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桂連
摘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為了順應《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人們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要求,也對小學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師不能局限于一種教學模式,而要采取新型教學模式。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非常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堅持學習并努力研究合作學習模式,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合作能力,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精神。本文闡述了《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可行性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 ? 小學語文 ? 合作學習 ? 策略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且互幫互助進行學習。合作教學模式是以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主,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要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和交流,不斷提高學生溝通與合作的能力。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可以將小組成績作為評判標準,最大限度地調動小組成員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對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重要作用。總而言之,教師要不斷變換教學方式,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保證合作學習的效果,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合作學習的重要意義
1.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增進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不斷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優化教學內容,并注重與學生進行互動,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另外,通過合作學習,能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有效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學生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還能提高學習效率。
2.快速解決問題,實現良好的課堂效果
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填鴨式、灌輸式為主,課堂教學是憑借教師的言傳身教,而學生則是機械地學習,被動接受知識,他們只是把教師所講的內容進行復制粘貼,然后記錄在筆記本上,這樣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僅如此,教師的講解占用了太多的課堂時間,學生之間幾乎沒有互動,限制了學生發揮獨立思考能力。通過合作學習,教師可以與小組成員一起探討,共同解決學習中出現的難題,同時促進教師與學生間的良好互動,幫助學生快速解決問題。
二、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1.合理劃分小組
小學生年齡小,且愛玩好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造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分組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征、興趣愛好選取學生感興趣的文章共同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創設輕松愉快的互動游戲,拉近師生間、生生間的關系,有效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
2.制訂教學目標
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且好奇心強,對于新奇事物總想一探究竟,但由于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他們的想法和行為總是受到限制。因此,在教學新課時,教師要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并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學習情況,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與小組成員展開積極討論,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總結和記錄學生的課堂表現,讓小組合作學習發揮最大作用。在進行小組討論時,教師盡量不要干涉,當學生遇到疑難時,教師可以給予學生合理引導,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教師還要注重對靦腆內向的學生進行鼓勵,讓他們敢于說、勇于說,從而樂于說,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切實提高學習效率。
合作學習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被廣泛運用于課堂教學,它不僅能有效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增進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有著積極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參考文獻:
[1]王曙明.論新課程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新觀念[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4.
[2]陳寶云,王靜.小學語文教學中推進合作學習的探討[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6,(1).
[3]劉燁.小學語文合作學習初探[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
(作者單位:江西省高安市第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