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芳 張芳第
摘 要:“雙師型”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和建設“雙師型”的優質師資團隊,通過提高其運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掌握,提升其教學能力,逐漸成為互聯網時代下兼備教學能力與專業技術能力的優質教師。
關鍵詞:網絡;“雙師型”教學;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
農村小規模學校具有班級多、教師資源缺乏等特點,而基于互聯網時代下,“雙師型”課堂教學模式成為了該類型學校推進教育均衡的突破口,教師可以同時為多個班級授課,彌補學科教師缺乏、課程開設不足等問題。
一、“雙師型”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
1.教學設備簡單易普及
對于資源緊缺的農村小規模學校,在互聯網環境下進行“雙師型”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僅需要為教師配備簡單的計算機及網絡等設備即可,借助一些網絡平臺,再加上課堂上電子白板和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即可進行開展。
2.彌補農村小學薄弱學科教學效率,緩解薄弱學科教學壓力
對于農村地區的小學來說,引入優質的教學資源通常會采取區域內外的優秀教師支教和走教的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存在一些弊端,首先,有的學校內存在一些課程教師短缺的現象,教師需要在原單位和支教學校進行兩地任教;其次,在支教的短期內會使學生的學習出現適應問題,在支教教師進行更換的時候更加明顯,這是支教教師教學的階段性所導致的;還有,即是農村學生的基礎薄弱,支教教師的付出往往在多種原因的影響下,使得學生的成績與其不成正比,難以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而“雙師型”課堂教學施行線上授課、線下助教的補充式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改善農村教師資源短缺的情況,并針對一些薄弱課程,如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程,可以利用網絡課程的建設將這些優質的教學資源在區域內實現共享,通過網絡平臺進行這些學科的教學即可為學生答疑解惑,還能夠有效地檢查和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在新奇的教學模式下根據教師的指引快速激發學習積極性,掌握學習內容,并且教學視頻還可以長久保留,教師可以在學生不懂的地方進行多次相關教學的組織和開展。
3.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農村小規模學校實踐網絡“雙師型”課堂教學模式,除了可以利用線上名師的優質教學資源,還能夠選擇區域內的名師作為主講教師,提高本地優質師資利用率的同時,有效建立區域優質教學資源庫。此外,教師在“雙師型”課堂教學中可以將大部分精力放在對學生的輔導上,在促進師生間交流互動的同時,有效地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雙師型”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中,教師通過觀摩和學習線上名師的教學過程,并在線下課堂中進行實踐,有效地促進了農村教師的專業成長。
二、“雙師型”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
1.構建優質資源平臺,滿足選課需求
通過組建多層次的教師團隊,聯合線下的教師,擴大教師資源,創建教師資源庫,能夠有效地滿足選課需求。農村小規模學校除了要善于挖掘和培養區域內的教師外,還要積極發動教師進行周邊教師的推薦,多個小規模學校教師在網絡平臺上可以建立群組,有效地擴充主講教師優質資源。
2.定期開展聯合教研活動
通過互聯網下的信息交流平臺,讓線上的主講教師與線下教師定期進行集中備課,通過多方交流探討,并在每一位教師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探索出讓學生有效理解、掌握學習內容的技巧,并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上尋找突破口,進行創新,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3.抓好教研常規管理,形成長效管理機制
“雙師型”課堂教學的落實與教研管理方式密不可分,良好的教研管理模式可以使教研活動更切實教學實際,有效的教研活動也是支撐“雙師型”教學模式落實的基礎。針對農村小規模學校教研意識現狀,大致可從以下方面進行改善,首先,可以通過聽取專家講座或專題培訓等活動,使教師認識到自身作為教學活動中的課程管理者,應對課程知識加以有效整合再傳遞給學生,而這一過程需要教師間的相互交流改進,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另外,合理規劃研討時間,這需要學校領導者來規劃出特定的集體研討時間,做好研討分工。
規范的管理制度能夠有效地規范和約束教師的行為,對于教學經驗和課堂管理經驗較少的教師可以起到有效的幫助。此外,通過構建長效的管理機制,還能夠引入學生以及家長對課堂教學的評價,實現教師能力綜合性的全面提高。
4.強化反思,提升能力
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要結合本節課自身的授課情況以及其他教師的實時反饋來進行課后的總結與反思,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細心聽取其他教師所提出的建議和意見,而評價方也要全面客觀地提出評價,幫助主講教師做出總結,使所有教師的個人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此外,教師還應多收集學生和家長的意見,發揮“雙師型”課堂教學的優勢,在便捷的交流與溝通中,吸取反饋,切實提高自身能力和專業素養。
開放性的時代下加速了多元化資源共享模式的出現,而農村小規模學下需要“雙師型”的課堂教學模式來進一步實現教師與學生共同、全面地提高,學校與師生要在實踐中不斷檢驗這一教學模式和資源平臺,逐漸向科學化、全面化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伊娟.“雙師教學”模式下農村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探究:以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Z小學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99-101.
[2]楊揚,武鶴,劉海蘋,等.基于校校、校企合作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3):9-12.
注:本文系甘肅省平涼市十三五科學規劃課題研究成果[2018]PLG268。
編輯 魯翠紅