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青香

【摘 要】本文以英語課程標準為引導,結合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和高中英語課程特點,著重以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的文化品格和思維品質兩方面的具體內容為指導,探討如何在英語課程育德過程中體現“水育文化”。
【關鍵詞】高中英語 水育文化 學科育德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2B-0064-03
水是萬物之源,善是人性之本。南寧三十三中以水的精神作為學校文化的核心元素,就是以水明志,借水喻德,追求“若水境界”,以水的精神孕育學校文化,讓學校走上一條文化自覺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2017 年學校“‘水育文化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的行動研究”課題立項。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被納入高中基礎課程中,成為重要的一門課,承擔著傳遞信息和傳播文化的使命,因此,筆者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在學校課程的引領下也開始去思考學科教學與學校文化培育和傳承之間的契合點。
一、英語教學和水育文化的契合
(一)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重視學科育德
語言是傳遞信息和思想的載體,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英語學科作為高中課程體系中重要的一門學科,理應為信息和思想的傳遞與傳承起到重要的橋梁作用,為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并具有國際胸襟起到承載作用。無論是《高中英語課程標準》還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都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的作用。
2014 年 3 月,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了“核心素養”這一重要概念。其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強調培養學生幾個方面的品質: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學習能力。
2016 年 9 月,《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修訂版)發布,指出我國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因此,高中英語課程除了要達到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提高知識與技能等方面的目標之外,更要注重育人和育德,引導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培養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發展溝通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培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促進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形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提高人文素養并最終形成自己的文化品格。
(二)學校“水育文化”宗旨與英語學科育德要求相吻合
學校“水育文化”以“善”為核心,從“認知”“行為”“知行合一”三個層面來培養學生六種重要品質:持恒、有勇、博大、齊心、靈動、崇善。闡釋如下:
持恒——水滴石穿鍥而不舍的精神啟發我們要持之以恒;
有勇——水不懼千山終流向海的特質啟迪我們要自強不息;
博大——水不拒細流包容萬物的品格昭示我們要海納百川;
齊心——水匯滴成河勢不可擋的特性啟示我們要團結一心;
靈動——水隨物賦形隨勢而變的靈動性激勵我們要善于創新;
崇善——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精神召喚我們要止于至善。
這六個方面的品質和智慧精辟地解讀了做人、做事、做學問的態度和方法,它猶如指明燈般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要如水一般持之以恒,海納百川;在成長過程中自強不息,靈動而富于創新;在整個生命中崇尚上善若水,止于至善。這與英語學科育德和育人目標相吻合。
(三)英語教材為水育文化校本課程的實施提供材料
1.英語教材的特點
我們所采用的英語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英語教科書(2013 新課標版),教材有以下特點:首先,教材以話題為線索呈現學習內容,話題具有時代特征貼近學生生活,教學材料情景化,更具可感性;其次,題材豐富,富有時代氣息,文化信息量大且語言地道;再次,教材話題注意學科資源整合,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和思維空間,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的創造性得以更大發揮;最后,話題材料在情感教育和價值觀引導上巧妙而恰到好處,指向明顯又不顯突兀。
2.教材話題對水育文化六大品質的體現
新教材每個單元話題都有具體的德育和價值觀導向性。以人教版必修一為例,下表展示的是教材在話題安排和材料選取上對德育滲透和價值觀引導方面的具體體現:
二、英語課堂教學中對如水之“善”的價值引領
針對英語課程育德這一主題,筆者認為在教學活動中應該在努力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同時,更多地關注培養學生的文化品格和思維品質這兩方面的目標。具體體現在,在目標定位和教材資源整合上,注重通過文本解讀,挖掘文本背后所講述的道理和人生觀及價值觀。在課堂操作過程中,每個教學環節要注意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和探討,激發想象力和創新思維,引起情感的共鳴,促進道德認同感的生成。
三、教學實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例如,以殘疾及殘疾人生活為話題中心的一節課,介紹了一些殘疾人憑借頑強的毅力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的挑戰。課文 A Letter to an Architect 講的是一個中學生給電影院設計工程師寫信提建議,請求在設計電影院的過程中考慮到殘疾人的利益,為他們提供平等而有尊嚴地享用公共設施的權益。
(二)教學目標
結合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要求及這節課特點,教學目標如下:
(1)語言能力:學會如何有禮貌地表達個人的觀點和建議。endprint
(2)學習能力:正確而靈活地掌握英文信件的格式及要點。
(3)文化品格:結合個人經歷,充分體驗殘疾人的感受,提高學生理解、尊重、關心和幫助殘疾人的人文素養,增強社會責任感。
(4)思維品質:在師生互動的活動中,加強合作意識、陶冶情操,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增進彼此的了解與溝通,充分發揮情感教學的優勢。
(三)教學理念和方式
理念。讓學生在切身的體驗和充分地感受中去學習課文并吸取文章所傳遞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并通過同伴的探討和交流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培養和鍛煉自己的思維品質。
方式。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殘疾人困難和感受,激發學生的理解和同情感。以分組探究和任務型教學法來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完成任務,在過程中學會分工合作,討論協商得出共同認可的結果。
(四)教學過程
1.情境創設導入
小游戲“瞎子背瘸子”。通過“瞎子背瘸子”游戲的情境創設,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殘疾人的難處,激發同情心和幫助殘疾人的善心。
2.人物事跡感染
PPT 圖文展示霍金、張海迪、邰麗華、楊光及殘疾運動員等身殘志堅在生活中取得杰出成就的事跡,總結出關鍵詞:a strong will(堅強的意志),determination(決心),perseverance(毅力),challenge(挑戰),optimistic(樂觀的)。
3.詩歌欣賞
老師和學生共同分享一首英文詩。
原文:
The world is to human what the sea is to water;
Every drop of water, however small it is,wants to go to the sea;
Every person,whatever happens to him/her,longs to enjoy the world.
Every drop of water,however far it will be,tries to make its way to the sea;
Every person,however hard it may be,wants to make his/her day in the world.
譯文:
世界之于人類正如海洋之于水;
每一滴水,無論多么渺小,都希望融入大海;
每一個人,無論經歷過什么,都渴望享受世界。
每一滴水,無論多么遙遠,都努力到達海洋;
每一個人,無論多難,都設法活出自己的精彩!
4.發現人和水的相同品質
提問“What are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water and human in this poem?”引導學生去思考和發現人和水的相同品質:have a strong will(堅強的意志),be determined(決心),perseverance(毅力),enjoy life and make it meaningful(享受生命存在并使生活有意義)。
5.讀文本
設計兩個表格引導學生分步回答“What does the author suggest?”“How does she put the suggestions forward?”來掌握文章內容,發現作者提的具體建議,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和習慣;從作者所提出的合理而體貼周到的建議中,引導學生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引導學生從禮貌用語和委婉表達中,感受語言文化的魅力,學會如何更好地溝通交流以獲得更好的表達效果。
6.說和論
用兩個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并說出討論的結果。
(1)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the author is?
(2)What else can we do to help the people in need in daily life?
以下是學生的部分回答:
I think Alice is a kind,warm-hearted and considerate girl!What if we have more people like you in the society!
I think it would be handy for people in wheelchairs if there are some car spaces close to the front of the shop especially.
從學生的回答可以看到,學生已經有了情感上的認同和思想上的提升。
7.詩歌續寫
重現開頭關于“水”的英文詩,讓學生續寫一兩句。
以下是一個女生的續寫,筆者認為接得比較完美。續寫如下:
Every drop of water,however small it is,helps to make the sea bigger;
Every person,however little the good he/she does,helps to make the world better.
(每一滴水,無論多小,都讓海洋變得更大;
每一個人,無論所做的善舉多小,都能讓世界變得更好!)
8.教師結語——生成情感價值觀的教育
承接上面這兩句詩,老師立刻提出:
Every life is respectful!Every little help counts!(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份善舉都很偉大)
并拋出了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的呼吁,達到總結和提升的作用。
Each contribution,no matter how small,can help make a difference.
9.重溫全詩結束課堂
以“愛的奉獻”旋律為背景音樂全班一起誦讀全詩來結束課堂。
正如但丁所言,“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失”。教育不僅育智而且要育德,育德的行動應該落實到每一個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本文所做的以高中英語學科為依托,對學校以“水潤善育自強不息”為宗旨的“水育文化”課題進行探討,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這只是一個開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德育也將一直在路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修訂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J].外語學習,2016(12)
(責編 盧建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