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科研
摘要:詞塊法為英語教學提供了新的理念,但是如何圍繞詞塊設置課堂模式,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詞塊意識,仍然是一個重要課題。將詞塊法融入高職英語讀寫課堂中,以詞塊為基礎,將課堂教學分為詞塊的辨認、講解和鞏固三個模塊,此種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英語讀寫技能,為高職英語教學提供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關鍵詞:詞塊;高職英語;讀寫;課堂構建
引言
Lewis針對結構法和交際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以詞塊作為語言教學的中心,將詞匯和語法相融合,形式和功能相統一”。Lewis的詞塊教學理論引起了語言學者的廣泛關注,逐漸成為現代語言教學和研究的熱點。
1、詞塊基本理論
20世紀70年代Becker最早提出了“詞塊”的語言學含義。區分了詞塊與詞匯,認為詞塊是語言交際的最小單位,不僅具有詞匯意義還具有語法意義,是形式與功能的集合體。到20世紀90年代,Nattinger和De Car-rico將詞塊理論與語言教學相結合,探討了詞塊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他們提出,在語言學習中詞塊以相對固定的形式,被學生學習,記憶和提取,并稱其為“預制性語言”(prefabri-cated language)。1993年語言學家Michael Lewis指出人們是根據預先編制好的詞塊生成句子,表達意義,而不是根據語法規則組織語言表達意義。此外,Lewis在其專著Lexical Approach中詳細論述了如何將詞塊應用在教學之中,論述了詞塊教學的理論和方法,奠定了詞塊教學法的理論基礎。詞塊具有形式多樣,結構復雜的特點。學者們從不同的視角出發,對詞塊進行分類。Nattinger & De Carrico根據詞塊的語法功能和長度,能將詞塊分為:多詞詞塊(Poly words)、習語詞塊(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s)、短語架構詞塊(Phrasal constraints)、句子構建詞塊(Sentence builders);根據詞塊的語篇功能,將詞塊分為:社交互動型詞塊(Social inter actions)、必要話題型詞塊(Necessary topics)和語篇裝置型詞塊(Discourse devices)。Lewis根據詞塊的語法結構將其分為:多詞詞塊(poly-words)、高頻搭配組合詞塊(high frequency collocations)、固定式表達詞塊(fixed expressions)和半固定式表達詞塊(semi-fixed expressions)。詞塊的多樣性分類標準為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研究者可以根據具體的研究目的選擇不同的分類標準,也可以對同一詞塊從形式,功能等方面進行更加全面深入的多維度研究。
2、詞塊教學的意義
2.1有利于正確記憶詞匯,減輕記憶負擔
語言是以一種相互連接的復雜方式存儲在記憶中,以單詞為例,單詞是作為短語或者更大結構的一部分儲存在記憶中,而非以單個的形式存在。正確記憶單詞的有效方式是將單詞融合在更大的單位(詞塊)中整體記憶和提取。因此,詞塊記憶遵循記憶規律,有助于養成正確的記憶單詞的習慣。詞塊是由一系列單詞構成,表面看來似乎增加了記憶負擔,然而并非單詞量大就意味著負擔更重,詞塊本身涵蓋特定的語法和意義,記憶詞塊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單詞的具體用法,詞塊使用的頻繁性和有效性使得其可以作為整體存儲和提取,減少了大腦工作時間,所以實質上記憶負擔沒有增加反而減輕了。
2.2有利于語言使用的流利性和準確性
語句的生成涉及大腦中的長期記憶和短期記憶的兩個區域。長期記憶包含大量的信息,負責提供語句生成所需的詞匯,而短期記憶主要負責將選出的詞匯進行即時加工成句。在語言處理過程中,由于短期記憶的容量和加工信息能力有限,大腦最多只能處理8—10個單詞長度的句子,但是日常交流中,本族語使用者卻可以流利的說出超過10個單詞的復雜句子,如:“A good surgeon must have an eagles eye.”“a lions heart and a ladys hand”“it just goes to show”“you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等,原因就在于長期記憶中存儲了大量的詞塊,這些詞塊在使用時信息量相當于單個詞匯,可以作為整體提取而不必臨時按照語法規則組合,從而彌補了短期記憶信息的局限,減少了大腦處理信息的時間,使語言可以脫口而出。因此,語言的流利程度取決于大腦中儲存了多少預制詞塊(Prefabricated chunks)。同樣,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掌握大量的詞塊可以使學生達到近似本族語言使用者的流利程度。詞塊是意義和結構的整合體。雖然詞塊組成也包含一部分允許內部變化的限定短語和句子框架,如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let me start by/with X等,但是其中可以變化的詞是有限的。因此,相對于臨時按照語法規則進行創造,學習者在使用詞塊所犯錯誤的幾率要小得多。同時,詞塊具有特定的語用功能,學習者在習得詞塊語義的同時,也能習得其語法和語用功能。具有同一語用功能的詞塊通常以“語義場”的形式儲存在記憶里,學習者在使用時根據具體的場合和交際對象進行自動選擇,避免了交際中不符合語境的表達,從而保證了語言使用的準確性。
3、詞塊理論對高職生自主學習英語的啟示
3.1轉變詞匯學習觀念,增強詞塊意識
高職生要樹立正確的語言觀,在自主學習英語時,要時時處處培養對詞塊的敏感度,認識到詞匯學習不是孤立地背誦詞匯書,盡可能多地主動接觸真實的語言材料;在聽力和閱讀中,聯系具體語境,將一些固定搭配的詞組或銜接篇章結構的句式積累到筆記本上,并有意識地去理解這些有意義的詞塊。
3.2自主習得詞塊記憶策略
高職生在課后應該制訂一個長期的英語學習計劃,并通過各種方法訓練自己的詞塊記憶力。如學生可自主選擇記憶某一段詞塊豐富的英語好文,利用關鍵詞、聯想、重復、分類、自我檢查和自我糾正、記憶等元認知和認知策略強化自主學習能力。心理學家認為,在記憶時如果能調動身體的各種感官,大腦的記憶溝壑就會加深,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增加詞塊輸出練習
大量的可理解性輸入十分關鍵,而詞塊的輸出是檢驗學生英語水平的“試金石”。高職生要督促自己多參加“英語角”等活動,多交流,才能知道哪些語境適合用哪些表達。同時,在寫作中,也要有意識地用一些固定的短語或半固定的句型來豐富自己的文章,如果能在闡述觀點時適當運用at first,besides,whats more,for example,as far as I am concerned等詞塊,整個文章就會邏輯清晰,銜接連貫。寫完可對照范文進行自我修正,也可請教教師給予修改。只有不斷練習,才能增強詞塊運用能力,從而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結束語
隨著詞塊理論和實踐的不斷發展,詞塊教學必將成為外語教學的一種新趨勢。面對外語教學的變革形式,外語教師應首先提高自身詞塊教學意識,在教學中將傳統教學和詞塊教學相結合,增強學生詞塊學習意識,幫助學習者學會發現詞塊、提取詞塊、積累詞塊,提高學生詞塊理解力和應用能力,促進詞塊知識的鞏固和內化全面提高學生語言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王迪.詞塊教學法對于減少高中生英語寫作中中式英語的研究[D].山東師范高職,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