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啟貞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到來,在新課程體系下,教師的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注重個性化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做知識的傳播者,還要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幫助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小學英語階段是打好基礎的階段,學習英語必須要具備聽、說、讀、寫的能力。教師要培養學生對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方法;探索
一、根據小學生特點來設計教學
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夠集中。教師要根據班級學生的性格特點來進行課堂教學。過于死板的課堂教學根本就不能引起學生興趣,還會讓課堂氣氛非常沉悶,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要針對這一點,課下精心備課,設計好課堂教學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小學生的模仿能力是最強的,求知欲望非常強烈,但是他們的理解能力還比較薄弱。小學生不喜歡機械的朗讀和教師在課堂上反復重復。教師應該采用情景教學法和游戲教學法來進行教學,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導向,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小學生的探究意識比較強,教師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尋找答案,教師就要讓學生想方設法自己去尋找答案,而不是填鴨式的教學。小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有限,只要敢于回答問題,我們就應該給予表揚,提高學生的成就感,也能更好地提高他們的課堂學習積極性。
二、英語教學中注重學生發散思維的訓練
發散思維可以使人的思想活躍,思路比較開闊,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發散思維的訓練,始終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詞匯教學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還能增加學生的詞匯量。在講解動作的單詞時候,教師可以做出動作,讓學生學習。這樣學生在記憶的時候,就會印象深刻。教師一邊做動作,一邊講解,也可以讓學生進入想象之中,在以后的學習中,只要看到這個單詞,就會聯想教師在課堂上做的動作,也能達到訓練思維的目的。這樣的課堂教學方式,學生的思維越來越活躍。就連那些平常不愛學習的學生,也是變得主動學習英語。充分鍛煉學生的思維,可以激起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挖掘教材,融入創新意識
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內容,根據班級學生特點安排講課的時間和內容。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引入創新意識。讓學生在學習英語中樂于探究、勤動手、敢于提出懷疑和提出問題,融入創新意識。小學生對待任何事情難以很好的堅持,對待事情總是一時的熱情。教師必須讓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只增不減。要對教材進行改編,把課本上死板的知識,利用多媒體教學改成生動活潑的畫面、錄音、視頻和錄像等。在教學課件中,可以插入一些跟課本內容相符合的圖片和視頻。充分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發現新的知識。
另外,教師還可以把英語教學跟音樂融合在一起。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能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和提高記憶能力。課堂上可以給學生播放英文歌曲,還可以讓學生課下自己聽英文歌曲,體會歌曲的意境和歌曲中單詞的運用,便于很好地掌握和理解單詞。這種把英語和音樂合為一體的學習英語方法,我發現學生的興趣比較濃厚,學生的詞匯量也豐富了,語言表達能力也提高了,也從英語學習中體會到了快樂,學生從機械的學習環境中解脫出來了,不僅消除了學習的疲勞,還提高了學習效率。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認清一點,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教師不要包辦課堂和限制學生的思維,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充分自由的發揮,去探究、發散思維和互相討論,在探究中有所發現、在思考中有所收獲、在討論中有所成長。教師還應該將創新意識運用到教學中,讓學生活學活用,將來才能說出一口流利的英語,也能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也為學生升入初中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梁文芳.有效探索小學英語教學方法[J].科教文匯(中旬),2010(8):181.
[2]張麗萍.讓“讀”貫穿于英語教學之中[J].教育教學論壇,2010(11).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