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旭其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德育教育隨之進入大家視野。農村小學受到經濟文化和基礎設施的影響,德育工作的開展面臨許多問題。因此,學校重視德育工作的開展,是保障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措施。本文針對當前農村小學德育開展現狀,淺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探究農村小學德育有效性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農村小學;文化德育;有效途徑
德育工作開展的有效性是當前我國進行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一環,也是滲透于民族文化和道德理想的具體措施。農村小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未來發展,都與德育教育密切相關,其不僅是一個地區的文化象征,更是一個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動力。面對當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勢,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期望從人文、生活、風雅與幸福四方面,潛移默化的熏陶學生,讓德育所傳達的價值觀融入學生的生活點滴。
一、新形勢下農村小學文化德育現狀
(一)現狀。面對新形勢下對教育工作的目標和要求,德育工作堅持以學生為教育核心和主體。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以學生的角度去發現問題,以此開發德育資源,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都產生了一定影響,德育教育工作也變得復雜化,逐漸向不穩定的方向發展。農村小學經濟、政治和文化都較為落后,在這樣的情形下,想要發展文化德育,就必須付諸于道德實踐,增加學生的體驗感和參與度。文化與道德之間緊密相連,根據調查和研究,大多小學生對民族文化特色了解甚少,甚至對優秀文化的認知模糊。在消極文化的影響下,小學生中拜金主義、個人主義擴張,導致學生缺乏基本公共道德和意識。
(二)問題。隨著德育工作的不斷融入,人們越來越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狀況。然而,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效率低、質量差,形式主義風盛行。沒有將德育工作落實到實處,是導致農村小學文化德育難以開展的主要原因。首先,鄉土文化與德育之間沒有有效連接。農村學生對于空泛的、概念化的德育教育觀念,很難適應。脫離生活實際的文化和德育使學生產生距離感。其次,不注重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盲目開展德育工作。小學階段學生發展階段性差異大,并且學生個體也存在巨大差異。忽視學生的身心發展,用單一的標準要求所有學生,將會抑制學生的發展空間,甚至產生心理疾病。最后,忽視細節生活中的德育體現。德育并不是空而廣的概念,而是需要落實到實處的。德育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教師只顧理論教學,而不對學生行為細節提出高標準、高要求,學生學習脫離實際,難以正確的自我認識和反思。
二、新形勢下農村小學文化德育有效性的具體策略
(一)結合鄉土文化,導入人文德育。隨著現代化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建設速度加快,各類網絡化、信息化產品對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產生了影響。一方面,農村小學接觸到電子產品,很容易沉迷其中;另一方面,短訊息、短視頻的風靡,“快餐文化”抑制學生的發展空間。學生在學習中,由于欠缺獨立思考的能力,其價值觀和人生觀很容易受到影響。正確的是非觀和價值觀是建立在人文德育的滲透上,滲透力越強,學生自我認知體系更為完善。因此,我們強調聯系生活實際,將鄉土文化與德育教育聯系在一起。其一,將鄉土文化與德育聯結。例如引導學生去到家鄉名人故居,了解名人的生活環境,學生親眼看到震撼力更強,活動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人物評價、發表活動感想。春節是我國民族的特色,是傳承下來的文化。教師可以開展“歡喜過大年”的主題活動,讓學生更好的了解祖國傳統文化內涵,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其二,鄉土風俗和文化要客觀看待。教師開展鄉土風俗主題討論大會,學生踴躍發言,舉例鄉土風俗中應當取締的文化,并說出理由。對優秀的帶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和手藝,學生可以提出發展策略和自己的想法。
(二)創新活動內容,融入生活德育。受到農村基礎設施和經濟水平的影響,學校很難給予學生最優的德育實踐條件。因此,我們在此基礎上,利用農村小學本有的條件,創新德育活動內容,促進活動形式多元化。礙于農村小學的不同發展狀況,德育活動的創新我們總課內和課外兩方面進行分析。其一,為了使學生汲取優秀的文化知識,培養良好的品德素養,學習名人精神和記錄名人名言都是有效的活動形式。兩者形式較為靈活,在教室設置名人角,每天一名學生分享自己喜愛的名人名言,用幾分鐘的時間表達自己喜愛的原因,不僅促進學生對名人的了解,還從中找到了學習和發展的動力及目標。其二,課外德育實踐,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學習名人事例,了解名人優秀品質。學生通過采訪、考察和研究,了解人們對名人的了解度,從而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和優秀品德的向往。生活德育的體現在學生生活和行為的細節,教師不能因為事小就忽視生活細節。強調從小事做起,做好每一件小事,是德育的具體表現形式。
(三)整合德育資源,激活風雅與幸福德育。德育資源的質量和數量的整合,一是凝聚德育策略,讓有效的德育方法融入學校;二是結合德育合力,教育部門、司法部門和機構共同致力于學生的德育發展,進行本土的開發和建設。風雅德育和幸福德育需要學生有較寬闊的視野,培養屬于自己的藝術情操,在生活中收獲幸福。德育資源的整合保障了風雅德育和幸福德育工作的開展。
總而言之,在新形勢下,價值觀的沖突和農村德育教育的滯后性,學生在德育教學中很難主動去發展和學習,“灌輸型”的德育讓學生產生厭煩和叛逆心理。因此,創新型的德育形式和內容,讓學生真正參與其中,體驗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文化與品德,從而內化成自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我們需要不斷的研究,結合教學經驗,提高德育發展空間,使農村小學文化德育事業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國富.怎樣才能做好農村小學德育工作[J].文學教育(下),2018(07):190.
[2]易禮洵.新時代農村小學德育工作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15):18.
[3]張婧婧.農村小學德育資源開發利用探析[D].天津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