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瑢
摘 要:在新課改和素質教育要求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越來越重要,但相當一部分學生是在家長和老師的“要我學”的要求下重復機械進行著學習任務,而教師的任務是單一的、有針對性的,即說教和教學。在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充分認識自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逐漸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我會學”,真正實現教師的“授之以漁”的教學理想,是當前素質教育亟須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要我學;我要學;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
10多年來筆者在中學從教帶過的畢業班的學生有很多屆,一茬接一茬。盡管時代在進步,生活條件在改善,但孩子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并沒有提高,還有一部分學生是在家長和老師的“要我學”的強烈要求下重復著一天又一天的學習任務。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
一、從這些學生的身上發現的四種主要原因
1.從小學養成了一種不會聽課偷懶的習慣。這種孩子在七年級學生中大有人在,他們不會把注意力放在課堂,而是愛搗亂,跟旁邊的同學在上課時也時不時說話,左顧右盼,總是以我為中心,不會聽課,不會充分利用課堂40分鐘。對老師布置的任務不放在心上,對待作業存在現抄襲作業、投機取巧的現象。
2.父母過于溺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由于現在的家庭獨生子的情況多,所以這樣的孩子家庭條件好,家里有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小孩轉,孩子吃飯有人給端,孩子衣服有人給洗,孩子的自己私人物品有人會給整理,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肯定不愛自己動手,怕這怕那最怕學習。生活習慣延伸到學習上就變成了懶散、厭學。
3.互相攀比,比吃比穿,比玩不比學習。班上如果有一部分學生經常互相攀比,比誰穿的名牌鞋,誰家的車高檔,誰玩的地方多。除了學習不比,其他都比,對學習不投入,可以投入到其他與學習無關的事情當中,如打游戲,玩手機。整天沉溺于怎么玩好的事情上來,稍有不順心便和家長頂嘴,出現叛逆情緒。
4.學生處于“想我學”的狀態。即學生沒有學習的主動權、自主權,被動地接受老師或家長的安排,被動學習,有的甚至被動地達到極限,變成被動的態度和學習方式,這是一種不正確的學習態度。對學生來說,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他們不感興趣的事情上是在浪費時間,這種消極情緒會影響并延伸到學生未來的工作中。這使得他們自我完善的空間變得薄弱或有限。學生在“要我學”的學習模式下,學習一直處于被動的安排狀態,無法體驗學習的樂趣。隨著時間的推移,惡性循環將帶來無盡的傷害。
二、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針對以上這些情況,必須要讓學生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那“我要學”的學生是什么樣的呢?就是教師通過啟發、點撥、引導,考慮到學生個體間的獨立性、差異性,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正確的方法,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喜歡學習,以正確的學習態度積極主動學習,享受學習過程。在“我要學習”的學習模式下,快樂、主動學習,大膽探索,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和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三、如何實現“要我學”向“我要學”學習模式的轉變
1.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
在實際學習中讓學生正確認識知識的力量,通過終身學習獲得知識。毫無疑問,知識改變了命運。但大眾知識不是一夜之間或短時間內就能在學校教育中獲得的,更多的知識是在校外。學生真正需要掌握的是學校教育中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和主動探索的能力,樹立“我要學,我會學,我要贏未來”的正確理念。從小就讓孩子們養成一種誠實的學習品質和認真思考的思維習慣及愛讀書、愛學習的意識等。
2.學會建立自信
在學習中可通過多次考試做多角度比較,尋找各種突破點來提高質量,學會建立自信,使自己有進步。學習就像爬山一樣,如果你喜歡這項運動,就是一種愛好,把學習當作你的愛好;如果你不喜歡,就當作一種挑戰,把“我想學習”當作一種挑戰,這樣就會有所收獲,喜歡學習。
3.培養學習興趣,體會學習樂趣
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只要教師經常注意創造愉快的教學情境,善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的思維和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橋梁,有一顆善于發現的心,學生就會感到學習充滿了樂趣,他們會覺得學習是一種需要,而不是負擔,就會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總之,教育不是個人的,但學習是每個人的責任。在教學中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生活實際,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和創造主動學習、自主探究的機會和條件,徹底放手,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動腦思考、動手實踐,把被動的等待、接受變為積極的尋找、選擇和吸收,敢想、敢問、敢說、敢做,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將學習模式從“我想學”變為“我要學”,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少年的教育與自我教育[M].姜勵群,譯.北京出版社,1984-09.
[2]皮亞杰(Jean Piaget).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M].傅統先,譯.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78.
[3]張艷玲.培養初中生學習主動性的體會[J].考試周刊,2011(32):94.
[4]王正福.培養初中生數學學習的主動性[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31):86.
[5]李華君,龔彩云.實踐理性視域中的教學模式構建[J].當代教育論壇,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