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男 唐擘 沈奇
摘要:MOOC的興起掀起了高等院校教學模式改革的熱潮。文章在MOOC背景下深入剖析了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從教學目標、教學資料、教學時間和空間、教學方法和手段、監督機制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設計,為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模式改革提供了啟示。
關鍵詞:MOOC;新建應用型本科;混合式教學模式
近年來,應用型本科院校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各地紛紛建立,政府也出臺相關政策,積極引導一些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然而很多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辦學定位為應用型,教學模式卻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滿足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應用人才的需要,因此對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改革應在保留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優勢的基礎上,為其注入新鮮的血液,混合式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混合式教學模式的主要形式是“線上+線下”,二者相加是取長補短的有機融合。MOOC作為新興的在線教育形式,具有覆蓋面廣、學習成本低、資源類型豐富等優勢,如何將MOOC的優勢有效融入到教學模式改革中,成為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
一、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模式問題解析
我國政府近年來大力扶持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辦學條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教學模式方面改革力度不大,教學模式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1.教學模式陳舊,創新動力不足
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多數集中于普通本科院校,部分是由新建本科院校向應用型轉型而建立的,普遍存在著辦學經驗不足、創新意識差、缺乏對外交流等問題,這就導致多數課程的教學模式仍采用單一的面授模式,使得教學目標的實現存在困難,進而不能實現預期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另外,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新建本科院校對此類改革的政策和財力的支持力度不大,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因此使得很多改革者感到動力不足,嚴重影響了教學模式改革的進程。
2.教學資源匱乏,共享意識薄弱
豐富的教學資源是教學模式設計和改革的重要基礎,而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學資源往往比較匱乏。教學資源中的教學資料主要集中于教材和課件,課外延伸性教學資料、線上教學資料等都很難獲得,這就限制了教師自身業務素質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學資源中的教學環境主要是中規中矩的教室,適用于傳統的講授式的教學方法,限制了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改革,不利于學生即時學習的需要。另外,教學資源中的支持系統的各個環節不協調,新建本科院校缺乏交流共享的意識,守著自身有限的教學資源很難在教學改革的路上有重大的突破。
3.教學評價方式單一,評價缺乏科學性
教學評價是衡量教學和學習效果的關鍵環節,教學評價應注重多元性和科學性,而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很多科目還在堅持試卷成績為主,平時成績為輔的評價方式,而且平時成績通常也是根據學生的出勤、作業等情況確定,這樣的評價方式形式單一,注重結果而輕視過程,注重知識點的考查而輕視能力的考查,不能科學地評價教師和學生的能力和水平。
二、MOOC環境下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
MOOC作為信息時代的產物,已成為很多高校進行教學模式改革時關注的熱點。下面結合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特點和MOOC的優勢進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設計。
1.教學目標設計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方向標,約束教學模式的其他部分的設計和實施,是教學評價的參考標準。教學目標須匹配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不應只注重知識學習,更應重視認知、應用能力,人文、科學精神等的培養。教學目標的設計應結合學校的辦學條件和學生的水平,這樣制定的教學目標往往又達不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為了化解這一矛盾,教學目標設置過程中應結合互聯網、微信、微博等信息化環境,實現教學目標的多元化設置,在有限的條件下培養出較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MOOC和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相互融合,有助于實現傳統課堂教學不易實現的自主學習能力、創造性能力等方面的教學目標。
2.教學條件的設計
教學條件進行合理設計后,教學目標才能順利實現,教學模式才能高效運行。下面將結合MOOC課程平臺功能特點及傳統課堂教學的優勢進行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學條件的設計。
(1)教學時間和空間設計。
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既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又要兼顧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MOOC和面授課程時間應結合課程特點進行適當的比例設計,例如統計學專業的計量經濟分析課程是回歸分析課程的延續,兩門課程有許多重疊的知識,因此在教學時間設計時應給予MOOC較大的比例,而面授課程占較小的比例,各章節的MOOC要開設在面授課的之前,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機動靈活學習的同時,可以保證教師對學習過程的監督和指導。進行時間設計的同時也實現了空間設計,MOOC對空間沒有明確要求,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自由選擇上課空間,而面授課程則須規定具體的上課空間。
(2)教學資料的設計。
傳統課堂教學授課的章節往往就是教材的章節,PPT通常也包含了較為冗長的內容,這樣的教學資料不能適應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的需要,因此要結合MOOC平臺的功能特點進行教學資料的重新設計。首先,要進行章節的細分,把冗長的章節劃分為具有完整性且獨立的幾小塊,或者把一些相關性較強的知識點進行整合,保證知識點的系統性,然后再進行教學大綱、教案、PPT等的設計,保證MOOC平臺中上傳的教學資料較為精煉,易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例如回歸分析中選取自變量的原則和方法很多,分布在教材當中的各個章節,可以將自變量選取的原則和方法分別進行整合后作為兩個獨立的小節。其次,要及時進行教材的更新換代,避免知識點陳舊不能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也可以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調整,包括一些知識點的刪減、將MOOC平臺上的前沿資源利用新媒體融入到教材中去等等,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次,可以利用MOOC平臺設計豐富的題庫,隨機抽取各類題目留作業或者進行測試,保證考試一定程度上能夠衡量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3.教學方法和手段的設計
混合式教學模式中教學方法的設計要保證兩種課程科學銜接,保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效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MOOC作為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在線部分,保證視頻資源的短小精煉,文字資源的通俗易懂的同時,也應注意視頻資源要有問題導入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較強的邏輯性以保證知識點的連貫性和重點突出;有難點的設計以保證學生學習后有較強的成就感;有系統而精煉的梳理和總結以保證學生對知識點的系統把握。面授課程不應再采用以往的“五步”教學方法,而應重新計為“探查共性問題——集中答疑解惑——升華總結梳理——學習效果檢測和鞏固”的四步教學方法,簡單解釋為教師首先在課前進行MOOC學習中存在的共性問題的探究,然后再通過面授課程進行集中答疑解惑,接下來對MOOC學習中的知識點進行總結梳理,最后通過小測驗和作業布置檢驗學生的自學效果并進一步鞏固自學成果。
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手段較為單一,實現了學生和教師之間面對面的交流,但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應借助于互聯網、計算機軟件等新興的教學手段,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MOOC的主要教學手段是課程平臺和新媒體,開辟了教師和學生交流的多種渠道,保證交流的熱度和便利性。
4.監督機制設計
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有效的監督學生的學習,但MOOC的監督機制卻不夠完善,因此應側重于MOOC的監督機制的設計。可以通過設計視頻快拉后返回初始播放位置,視頻播放過程中設置簡單的問題并且不回答視頻暫停播放、教師在后臺可以系統觀測學生的學習進度情況等多種監督機制,保證線上學習效果。
三、小結
本文結合對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模式中存在問題的解析,初步進行了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設計,但仍存在設計與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特點結合不夠密切,設計只從橫向上展開等不足之處,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進一步加強和改進。
參考文獻:
[1]單彥霞.“慕課”與課堂研討相結合的工程圖學混合式教學改革[J].教學研究,2015(09):66-69.
[2]王竹.慕課的制作與運行指南[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