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敬,馬 茜,劉麗君,李 薇,邵玲巧
(西安醫學院,陜西 西安 710021)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微信平臺、QQ、微博、慕課等多種現代信息技術被廣泛運用于本科教學中,作為輔助教學手段來彌補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1]。微信作為一款可提供即時通信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具有普遍性、即時性和互動性等特點,已逐步走進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與生活,并成為近年來的關注熱點。目前,利用微信平臺進行微課程學習,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微信平臺可具有提供公眾號、朋友圈、微信群、消息推送等眾多功能,可通過網絡即時發送文字、圖片、語音和視頻,實現多對多、多對一、一對多交流,為教育教學提供新的方向[2]。
人體寄生蟲學是連接臨床醫學與基礎醫學的一門橋梁學科,是每位醫學生必須學習的一門課程。在人體寄生蟲學課程教學中應用微信平臺,有利于增加師生間交流[3],分享學習成果,拓展學習空間;同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以及創造性,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實現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的有機結合[4]。聯系人體寄生蟲學課程特點,我們嘗試在本科人體寄生蟲學課程教學中,利用學生零散時間借助微信平臺進行“線上”與“線下”的互動交流學習,以彌補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本文剖析了將微信平臺引入人體寄生蟲學課程教學的可行性、必要性、優勢和不足等,探討了微信輔助教學手段在人體寄生蟲學教學中的應用前景。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疾病譜也隨之發生了很大變化。一些曾經嚴重危害人們健康的疾病得到了控制或消除,土源性線蟲病發病率和感染率呈明顯下降趨勢。因此,很多醫學院校不同程度地減少了臨床醫學、預防、檢驗等專業人體寄生蟲學課程學時。但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食源性寄生蟲病和機會致病寄生蟲病發病率與感染率呈急劇上升趨勢,一些新現寄生蟲病也因經濟全球化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因此,人體寄生蟲學知識對于醫學相關專業學生來說至關重要。但由于課時、場地的限制,教師課上只能講授重點及難點,不能對細節進行闡述,不能實時解答相關疑問。而對于學生而言,人體寄生蟲學理論知識理解和記憶難度大、課上難以及時消化教學內容、實驗課上無法精確識記寄生蟲卵、常規實驗室診斷方法掌握不準確、理論與實踐聯系不夠等,部分學生認為現有課堂學習時間不足,課外學習資源有限,無法滿足學習需要。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主導者,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比較少,這種模式在內容和形式上比較單一,缺乏創新。由于缺少學習興趣,大多數學生的注意力不在課堂上,同時傳統課堂互動會使學生產生緊張、恐懼心理,不敢提問,也沒有勇氣回答問題,課堂氣氛比較壓抑、沉悶,教學效果不夠理想[5]。
當前,大學生自主性強,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抑制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其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是人體寄生蟲學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為了培養高素質綜合型醫學人才,除了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還要運用現代化信息手段幫助學生在課外自主學習,彌補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
人體寄生蟲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醫學專業基礎課,教師可通過微信平臺上傳PPT課件和相關視頻資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其了解所要學習課程的重要性,從而為即將開始的課堂教學做鋪墊[6]。課后利用微信平臺上傳課堂上講解的相關知識點,讓學生自主復習,加深理解和記憶[7]。如在學習鉤蟲章節時,可提前通過微信平臺上傳一些因感染鉤蟲而出現“異嗜癥”患者的圖片或影像資料,這些患者飲食習慣大改,喜歡吃生米、木頭等,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提問:患者為什么會出現此類癥狀?鉤蟲感染和“異嗜癥”之間有怎樣的聯系?感染鉤蟲除了可導致“異嗜癥”外,還會對患者造成哪些危害?等等,鼓勵學生課后積極查閱資料,預習相關內容,從而提升學生對本章節的學習效率及掌握程度。教師還可利用微信平臺隨時了解學生作業完成情況,及時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幫助解決,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微信平臺的應用,能使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隨時隨地學習,自由掌控學習時間,交流模式更加多樣和方便,教學方式更加靈活、更有針對性,師生不容易產生疲勞感和厭倦感。教師通過微信平臺以視頻或音頻形式布置教學任務,學生通過微信平臺進行自由討論,或向教師請教,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消除了學生因面對面答疑解惑而產生的緊張情緒。基于微信平臺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心理狀態,從而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8]。利用微信平臺,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即時溝通,了解學生對教學安排及講授方式的接受程度和滿意程度,收集學生對人體寄生蟲學這門課程的反饋意見,便于教師對教學進行改革和完善[9]。
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是人體寄生蟲學教學的重要目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及時在專業網站上篩選典型的以及新上傳的臨床寄生蟲病病例,不定期地通過微信平臺分享給學生,引導學生圍繞病例展開互動式討論,模擬臨床診療過程,最后教師總結病例特點、診斷思路、治療原則及有關注意事項。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也能培養學生分析及解決臨床問題能力[10]。比如,在臨床早期診斷肺吸蟲病時,未能在患者痰液中查到肺吸蟲卵,且血清學檢查結果為陰性,因而臨床上常將肺吸蟲病誤診為其他疾病,如胸腹腔積液、嗜酸粒細胞增多癥、結核性腹膜炎、肺結核等,所以在寄生蟲病診斷過程中,詳細詢問病史以了解發病前相關情況至關重要[11]。此外,基于微信平臺的教學模式具有交互性等特點,可以針對學生的不足進行差異化教學,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以個性化教學方式促使學生取得長足進步[12]。
近年來,寄生蟲病流行情況不斷發生變化,隨之出現的新問題也越來越多,而相應的治療藥物以及疫苗研究卻相對滯后。因此,教師除了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外,還要借助微信平臺上傳相關領域的前沿知識與相關資訊[13],如將最新的科學研究《瘧疾對青蒿素出現耐藥性,科學家已找到阻瘧“新武器”》引入瘧原蟲章節,讓師生進行線下交流。教師也可將自己的科研思路和相關科研現況及資訊通過微信平臺與學生分享,比如,目前血吸蟲的防控疫苗研究仍然沒有取得進展,研究者便將關注點轉到控制血吸蟲種群繁衍方向,篩選出在成蟲雌雄合抱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因子,通過對其加以干預,阻止雌雄合抱,進而抑制成蟲交配和雌蟲產卵,這在寄生蟲方向的研究中無疑是個很好的科研思路。從而激發學生科研興趣,培養學生科研思維,為其今后投身于某一領域的科學研究打好基礎。而且,對于一線教師來說,分享相關知識和資訊,能讓教師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實時跟蹤科研進展,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人體寄生蟲學課程課時少、內容多、任務重,利用微信平臺輔助課堂教學,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以及創造性,提升教師自身綜合素養。通過微信群、公眾號、朋友圈等,分享相關寄生蟲病例以及前沿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寬學生視野,同時增強師生間的互動交流[14,15]。微課輔助教學既能使教學活動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又能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差異化教學。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微信會在更廣闊的教學領域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人體寄生蟲學是一門實踐課程,注重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分析及解決臨床問題能力培養,雖然微信輔助教學具有常規課堂教學無法比擬的優勢,但其顯然無法替代常規的課堂教學,只能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有益的補充手段[16]。僅憑微信平臺的虛擬學習,不能真正達到理想目標,教師應在教學中處理好“線下”和“線上”的關系,應以課堂教學為主、微信平臺為輔,使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17]。
此外,智能手機的普及使大多數年輕人患有“手機黏附癥”。微信平臺在為人體寄生蟲學教學提供極大便利的同時,其不足之處也不容忽視。第一,微信輔助教學需要經濟成本,需要有網絡信號或者有WiFi信號的支持,這對于還屬于消費群體的學生而言,增加了消費成本。第二,因為微信平臺的資源豐富,學生要能夠辨清良莠,不能讓學習群成為言論不健康的自由群[18]。第三,目前沒有較好的方式對學生微信學習的參與度進行管理和監督,也沒有更好的針對微信學習本身的評價方法,因此,微信輔助教學對學生自覺性的要求較高。第四,若同時有多門課程采用微信平臺進行教學,則可能占用學生太多課外時間,會使學生產生手機依賴癥,導致視力疲勞等。
合理利用微信平臺,使人體寄生蟲學教學內容得到延伸,使課堂教學的開展不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改變以往以教師和課本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合理利用碎片時間學習人體寄生蟲學知識。微信平臺以其豐富的教學形式、高效的溝通方式,實現了教與學、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交互移動學習,提高了學生學習自主性,培養了學生解決臨床實際問題能力。總之,將微信引入人體寄生蟲學課程教學中,對于促進教學方式轉變、深化教學改革和培養創新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如何將教學資源與微信平臺更好地進行整合,如何最大效率地發揮微信平臺的輔助作用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無論如何,必須充分認識到微信作為一把“雙刃劍”的特征,應以課堂教學為主、微信平臺為輔,最大限度地發揮兩者優勢,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婷婷,戴心來.QQ支持下的動態分層混合學習模式探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6(12):46-49.
[2]孫莉,李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寄生蟲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7,8(15):251-253.
[3]徐梅丹,蘭國帥,張一春,等.構建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混合學習模式[J].中國遠程教育,2015(4):36-42.
[4]郭文濤,趙青,溫雯靜,等.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醫學微生物學微型移動課程資源的建設與實踐[J].微生物學通報,2016,43(4):769-774.
[5]劉小美,方肇勤.微信在醫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及存在的問題[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7,37(3):432-435.
[6]鄭君芳,賀俊崎.微信平臺在生物化學教學中應用價值的探討[J].繼續醫學教育,2016,30(6):58-59.
[7]薛凌,唐霄雯.微信輔助教學之我見[J].考試周刊,2015(45):178.
[8]王靈軍,鄭明輝,江楠,等.淺析微信平臺在人體寄生蟲學課外學習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7(1):262-263.
[9]李變鋒,王江栓.師生微信內科學互動平臺在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4,6(3):110-111.
[10]溫雯靜,郭文濤,劉新勝.人體寄生蟲學網絡課程平臺的設計與應用探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21):14-15.
[11]何芳,劉艷科,封文軍.以嗜酸粒細胞增多及胸腹腔積液為主要表現的肺吸蟲病[J].臨床誤診誤治,2015,28(4):54-55.
[12]王維新,白燕.以微信公眾平臺為主要軟件輔助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索[J].繼續教育,2016(2):42-43.
[13]付麗萍.基于QQ的網絡學習共同體的構建及應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7(1):88-90.
[14]朱婷婷,邵陽,趙強.微信公眾平臺輔助教學研究[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4(6):620-623.
[15]劉光海,何倩倩.微信公眾平臺在人體形態學實驗教學中的建立及應用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0(18):235-236.
[16]朱一亮,俞佳,胡玨,等.微信公眾平臺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觀察(上旬刊),2015(4):63-64.
[17]劉娟娟.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微課程在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輕工教育,2014,17(5):94-96.
[18]李鵬,戴肖松,易淑明,等.微信公眾平臺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現狀[J].循證護理,2016,2(2):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