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慶
[摘 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教學過程中已經能夠愈發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教師主導的課堂也正在向著對話式教學的方向發展著。本文針對當前小學數學課堂的對話教學實踐進行探討,尋找推進對話教學發展的關鍵所在。在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關注到對話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意義,另一方面也要觀察到當前的對話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在實踐中實現教學的突破。
[關鍵詞] 對話;小學數學;課堂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展開對話教學,通過師生之間的對話,完成教學任務,能夠全面推進教學的發展。對話教學的對話不是單純的課堂提問,而是一種基于平等、民主的師生交流,是教師通過問題引導下的學生獨立的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能夠全面推進教學的發展,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
一、開展對話教學的意義
1.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對話教學能夠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最終實現教學的突破與發展。學生能夠自覺地進行知識的探索與學習,是整個教學發展的關鍵所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著互動關系,充分利用這種互動,以良好的環境進行促成,實現教師引導下的學生的自主思考與探究,是當前教師教學工作發展、學生快速成長的關鍵所在。小學生年齡普遍偏小,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單純依賴于學生自主的思考還遠遠不夠,而是需要教師給予引導與支持,此時對話的意義才真正彰顯出來。這也是當前小學數學發展的關鍵所在。
2.能夠充分發散思維
雖然小學生的基礎知識薄弱,思維能力還未構建,但是想象力豐富,擁有強烈的發散思維的潛力。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對話,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尋找到更為廣闊的思考空間。很多時候,學生能夠想到一道題目的不同解決方式,但是自己還沒有這個意識,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示,引導學生向著自己想出來的那個方向再進一步,完成知識的求解與探索的全過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到學生的特點,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礎。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的對話,或者是組織學生通過小組的自主對話,實現思維的碰撞與拓展,逐漸將教學內容轉變為學生自主思考的內容,實現教學的發展及完善。
3.符合新課標要求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教學工作越發關注到是否符合新課標要求,新課標成為檢驗教學方式的重要尺碼。在教學中,運用對話式教學,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了對傳統課堂的突破。不僅使學生的觀點得以表達,也使得學生本身處于一種被尊重、被認可的地位,師生處于一種平等的地位展開交流,最終實現教學的突破性發展。對話式練習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新課標要求的師生的互動與課堂的發展,成為新課標下教學工作的有益嘗試。
二、對話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對話式教學仍處于探索階段,雖然在開局之時就出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問題,需要引起教師的關注與反思。
對話式教學難免會受到傳統教學的影響,一方面在傳統教學觀念下,對話式教學很難突破傳統限制實現突破發展,教師對對話式教學的運用也畏首畏尾,缺乏創新;另一方面教師對于課堂提問與對話教學的把握存在著明顯的不足。還有一個問題是學生參與度不高。學生很難主動參與到對話中,盡管對話教學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由于學生的反應平平,還需要一個逐漸推動的過程。這也是當前對話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運用的尷尬之處。
在教學中推行對話教學模式,依然需要教師進行不斷探索與反思,需要在實踐中尋找到對話教學的出路。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也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與創新能力,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礎。教師要不斷嘗試將積極的教學因素融入到課堂中,實現教學的進一步發展。對話式教學的基礎是在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課堂之上的,需要教師不斷地進行探索與思考。
三、 對話式教學在教學中的應用
1.開展教師培訓
對話式教學形式的運用,與傳統課堂教師的提問有很大不同;課堂的提問環節意在與學生互動,調動學生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師設置的課堂。而對話式教學的展開,需要師生在平等對話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這實際上與傳統教學有很大不同,而教師盡管接收到了新課標提出的新的要求與原則,但是在實踐中還是會有很多生疏之處,甚至在實踐中多有跑偏,在這種情況下,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工作成為教學發展的必需。作為教師,要自覺地加強對新課標及對話練習的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研究;學校教師可以組成小組,對新的教學組織形式進行討論。除此之外,在教育部組織的教學培訓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參與活動,并且不斷地為教師尋找可以發展進步的培訓。
2.創設對話教學氛圍
對話教學與傳統課堂的提問有不同之處。對話教學是通過學生給出的答案真正引導學生參與其中進行思考,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教師的每一個提問都是有針對性的,也是能夠根據學生的發展變化不斷調整與變化的。而相應地,作為學生,在這個過程不是被動接受與輸入,而是能夠實現輸入與輸出的結合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自由平等、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敢于在課堂表達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與關心,消除學生與教師的隔閡,增加學生對教師的信任。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允許他們思考,為學生創設合適的對話氛圍。
3.有針對性引導學生
教師運用的對話要有針對性,既能抓住重點的進行提示,又能給學生思考的余地而不至于直接將答案告知學生。例如,在練習題中:現在要求A、B兩個施工隊共同完成一個500km的隧道建設項目,已知如果單純的由A組進行挖掘,需要10天完成;如果僅由B組完成,需要8天時間,那么現在兩組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任務?其實這是一個很好的“追擊問題”,歸根到底還是要通過長度除以速度來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逐漸引導學生思考“A組的速度是什么呢?”“B組的速度如何計算?”“接下來該怎么辦呢?”等這些問題,逐漸引導學生在課堂中完成題目的解答。事實上,提問的引導型,也是教師需要不斷地探索與摸索的。在對話組織過程中,教師需要及時獲取學生的反饋信息,全面推進教學的發展,使課堂變得有針對性。
責任編輯 吳晶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