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妹
摘 要:本文通過對平涼城區的平涼一中,平涼二中,平涼四中,平涼八中,平涼市實驗小學等十五所中小學教學資源的建設和使用情況調查,對問卷進行統計、歸納得出教學資源建設和使用結果。其次通過樣本學校教師對學校教學資源的簡單評價,得出中小學校資源建設和使用成效。最后針對教師在教學中使用教學資源的不足之處進行分析總結,提出提高教學資源使用效果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健康教育;教學資源;使用現狀
一、緒論
(一)引言。學校健康教育是創衛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對全市中小學生進行健康教育,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進一步貫徹《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和《學校健康教育評價方案》及《教育部關于印發〈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精神,上好健康教育課 ,做到開課率、課時、教材、教師和教案、考核和評價“五落實”。開課率達到100%;周課時達到0.5節,至少每兩個月開展一次健康教育講座;配齊教材,做好師資培訓工作,教案、上課符合相關要求。有健康教育專項檢查、考核和評價。 搞好健康教育教學和學科滲透工作。在保證健康教育教學質量的同時,在各科教學中滲透健康教育知識,如在體育課教學中滲透個人衛生習慣教育,在自然課中滲透環境衛生教育,在思想品德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等,使學生接受健康教育率達100%。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達到90%以上。
(二)課題背景。為全面貫徹落實教育方針,促進學校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不斷增強廣大學生的健康意識,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國家教育委員會辦公廳在1995年下發了“學校健康教育評價方案(試行)”的通知,為促進學校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掌握學校健康教育的進程,調整和確定學校健康教育的目標,不斷改進和完善學校健康教育,逐步使學校健康教育工作納入科學化和規范化的軌道。
(三)課題調查的內容。針對教學資源在教學中的實際應用研究還比較少這一實際,本課題著重從做好學校健康教育20項指標的資料收集整理入手,設計調查問卷,試圖通過對平涼市城區的中小學教學資源的建設和使用情況的調查來充實和豐富信息化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本調查研究對教學資源的界定主要是指專門為教與學而設計,支持教師的教(備課,上課,自身發展)和學生的學(課上,課下)的有關硬件、軟件資源。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本課題主要針對平涼市城區學校健康教育的資源配置及使用現狀進行研究。以十幾所城區中小學作為樣本進行調查,調查內容主要以學校健康教育20項指標為依據。包括學校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的建設情況,教師對資源的利用情況。(2)統計調查數據得出平涼市城區學校教學資源的配置使用情況。根據教師對資源的使用情況實施調查,教師對現有教學資源的使用量來進行評價同時提出改善建議。(3)針對教學資源的使用不足,提出建議。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通過對教學資源的合理運用來優化教學過程,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是本研究的最終落腳點。
二、調查問卷的設計與實施
(一)中小學教學資源配置及使用現狀的調查問卷設計
1.調查研究的焦點。本課題研究的焦點是:對中小學健康教育的資源配置及使用現狀的調查,著重從做好學校健康教育20項指標的資料收集整理入手,使用【學校健康教育評價表(教研組長)】、【學校健康教育課開設情況調查表】、【學校健康教育評價表(體育教師)】、【學健康教育評價記錄表(教研組長)】、【學校健康教育調查表(學生)】五表裝訂成冊,通過對平涼城區的平涼一中,平涼二中,平涼四中,平涼八中,平涼市實驗小學等十五所中小學教學資源的建設和使用情況調查,對問卷進行統計、歸納得出教學資源建設和使用結果。其次通過樣本學校教師對學校教學資源的簡單評價,得出中小學校資源建設和使用成效。最后針對教師在教學中使用教學資源的不足之處進行分析總結,提出提高教學資源使用效果的相關建議。
2.調查對象。本課題的研究以平涼市城區的平涼一中、二中、四中、五中、七中、八中、九中、實驗小學、紅旗街小學、西大街小學、紫禁城小學、黃家園小學、新民路小學、解放路小學、西郊小學為調查研究對象。平涼市城區的中小學校在硬件設施,教學輔佐材料和網絡資源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基礎,在師資培訓、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以及課程整合方面都有良好的基礎。研究中采用了教育調查法進行了一系列問卷調查,包括調查各校的分管校長、體育教研組長、體育骨干教師、網絡和電教管理員,還有學生代表10名共計150多人次。
(二)研究方法。在本課題研究過程中,采用文獻調研、實地訪談、問卷調查等多種研究方法。
(三)問卷調查實施過程
本文研究的學校健康教育的資源配置及使用現狀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組成:(1)學校健康教育評價表、學校健康教育評價記錄表,此表主要由主管教學的校長或教研組長填答。健康教育記錄表涉及內容為學校健康教育20項指標,分別詳盡的調查該校的課時設置,是否三表一致(學校總課程表、教師課表、班級課表)、教材和教具、采光照明與黑板、課桌椅配備情況、飲水與洗漱設施、廁所設施、教學計劃、教案、師資培訓、授課質量、傳播活動、開課率、書面考核、實際操作、學生的頭發與指甲、面部與衣著、體育鍛煉、教學用房與宿舍、校園整體衛生與廁所衛生、缺課率。(2)學校健康教育課開設情況調查表,此表主要由主管領導或骨干教師填答。涉及內容為是否成立健康教育教學教研領導小組、課程計劃與課時落實情況、教學計劃與總結、有無教材與教案、有無各年級每學期教學計劃、有無各年級每學期健康知識測試、統計各班健康知識知曉率、有無參加市區健康教案評比和健康論文評比、有無健康教育有關資料或掛圖等。(3)健康教育調查表(學生),此表主要以學生為調查對象,健康教育是健康行為和健康體魄的橋梁。作為一名學生,要有健康的身體必須接受健康教育,了解有關的健康知識,才能有良好的健康行為。因此設計此表主要為調查了解學生的每日睡眠時間和飲食習慣以及學生對健康知識的知曉情況。
三、問卷調查結果與討論、反映的問題與建議
(一)調查問卷的統計結果和分析
本次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學校健康教育的資源配置及使用情況,健康教育評價及學生對健康知識的知曉程度四個元素。
1.調查的基本情況。問卷的設置為六表合一,裝成一冊(共計15頁), 每校一冊進行集中與分散調查的形式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15冊,收回15冊,回收率100/100,有效問卷率100/100。這次調查中涉及各校學校校長、主管教學校長、教務主任、體育與健康教研組長、體育骨干教師及學習成績優劣的兩頭學生10名。15所學校共計近300多人次參與了這次問卷調查。
2.教學資源配置及使用情況。平涼市所屬城區中小學的教學資源配置情況是基本符合要求的,無論是校園文化氛圍、衛生整潔程度還是教室里的采光與照明、黑板以及廁所設施等方面都相應集全到位,尤其以平涼一中、二中、四中、五中、七中、平涼市實驗小學、西大街小學、紅旗街小學為最佳,教室寬敞整潔,都安裝有電子白板、投影儀設備。
3.健康教育課的開設情況。各校都不同程度的開設了健康教育課程并且有教學計劃,有配備的健康教育教學老師,有課表設置,有健康教育教學教案、相當一部分學生有健康教育課的學習筆記。
4.學生對健康教育知識的知曉情況。學生對健康教育的知識知曉率相對較高,這也與城區學校的學生接受知識的面較廣有關,但至關重要一點還是由于學校開設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才使學生更多更廣的掌握了健康教育方面的許多知識。
(二)調查反饋的問題和建議
1.調查反饋的問題和結論。調查結果表明,平涼市城區學校健康教育的資源配置相對充沛,但缺乏合理利用和及時維護等措施。在實際調查中,我們發現各校都有這樣的一些情況:
(1)一些教室里的照明燈管雖然配備齊全,但存在某個燈管已經損壞,不亮了而沒有及時的更換新的燈管,尤其一些教室里墻面開關也有不同程度的損壞但沒有及時維修。(2)部分班級個別桌椅有不同程度的損壞但都缺乏及時的維修和更換。(3)各校普遍存在廁所衛生差,尤其樓上廁所衛生較差,夏季散發出的味道在樓道里實在難聞。(4)學生亂扔垃圾想象普遍存在,尤以教學樓后面最為嚴重。(5)學生中有奇裝異發想象,個別學生有抽煙不良習慣。(6)相當一部分學生缺乏正確的健康認識,具體表現在不安頓吃飯,經常吃一些小賣部買的膨化食品及小吃攤買的一些油炸食品。所有這些問題的存在,充分說明各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重硬輕軟”、“重建輕用”、“重制度輕落實”等現象。
2.學校健康教育及資源配置的建議。健康的含義是指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均處于良好狀態,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教育活動,促使學生自愿的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消除和降低危險因素,降低發病率,傷殘率和死亡率,從而提高生活質量。1988年世界健康大會對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解釋:健康教育是一門研究以傳播健康知識與技術,影響個體與群體行為,消除健康風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科學。而學校健康教育是一個統攬影響學生健康觀念、健康促進行為習慣形成和健康狀況改善諸因素在內的綜合概念。為此提出以下幾條建議:
(1)各校開足開全健康教育課程,保證課時、課表統一齊全。(2)每學期配備教師使用的健康教育教材或自編或校本教材,并有相關掛圖、模型、幻燈片和影像資料。(3)加大健康教育宣傳力度,重實際,重落實而不敷衍應付。(4)提高和落實學校現有教學資源的利用率。(5)進一步加大學校健康教育的資源配置(硬件和軟件)。(6)建立健康教育的長效機制和課程設置,有計劃有進度有步驟的對學生進行健康理念和健康知識的傳輸和教育,并定期或不定期的進行考核和抽查。(7)健康教育要切實與學生的行為習慣和衛生習慣掛鉤,針對某一不利于健康的行為習慣進行適時地教育和培養,逐步形成良好的校風、班風和個人自覺重視健康的好習慣。(8)注意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心理障礙的預防和消除,建立自信。(9)學校領導,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從自我做起,以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領作用。注意個人衛生習慣的養成和對公共環境衛生的維護,不隨地吐痰,不在校園里抽煙,衣著大方得體,發型合乎年齡,身份要求。(10)安排教師參加一些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師資培訓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