合作學習,屬于一種有較強開放性與互動性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交流與合作,能真正掌握生物知識點;最后,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能夠收獲友誼,改善師生、生生之間的關系。總之,通過在初中生物課堂上應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開展小組學習活動,能從根本上構建和優化有效性教學系統,提高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與團結協作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授“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主要作用”相關內容時,要想確保課堂教學效率,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促進學生對生物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可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促進有效性教學。教師應結合學生數量與學習情況,合理分組,通常各組人數在4~6人,各組推選組長。教師可以指定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紀律守則,端正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態度,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另外,教師要發揮良好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加強合作探究,并總結學生的合作學習成果。
三、運用實驗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一,要注重實驗的合理性導入。在初中生物有效教學中,要想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必須做好實驗導入工作。比如,在學習“光合作用”相關內容時,教師應合理設置“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實驗,促使初中生積極參與到大自然奧秘的探索當中。實驗選題時,教師在合理導入實驗的同時要告知學生,植物也是有生命的,也是會呼吸的,通過學習本節課內容,參與本節實驗,就能了解植物的呼吸全過程,以及植物呼吸的有關氣體是什么。在這種課程導入模式下,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后期開展有效課堂教學奠定基礎。
第二,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深入思考。在實驗導入結束后,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指引學生學好觀察實驗,主動深思。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實驗魚缸當中的金魚藻,了解金魚藻在陽光下的實際反應,若冒氣泡,將快熄滅的衛生香放置在氣泡一側,觀察現象。在學生觀察到衛生香亮起之后,教師可適當提問,引發學生思考。
第三,注重實驗總結和相關信息驗證。在初中生物課實驗的全過程中,學生最關心的還是實驗成果,即實驗最終結果與結論。學生想了解開展實驗之后,會得出什么樣的結論,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因此,在初中生物實驗結束后,教師要及時進行合理的實驗總結,得出正確結論。比如,教師在學生參與光合作用實驗之后,得出光合作用能產生氧氣的結論,驗證植物光合作用過程即植物呼吸過程這一說法的正確性,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四、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
要想實現初中生物教育現代化,離不開現代多媒體技術的有效運用。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不僅能豐富教材形式,還要豐富教材內涵。
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的運用,是以人的視聽覺為依據的,且能滿足學生的學習心理需求,與學生的學習心理規律相一致,并圍繞圖像,加以精練的知識講解,實現初中生物教學形與聲的有效結合,能為學生帶來身臨其境的感覺,幫助學生調整聽課狀態。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降低學生的學習負擔。對于初中生物教學全過程來說,是環環相扣的,在每個環節中,教師要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引導學生探究新知識、深化新知識,但這需要教師有較強的課堂駕馭能力。具體來說,在課堂上,教師控制好三大關系,即靜與動的關系、熱與冷的關系、寬與嚴的關系,使得視、聽、做交叉產生,運用間斷變化信息,刺激學生、激勵學生,維持學生學習時的興奮狀態。
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通過多媒體技術加強課程知識與信息引導,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與思維情境,在最短時間內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然后,教師要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把生物課教學目標傳輸給學生,引導學生有效學習,促使學生分析知識、加工信息,得出結論。最后,教師要運用多媒體歸納總結課程知識點,形成系統化的初中生物知識網絡。在初中生物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現多種生命現象,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適當地設疑,能從根本上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五、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完善考核方式
在各個學段,教師都要明確教學任務與評價指標。在初中生物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和學生一起努力實現最終目標,共同完成教學任務與學習任務。要想實現這一點,必須建立健全教學與學習激勵機制,定期總結初中生物教學活動,完善考核方式,科學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獎勵有優良表現的學生,鼓勵學生繼續努力學習。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生物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創新與完善教學方法與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和思維創新能力,確保有效教學的順利實施,從根本上提高初中生物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狄潤玲.關于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教學的幾點思考[J].小作家選刊,2015,(25):83-84.
[2]黃春泉.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分析[J].讀寫算,2014,(10):361.
[3]雍貴彬.農村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教學之我見[J].新課程,2014,(08):132-133.
[4]張春燕.新課改下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才智,2015,(04):20.
[5]張紅英.初中生物課有效教學初探[J].讀寫算,2014,(46):1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