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永林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工業化進程的大幅度發展,當前地球生態環境遭受到了重創,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因此我們應該保護地球,保護生態文明。生態文明能夠協調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能夠促進人與自然和諧這一新文明形態的發展。大學生是祖國的儲備人才,在以后的國家發展過程中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當前我們就要緊抓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生態文明教育的先進經驗對大學生進行生態文明教育,提高大學生的生態文明素質和環保意識。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決定著我國以后的生態教育發展方向和程度以及美麗中國的建設,當前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已經成為高校甚至是社會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發達國家 大學生 生態文明教育 先進經驗 啟示
中圖分類號:G64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8(c)-0202-02
生態文明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建設過程,在生態文明的建設過程中國外發達國家為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有位領導人曾經說過,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因此在中國大學生教育過程中,我們要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生態文明教育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國外優秀的經驗與中國實際發展水平相結合,整理出適合中國實際國情的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體系,更好地對大學生進行生態文明教育,建設美麗大中國。
1 國外發達國家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
1.1 系統性
國外發達國家的生態文明教育已經非常成熟,尤其是對于學生而言的生態文明教育。早在1989年,英國就對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展開了研究和教育體制的制定。在日本,生態文明教育一直處于學校教育的重要位置,并且他們的生態文明教育目標非常明確,綜合而言主要涉及3個方面:一是生態環境問題,教導學生要正確看待、正確理解人與自然和人與周圍環境之間的關系;二是要提高學生對于生態環境問題的思考力和判斷力,培養學生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和思維能力;三是教育學生從生態文明保護立場出發,重新認識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環境文明建設與自身的關系,促進學生養成對環境文明負責的良好行為態度。國外發達國家在生態文明教育的過程中的顯著特點就是他們的生態文明教育非常具有系統性,在進行生態文明教育的過程中并不是斷層教育,而是非常系統地進行分工,他們不僅僅是對大學生進行生態文明教育,而是從小學開始就給學生灌輸有關生態文明教育的理念,然后逐層加深印象,最后在大學期間重點對學生進行生態文明教育。
1.2 綜合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在當前的教育過程中網絡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網絡化教育也成為了教育發展的新趨勢。國外很多發達國家的生態文明教育最初的教育模式只是在學校設置專門課程進行教育,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對于生態文明認識度的提高,發達國家開始普遍注重生態文明教育與學生其他學科教育以及生活環境的結合。例如當前瑞典的教育模式,他們在生物、化學等學科的教育過程中就規定了必須涉及一定的生態文明教育內容。此外,國外很多國家都開始注重教育主體的綜合化,將生態文明教育與政府、學校、家庭等相結合,要求他們承擔起生態文明教育職責,共同形成綜合性的教育網絡。德國的生態文明教育過程中特別注重學校校園的環境建設,各種花草樹木都盡量地保持了環境的原生態,學生長期處于這樣的生態環境下會潛移默化地養成愛護生態環境的好習慣。這對于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有著非常良好的效果,能夠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感受到環境對于自己生活的貢獻,有助于培養學生對于生態文明的尊敬、愛護之情。
1.3 針對性
國外發達國家的生態文明教育在內容上非常具有針對性,綜合而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國外發達國家的生態文明教育善于從個人的角度出發,對于每個地區甚至是每個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計劃都具有一定的特性。第二,國外的生態文明教育從來不會毫無根據,他們都是根據當前的生態環境問題以及生態危機的嚴重性進行教育,很多生態文明教育內容都是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提出的。這些問題的提出和生態文明教育的進行非常有助于生態平衡以及生態可持續發展理念在生活中的踐行,有利于培養大學生愛護生態文明的好習慣。例如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召開后,“低碳”已經成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詞,低碳經濟和低碳生活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此外,國外發達國家的生態文明教育在不同的年齡段也具有一定的針對性。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進行不同的生態文明教育,廣泛應用現代科學的手段,合理、科學地進行生態文明教育,提高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效果。
2 我國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中的問題
2.1 缺乏教育課程與師資力量
課堂教學在中國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過程中是培養學生生態文明意識和行為習慣的主要渠道。雖然我國近年來一直強調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但是在當前的高校生態文明教育過程中高校對于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視度不夠,沒有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當前大學生必修的科目。因此在當前的大學生教育過程中生態文明教育處于邊緣化,沒有形成一定的教育理論體系,學生對于生態文明的了解非常薄弱,這種情況非常不利于中國大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也非常不利于我國未來的發展。此外,在當前的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課程中生態文明相關專業的教師資源比較缺乏,因此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過程中很多時候生態文明教育課程由其他專業的老師兼任。由于老師對生態文明知識的理解力不夠,缺乏一定的生態文明理念體系,老師只能按照相應的教材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對學生的生態文明學習來說非常有限,因此教學效果非常差。由于近年來我國一直推行生態教育,推行循環可持續發展理念,因此在當前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過程中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開始略有覺醒,但是他們的生態文明理念還不齊全,生態文明行為還沒有養成。
2.2 缺失實踐教育活動
當前的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課堂教學方法單一,老師主要根據教材進行教學并沒有將生態文明教育與當前的社會實際情況進行結合,除了必要的知識宣傳外也不會帶領學生進行生態文明教育實踐教育活動。這樣的生態文明教育失去了其原有的光彩,對于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非常不利,不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生態文明教學成果。生態文明實踐活動有助于豐富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有助于大學生更好地走進自然,認識生態環境對于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有助于大學生生態文明環保意識的覺醒,有助于生態文明意識的培養。因此在當前的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過程中高校應該多組織學生進行生態文明教育實踐教育活動。
2.3 大學生對于生態文明認識不足
在當前的生態文明教育過程中我國大學生對于生態文明教育的了解還處于淺顯的程度,他們所了解的生態文明知識都是很基本的生態常識問題,對于理論性的生態文明知識沒有系統的認識,因此大學生并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態文明習慣和生態文明意識。在實際的生活中容易發生破壞環境、亂扔垃圾、不愛惜花草樹木等不良現象。
3 國外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先進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3.1 注意全民性與層次性
國外發達國家的生態文明教育經驗告訴我們,在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全民性與層次性,重視普遍性與特殊性。生態文明教育不應該僅限于大學生教育,應該養成大學生生態文明理念,培養終身學習生態文明理念,養成愛護生態環境的好習慣。針對我國當前的生態文明教育現狀,我們應該注重不同層次的生態文明教育,注意生態文明教育的整體性和連續性,在保證生態文明教育的基礎上進行各層次間的特殊化,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有所偏重地進行生態文明教育。
3.2 促進灌輸式教育與體驗式教育的融合
灌輸式教育可以說是我國教育模式的傳統,根據國外的先進經驗,在生態文明教育中我們應該注重灌輸式教育與體驗式教育的融合,不僅要邀請專業的老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傳授專業的生態文明知識,并且要在課余時間加強學生在不同生態環境下的體驗式實踐教育,讓學生設身處地地了解生態環境,對于生態文明建設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識,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態文明習慣,提高學生的生態文明學習效果。
3.3 豐富校園生態文化活動
在大學生生態文明教學過程中高校要注意校園生態文化建設活動,提高學生對于生態文明教學的看法,提升學生熱愛環境、尊重自然的生態認知水平,樹立學生全新的生態文明價值觀。并且適時地組織生態文明講座,開展生態文明方面的主題班會與討論會,以此來提高學生對于生態文明的認識,引導大學生養成“綠色”行為習慣,積極參與各類環保公益活動。
3.4 高校的管理制度革新
在生態文明教育中我們還要注重高校的管理工作,對于學生的生態文明學習制度要進行革新,制定合適的獎罰激勵制度,并且將生態文明建設與其他學習科目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對生態文明教育進行學分制考核,督促學生認真學習生態文明教育,提高學生對于生態文明學習的重視程度,促進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學習。
4 結語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并且在美麗中國的建設過程中也充當著重要的角色,大學生作為國家的年輕一代應該積極學習生態文明理念,更好地建設中華民族。高校作為人才的搖籃要積極吸取國外的先進生態文明教學經驗,培養更加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常曉薇,孫峰,孫瑩.國外環境教育及其對我國生態文明教育的啟示[J].教育評論,2015(5):165-167.
[2] 董嬙嬙.加強當代中國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J].蘭州學刊,2005(1):29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