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數學具有較強的抽象性與邏輯性。與此同時,高中階段是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觀察能力拓展的黃金時期。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表明了要注重學生數學創新應用的意識與發展。對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和方法進行了深入的探究與分析,希望為提高我國數學教學質量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中數學;創新能力;途徑和方法
數學的創新意識與應用意識是數學素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得到了家長與社會的高度關注。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正確地引導學生去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通過數學技術、數學語言、數學的方式去創新性地思考與解決問題,讓學生將所掌握的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有機結合在一起,將新課程改革的目標落實到實際教學當中,從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與創新意識。
一、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數學教學不再是傳統的單純傳授學生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而是更多地注重學生的綜合性發展。現代化的數學教學不僅要灌輸學生數學理論知識,而且要加強學生品德的形成、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想象能力、思考能力。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教育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應制訂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提高對學生合作學習、自主探索的重視度,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當中,利用數學探索的過程去了解數學的奧秘、體會數學的魅力。學生通過學習過程中的各式各樣的活動,加強對數學基礎知識的操作,從而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教師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交流、討論、探索以及思考學習氛圍、問題情境、知識背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創新意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師也應充分利用先進的高科技改革教學方式,實現數學解答、數學實驗的現代化、科學化,從而讓學生學會創新。
二、設計再創造過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教材中的定理、公式、概念都是我國教育專家精挑細選出來的,對于教師來說雖然沒有吸引力,但是對于學生來說卻是極為新穎的。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只一味地將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雖然學生對于新知識感興趣,但是由于教學方法較為單一,課堂學習氛圍過于沉悶、枯燥,興趣下降,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在高中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正確地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索,去發現獲得新知識,靈活運用已經掌握的方法與知識去解決數學問題,通過這樣的再創造過程,幫助學生拓展解決思路,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在解題過程中,可以通過一道題的解題思想推廣進行再創造,從而得到一些相關的結果,利用前面的解題思想方法來解答后面的問題就顯得容易多了。這樣設計推廣再創造的練習,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應用能力,讓學生深切體會學習的樂趣。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與理解能力選擇適合的公式定理進行另證另解,引導學生對其再創造,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數學方法與知識。
三、利用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正確指導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能力、知識以及經驗獨立進行學習,讓學生自行探索數學問題的結論。探究性的課堂學習氛圍既寬松又自由,學生可以自由去探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應用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并且,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將復雜抽象的數學理論知識通過視頻、圖片等形式生動、形象地為學生展示出來,在簡化知識難度的同時,提高了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例如,在學習人教版“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這一章節時,筆者就是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直觀地觀察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具體事例,讓學生自行地去探究直線與平面平行與否的關鍵因素是什么,學生通過生動的圖片、有趣的畫面能夠感悟在內心中,思在情理中,通過視頻去領悟空間圖形與空間觀念性質。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積極正確地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解題思路與方法,從而實現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四、總結
教學過程不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必須要循序漸進地進行,否則可能會對學生的學習起到負面影響。在日常應采用各式各樣新穎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欲望,利用探究式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參考文獻:
[1]王明.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學周刊,2013(35).
[2]高加華.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3(S2).
[3]王樊偉.數學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創新精神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1(25).
注:GS[2018]GHB3002,農村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的研究。
作者簡介:馬旺喜,1984年7月13日,男,漢族,甘肅省西和縣,大學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數學教育,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